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清
【摘要】隨著素質化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對于當前高中生的教學工作,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更為有效的教學思路,用以強化最終的教學效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為了進一步深化教師的教學認識,本文就心理學視角下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展開探究,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心理學;高中生;學習興趣;途徑探究;分析
教育工作是一項影響到國民發展根基的重要任務,而高中階段的教學,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強化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我國整個教學體系的進步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高中教師不妨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展開探究,分析細節性的要點,把握總體性的思路,從根本上完善高中教育思路,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一、當前高中生學習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
1.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
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由于高中階段的課程任務較多,且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比較傾向于以往的經驗,用之前的教學思路來教導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教學理念,產生了負面化的情緒,這不僅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其創新思維的發展也大為不利,所以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
2.課堂的教學氣氛相對單調
高中階段的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有些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可能會刻意忽略掉課堂上教學氣氛的營造工作,使學生一直處于單調化的教學環境,學生的學習審美,勢必會出現“疲勞化”的問題。此外,一部分教師認為營造相應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最終教學質量的提升并無太大的作用,甚至直接放棄了氣氛的營造工作,這使得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3.學生的存在感比較薄弱
在素質教學理念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教師的重視,但是受高考的影響,部分教師不敢“放權”給學生,事事都要親力親為,這使得高中生很難獲得表現的機會,他們的自尊心很可能會受到打擊,并進而降低他們在課堂上的存在感,學習興趣也會隨之降低。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忽略,更不能以“高考”的名義予以剝奪,否則師生間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對立感”。
二、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關鍵點的分析
高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應該給予綜合性的考慮,不能像引導小學生和初中生那樣,否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對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點,教師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建立綜合化的理解。
首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試著從“成年人”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比如他們遇到學習挫折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朋友式”的方法與其談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分析他們的興趣愛好,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才會更貼合學生的學習認識,激發出他們主動性學習思路;其次,除要堅持主流化的教學思路外,對于一些參考意義較大的教學思想,教師也可以試著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來,像“生本化”“師生角色互換”等方法,可以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消除師生間存在的隔閡,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尊重,以此來鞏固其學習主動性。
三、利用心理學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探究
1.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妨先試著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出一些貼合他們主觀認知的教學氛圍,以此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完善整體的授課質量。例如,對于一些難度較小,且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有所了解的知識,教師不妨利用“生本化”的教學原則將課堂的主導權交到學生的手中,鼓勵他們利用課前的時間,設計出一份相應的“教學計劃表”,并在課堂上實施。當然,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教師不妨將整體的教學計劃“分散開”,讓大家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對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自由選擇,以組合的方法,將本堂課的重點展示在師生們面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不妨試著讓自己也成為一名“學生”,聆聽這些“小教師”的教學過程,在全部結束后,盡可能中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深化學生的學習認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引入多元的教學方法
當然,為了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妨試著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一些多元的教學方法,深化學生的學習認識,幫助他們獲得更為深入的學習體驗。例如,當前比較受歡迎的是“互聯網+”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對于那些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或者很難用語言、實物進行講解與分析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中的多媒體演示技術,讓學生通過觀察動畫模擬,來進一步了解知識點的內在含義,這樣的自主化學習氣氛,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對于課中教學的反饋情況,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回顧,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具有甲、乙、丙三個不同層級的微課視頻,讓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回顧總結的過程中來,這樣既能夠確保教學的全面性,同時不同學習能力層級的學生也都可以更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拋棄以往對學習產生的成見,這有利于幫助教師深化最終的教學質量。
3.進行必要的教學拓展
當然,要想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授課中,還可以從心理學的層面,來引導學生以實際的學習內容,展開必要的拓展訓練。在具體執行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優生與學困生建立相應的合作小組,以學優生為主力進行帶動,學困生和中等生在拓展中可以適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以此來深化小組合作的互動性,進一步營造拓展學習的整體氛圍,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其次,在拓展課題的選擇上,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完全向高考看齊”的思路,而應結合高中生的心理活動特點,試著就學習課題,拓展出相應的互動內容,比如“辯論會”“集思會”等形式,都可以成為大家討論各自觀點的學習“平臺”;教師也可以試著參與學生的討論,放低自身的教學姿態,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分析一些要點、重點,深化他們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強化拓展教學成果,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大有裨益。
四、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高中階段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妥善運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地位與尊重,同時也鼓勵他們試著從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進一步增進師生關系,幫助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究,這對于高中教學工作的發展與進步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高晟鈞. 注重興趣培養提高高中生學習效率探研[J].成才之路,2019(21):36-37.
[2] 陳波. 班主任領導行為、家庭教養方式對高中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分析[D]. 蘇州:蘇州大學,2012.
[3] 秀榮. 高中生學習動機、自信心與學習責任心之間的相關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