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婕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學習計算機的操作技巧,還要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智慧互動,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結合課堂教學案例,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互動進行探討,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關鍵詞:智慧互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質量;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2-0090-02
新課標倡導師生互動,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師生的相互作用。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徹底變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研究、動手操作。強調師生間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本文結合課堂教學案例,探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互動設計,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網絡改變生活”是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材“走進網絡世界”第二章的內容,主要介紹網絡在生活中運用的幾個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教學法和討論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就網絡在生活中的運用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進行分享。然而,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不太愿意將自己已知的生活經驗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筆者通過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課堂討論氣氛不熱烈
信息技術課堂不能簡單地以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的形式呈現,這有違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大部分學生缺乏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導致課堂討論氣氛不熱烈,而教師針對學生的反饋,也缺少相應的隨機應變能力。
2.教師沒能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針對課堂討論氣氛不熱烈的現象,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機智。例如,在本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利用淘寶搜索智能家居,有的學生檢索的結果是“全自動滾筒洗衣機”,這與智能家居的“智能體現”關系不大。教師雖試圖想讓學生就此比較普通家居與智能家居的不同,但沒能及時引導學生利用淘寶頁面的“商品詳情”進行分析,導致課堂教學略顯尷尬。
3.對學生的反應關注度不夠
教師對學生的反應關注度不夠,針對學生的回答,所給予的反饋往往只是肯定或否定,這不是一種有效的情感互動,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
4.提問缺乏技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缺乏技巧,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學生只管自己操作,不理睬教師的提問;二是教師對偏離預期的答案,往往一帶而過,不做細致講解;三是容易出現一個或幾個學生多次回答而其余學生不愿參與的情況。
二、從教學設計模式分析缺少互動性的原因
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有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注重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這幾個要素。明確學生必須學習什么(即教學目標)、為達到預期的目標應該如何教學(即教學方法)以及檢查和評定預期的教學效果(即教學評價)。對照以上幾點,分析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方式缺少趣味性,代入感不強烈
“網絡改變生活”這一節的教學目標是:了解網絡對生活、學習、工作的影響,以及對社會進步、生產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運用網絡的例子,代入感不強烈,不能夠起到一個學習、理解和內化的作用,因而出現課堂參與度不高的情況。現代學生是數字化的原住民,網絡對他們的影響不言而喻。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了解以前沒有網絡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就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設計過于模塊化,學生體驗不豐富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主要是讓學生對網絡影響生活的例子進行交流討論,內容與內容銜接不連貫,過于模塊化,課堂教學略顯生硬。如果能用一條主線串聯起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會好很多。例如,教師可模擬一個生活場景,以在大學讀書的學生小明與媽媽的日常對話為內容,或許能更好地將即時通信、網絡購物、智能家居、移動學習等內容串聯起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以達成教學目標,取得更好的互動效果。
三、對信息技術課堂互動教學的思考
1.結合學生實際開展趣味性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節好課的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容的設計。教師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結合學生學習特征,設計貼近學生生活體驗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結合語言情感開展互動課堂提問的設計
真摯的情感是師生互動最快樂的音符,用情感力量去啟發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營造良好氛圍,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此外,教師提問時語言要簡練,內容要清晰,對學生的回答要做出情感態度上的反應或指導,不能總是向少數掌握知識較快的學生發問,要多鼓勵、多關注全體學生,這樣才能為后續的教學做好鋪墊,才能與學生有一個積極活躍的情感互動。
“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需要用情感交流。教師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關愛的動作,都能影響到學生。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學業發展潛力的積極評價和賞識,會產生愉悅和滿足之感,能增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欲。
3.結合課堂實踐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法,需要根據教學情境和學生的需要隨時進行變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許多軟件的使用更趨于“傻瓜式”,不需要教師太多的預先演示,學生自己摸索也能夠掌握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要起到教授者、解釋者的作用;而對基礎好的學生,要起到引導者、啟發者的作用。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適應教學需要。教師只有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他們才會愿意與教師配合互動,產生強烈的表達欲。
4.結合現實生活開展情境化的教學環境設計
當教師把“天貓精靈”真正帶到課堂上來,再與學生討論智能家居的時候,學生興趣明顯高漲,愿意參與互動。這說明,信息技術的課堂形式可以活潑多樣,教師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又貼近生活的情境,準備豐富的材料,或是引導學生自己收集信息資料,與大家相互分享時,學生自然有話說,愿意與教師和同學互動,也更能夠體會到信息技術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捷。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進行智慧互動。對學生來說,每一次課堂互動,都是自我表現、自我提高的機會;對教師而言,與學生的每一次情感互動,都是自我成長、自我鞭策,獲得職業幸福感的美好體驗。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對教學內容設計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有效增強課堂情感互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陽.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2]劉佳音.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交互現狀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陳菊美.基于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5(03).
[4]韓民.夯實常規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十要”[J].遼寧教育,2014(03).
[5]慈旭生.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6]張黎明.協同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by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Yao Jie
(Zhangjiagang Port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learn computer operation skills in classroom, but also learn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lif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very teacher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the issues of respecting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cas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core discipline competen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disciplin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