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林卿
摘 要:音樂素養導向下的歌曲演唱教學,不僅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更加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這也意味著教師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應隨之調整。教師要圍繞三個維度,明確演唱教學目標;參考借鑒優秀課例,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實踐,增強演唱教學實效,讓學生獲得更多音樂知識,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關鍵詞:音樂素養;歌曲演唱;創新;教學目標;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2-0136-02
音樂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整體課程體系中積極納入和持續優化音樂學科是新時期強化“文化自信”戰略背景下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學科教學在新課程改革視域下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音樂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過相應階段的音樂培訓之后所掌握的音樂反應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具體體現在學生讀譜、視唱、節奏、樂感、樂理等方面。音樂新課標為音樂教學實踐提供明確指引,其目的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文章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圍繞三個維度,明確演唱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目標具有三個維度標準,分別對應的是學生三方面的能力水平。首先是情感態度目標,指的是學生從音樂作品賞析和演唱中所產生的對音樂情感的認知,具體體現在學生對音樂作品鑒賞分析、價值觀念等方面,這是學生內在精神的體現,因而也將該目標作為三維目標之首,擺脫了傳統教學“重技輕藝”的理念。其次是過程與方法目標,這是學生接觸音樂作品和學習音樂技能的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課堂參與度、積極性、貢獻度等要素。再次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即學生經過一個階段學習之后所掌握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在演唱課堂中表現為是否會演唱歌曲、能否準確把握歌曲節奏等。這三個目標是從學生綜合發展角度對其進行評價,也為課堂教學提供明確指引。在實踐中,教師需圍繞三個維度目標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細化,用是否達到這三個目標來檢驗課堂教學。
例如,在《我的中國心》演唱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剛開始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設計是“指導學生演唱歌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其中所用到的“指導”,其實體現的是教師在課堂中仍占據主導性地位,并不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歌曲情感,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被動地接受這些情感,這與音樂素養培養的初衷相違背。之后,教師將其修改為“借用歌曲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創造離鄉在外的環境氛圍,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這里用“激發”替代了“指導”,實際上是將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作為實現情感態度目標的手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從以上教學案例可以看出,每個目標都不是籠統的概念,而需要細化到具體歌曲演唱教學之中。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摒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滲透到各個目標之中。
二、 參考借鑒優秀課例,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對音樂素養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創新教學方法,降低學生音樂學習難度,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傳統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解接受音樂知識。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既降低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應予以改變和完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上網搜索更多高質量的教學課例、參考課例中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四三拍”節奏型時,教師剛開始采用的是“畫指揮圖”這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也影響到后續的歌曲演唱教學。于是,教師利用課下時間上網搜索相關課例,發現有位教師用畫“小花”“小草”的形式來替代指揮圖。學生對“小花”“小草”這些事物比較親切,因此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在接下來的一節音樂課中,教師借鑒了這種教學方法,對“四三拍”節奏型作了這樣的講解:“同學們,我們可以將一小節看作是一株小樹苗,這個小樹苗有三個分叉,它們分別開出了三朵小花,其中第一朵小花營養比較好,因此它開得比較大,其他兩個都沒有它大(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演示圖)。通過畫圖演示的方法,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個小節、四分音符、三拍等專業術語之間的關系,也了解了每個音之間的強弱差異。之后,教師再讓幾位學生上臺演示,他們都做得很到位。
借用以上的教學案例想要表達的是: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學實效,但可能極大程度地影響到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而多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資源,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加以創新運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 豐富課堂教學實踐,增強演唱教學實效
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僅僅聽教師講解,學生雖然能在短暫的時間內懂得一些樂理,學會一些演唱技巧,但未經歷反復嘗試和實踐,很快就會忘記,并沒有真正掌握。根據音樂素養培養要求,學生不僅應掌握音樂知識,還需要掌握音樂技能。這里的技能也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也是課堂實踐活動的重點所在。在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某些知識點,也可以以創造舞臺劇的方式幫助學生解讀音樂,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還可以以創設情境的方式輔助學生探索知識。無論何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其目的都在于增添音樂的美感,讓學生感受音樂更多的美麗,收獲更多音樂知識,從而提高音樂素養。
例如,在教學歌曲《美麗的夏牧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理解歌詞的含義,體會歌曲的情感。為此,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歌曲幾個小段旋律的特點、歌詞的含義以及表達的場景與情感。這個實踐活動類似于語文的閱讀理解,但同時又是對音樂藝術的鑒賞,對部分學生來說難度會比較大。但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這部分學生在其他學生的帶動下也很快參與到討論中,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學生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將歌曲中所描述的場景幾乎都總結到位了。有的小組通過對節奏、旋律的分析得出,這首歌曲應當是輕松愉悅的,有的小組從歌詞內容分析得出,這首歌曲表達了人們的喜悅心情,演唱時應活潑歡快。經過學生的熱烈討論和交流,歌曲解讀部分完成得非常出色。
在課堂教學中,以上實踐活動必不可少,這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作為課堂的輔助者,發揮的應是引導作用,而非直接加入到學生討論之中。教師只有將課堂實踐活動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實踐活動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實踐活動的開展才更有意義。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模式都應做出適當調整,使教學更加立體化、多元化。教師要創新課堂授課模式,增加課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在學生通往音樂殿堂的道路上,教師所發揮的應當是“引導者”的作用,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發現音樂之美、感受和欣賞音樂之美,以提高音樂演唱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馮巍巍.音樂核心素養的特征與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6(12).
[2]資利萍.對“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觀的再思考[J].音樂探索,2016(01).
[3]黃曼.論新課改理念下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9(29).
[4]馬萬里.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與實踐效果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5]李仙.音樂素養視域下小學低學段唱歌課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6]王盈莉.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決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Exploration of the Singing Teaching under the?Guidance of Music Accomplishment
Zou Linqing
(Puwe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singing song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usic literacy not only emphasizes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points, but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methods, which also means that teacher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odes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Teachers should define sing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round three dimension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by referring to excellent lessons,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nd enhance sing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o that students can acquire more music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Key words: musical accomplishment; songs singing; innova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music accomplis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