馬長輝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德州 253000)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發展力度,快速進行傳統裝備制造企業中生產方式的改進與優化,合理使用智能化技術,不僅可以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還能滿足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智能制造在裝備制造企業中的應用,有助于促使裝備制造企業向智能化的制造方向發展,形成產學研的創新發展體系,為后續裝備制造企業的進步與發展提供幫助。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結合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規劃方案,預防出現盲目規劃的現象,以此提升整體的工作效果[1]。
我國目前存在很多基礎性的智能制造技術,已經創建了較為完善的組織結構,但是,高尖端的裝備制造企業中的創新能力較低,部分技術只依靠西方發達國家的支持。例如,工業機器人生產、電路芯片生產與大型石化裝備生產中,還在依靠國外的先進智能化技術,不能確保相關技術的合理應用。而采用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可以將大型與中型的裝備制造企業作為核心部分,創建出智能制造的研究開發機構,不僅可以將研發成果合理地應用在生產工作中,還能幫助企業拓寬自身的生產規模。而且在核心智能制造技術的實際研發工作中,可以在企業創新中集中科研力量,以各種核心技術為基礎,實現創新研發良好的目的。
另外,在智能制造技術實際發展的進程中,可創建出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的創新示范區域,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創建出完善的研發管理工作平臺。為鼓勵更多科研工作人員參與智能化技術研發、裝備研發等工作,可以借助合理的方式,將制造行業的相關技術作為核心,打造出良好的智能制造技術,針對組織結構進行創新改革,積極學習與吸引先進智能制造技術,將新型的智能制造技術與機械設備等應用在工作中[2]。
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智能制造技術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研發工作存在局限,創新工作量很小,難以有效的將數字制造技術、設計創新技術與電子制造技術等應用在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長遠發展會造成不利影響。而在智能制造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督促裝備制造企業在工作中進行技術的創新改革,強化智能制造技術與創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將先進智能制造與虛擬實體等先進技術合理應用在工作中,打破傳統工作的局限性,為其后續的發展夯實基礎。
智能制造企業的發展動力,對創新動力有著一定的依靠,高創新能力能夠研發出很多新的制造技術,并且形成具備一定創新特色的生產機制。為了促進裝備制造企業的快速發展,可以以企業為主導,創建出產學研用的良好創新發展體系,將創新作為驅動力,適應當前的創新發展形式,不斷研發出新的技術與生產體系。且在采用智能制造技術的過程中,還能探索出新的發展方向,創建出較為完善的創新工作體系,促使相關技術與企業的良好發展。在此過程中,采用智能制造技術推動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可將企業技術研發與創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并且作為制造企業全新發展的良好主導者,將高校與科研機構等領域的工作融入其中,借助多方力量促進智能制造技術的良好發展,并在企業生產中合理應用創新類型的智能制造技術,提升生產水平。
裝備制造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采用智能制造的先進技術,有助于促使人才隊伍的良好建設與發展。首先,裝備制造企業在采用先進智能制造技術的過程中,缺乏專業化的工作人才,企業中很少有關于智能制造技術方的應用人才。在此背景下,企業應強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技術人員與專業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發展空間,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技術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并拓寬技術視野。與此同時,在智能機械制造企業發展的進程中,會對高等院校提出關于人才的培養方向與要求,使得高等教育加快人才培養的改革工作力度,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課程知識與內容,使學生在智能制造學習期間就對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形成正確的理解,進入到崗位生產中提升經濟效益。另外,企業與高等院校之間也可以創建出長效的合作關系,使得學生在學習各種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更好地參與到相關學習活動中,有效增強其學習效果與知識掌握水平,將自身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應用在崗位工作中[3]。
采用智能制造技術與模式,可轉變傳統的制造模式,提升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效果與水平。
(1)有助于提升設計工作水平。傳統的制造工作中,主要使用單機設計軟件的形式開展設計工作,可在繪圖環節、管理環節與制造環節中,利用人工方式進行追蹤處理,工作效率很低。而在智能制造模式的背景之下,產品模擬能夠貫穿在設計工作、制造工作與相關物流環節中,采用一體化的技術進行處理,能夠實現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目的,有效提升設計工作效率與創新水平。
(2)有助于增強工藝技術的效果。在傳統的制造工作中,工藝技術的應用均基于手動傳輸的形式,不能確保信息傳輸工作的及時性和合理性,對各方面工作的實施效果會造成不利影響。而采用智能制造的相關技術與模式,可以利用數字化的工藝技術開展工作,生產管理信息、設計數據與工藝數據等,能夠實現科學化的管理目的,尤其在工作中還可以使用柔性加工技術、自動化焊接技術等,能夠促使工藝規劃效率與各方面工作質量的增強。
(3)促使生產組織工作的有效落實。傳統制造工作中,生產組織主要利用定期反饋方式、巡查方式等進行處理,無法對生產組織狀況形成全面的了解,核心部件的加工與處理等很容易受到局限,一旦存在問題很容易對各方面工作的實施與落實造成影響。而在智能制造生產的工作中,可組建柔性加工與剛性裝配的生產模式,合理創建通信網絡系統,并強化信息的集成力度,充分提升制造工作效果,改善現場操作的水平,并合理進行質量檢驗,實現最終的全過程管理目的。
(4)提升機械設備利用效果。在傳統裝備生產制造的工作中,數控機械設備的應用具有獨立性特點,機械設備自動化與數字化的程度很低,需要進行人工的排產處理,設備的利用率較低。而采用先進智能制造技術,可采用大型數控加工的機械設備,實現生產線設備的數字化與自動化管理目的,將各種系統有效地銜接在一起,可以進行數據的雙向傳輸處理,并自動化的進行排產,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機械設備利用率的增強[4]。
在裝備制造企業實際發展的進程中,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受到廣泛重視,而目前在使用智能制造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之處,難以滿足其長遠發展需求。這就需要在未來的工作中總結豐富經驗,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開展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工作[5]。有如下具體建議。
裝備制造企業采用智能制造技術進行生產,不僅可以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還能提升各方面生產工作質量與效果。然而,目前在高端化與自動化技術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智能化技術也開始建設出完善的生產線,很多智能化機器人也開始投入到生產中,核心關鍵技術與機械設備快速應用在具體工作中,但關鍵生產技術與機械設備仍然依靠著國外的進口投入。這就需要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投入大量的資金,按照市場的經濟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資金投入方案和投資計劃,在投資方面積極地進行先進技術與核心機械設備的開發創新,通過各種核心技術與設備的支持,有效提升自身經濟效益,增加資金的投入規模,預防因為盲目投資或是不良問題誘發資金浪費的現象。并且在實際發展的進程中,還需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按照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規劃方案與生產計劃,創新研發出多種先進生產技術[6]。
為在裝備制造企業中合理的應用先進智能制造技術,應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引進并且培養專業化的工作人才。企業需要將智能制造發展趨勢作為主要的指導方向,按照裝備制造企業的設計內容、生產要求、工藝技術要求與銷售要求等,建設出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將人才作為發展動力,實現各種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工作目的,以此達到良好的生產工作目的[7]。
為確保制造設計工作、生產工作、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中合理使用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企業在各個環節中應該創建出智能化的工生產與控制系統,強化研究與設計的工作力度,將自動化的數控機械設備作為基礎,各個環節中合理的進行智能化控制,有效提升生產工作的質量與效果,不僅要合理使用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還需積極開展設計工作與管理工作。與此同時,在實際服務的工作中,還需合理的使用先進智能化生產技術,促使各個領域中競爭力的增強,為企業提供較為良好的經濟效益[8]。
近年來在智能制造技術實際發展與應用的過程中,裝備制造企業受到一定的影響,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企業生產效率與制造效果,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與加工形式,不再受以往工作方式的局限。因此,在未來的生產制造中,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采用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進行生產與加工,打破傳統工作的局限性,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