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輝 李鑫

近年來國內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相關政策頻出,但小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日益興起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則利用大數據技術等金融科技手段,為解決傳統小微信貸業務中存在的痛點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民生銀行作為銀行業“小微金融”概念的提出者,也在互聯網小微貸款領域率先探索,在小微3.0新模式下,爭做線上小微金融領跑者。
互聯網貸款成為破解小微融資難題的新抓手
小微企業是提升經濟增長、拉動社會就業和促進創新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卻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并對企業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在我國,盡管近年來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但由于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有所加大。2018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采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等“幾家抬”的辦法,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其中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運用,改造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和服務便利度。通過發展互聯網貸款緩解小微融資難問題正是對相關要求的落實。
互聯網貸款是依托于互聯網新技術以及金融科技、聚焦于長尾客戶金融需求而興起的一種新型信貸模式,目前主要應用于消費貸款和小微貸款,其在解決傳統融資模式中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中小微企業信貸審批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目前,已有相當數量的銀行為客戶提供面向小微客戶的互聯網貸款服務,這些機構多依托自身電子銀行、直銷銀行及電商平臺等入口,著力搭建場景,吸引有借款需求的客戶。
從狹義角度上講,互聯網貸款特指純線上信貸產品,這雖然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但從目前各行對于純線上小微貸款的實踐來看,大多處于相對早期的探索階段。更為廣泛的探索則是在線上線下結合的產品及業務模式方面,在這方面各行的創新更具特色,通過在目標客戶框定、產品精準營銷、客戶額度審批等貸款產品核心處理流程中充分融入大數據分析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小微貸款業務中存在的諸多痛點,從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互聯網貸款可針對性解決小微業務痛點
盡管監管機構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方面持續出臺政策,商業銀行也越來越重視小微信貸業務,但由于傳統的小微貸款業務存在諸多方面的痛點,使得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始終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互聯網貸款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痛點。
第一,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銀行可以更容易獲取小微企業的各方面數據,并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收集來的碎片化信息進行關聯分析、交叉檢驗及信息核實,從而對企業的真實面貌進行全面刻畫。通過先進的生物認證、人臉識別技術輔以其他手段,基本已能做到在線的身份認證。同時,通過加強與大數據征信機構合作,也可建立小企業失信披露機制,預防重復騙貸現象發生。
第二,通過實時在線監測解決貸后管理問題。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在線7×24小時對客戶的行為數據進行采集,對借款人進行全面持續的風險監測,一旦發現任何風險跡象,及時通知相關業務部門提前采取風險防范應對措施。尤其是在電商平臺+企業信貸模式下,借款人在整個供應鏈上的資金流動全在平臺的掌握之中,借款人的需求是否真實、還款能力是否足夠,到期時該客戶是否能有足夠的資金還款,均可通過對數據的處理計算準確推斷。
第三,線上引流精準營銷解決獲客留客問題。一是通過與政府職能部門、支付結算機構、核心企業等合作,利用其網站、APP等線上引流,其中尤屬與稅務機關或代理報稅機構合作開發的產品最為成熟。二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小微融資需求進行前期預測,主動尋找潛在客戶,并通過合適的渠道精準營銷。三是通過區分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為小微企業提供精準金融產品服務及配套產品,不僅使營銷更加便捷,也能極大提升客戶的黏性。
第四,優化信貸流程解決單位成本偏高問題。一是操作在線完成、審批在線自動處理、風險在線自動預警的操作模式,大幅降低借貸雙方的操作成本。二是數據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商業銀行可以較低成本獲得小微企業及個人沉淀在移動支付端、社交網絡平臺上的海量“軟信息”。三是利用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反復推演和提煉,從而加快審批流程、提高審批質量、降低信息處理成本。目前多行可實現審批按秒計、放款按分計。
第五,依托大數據信貸決策解決操作風險問題。大數據信貸決策采用云計算技術,從數據收集錄入到評價結果輸出,整個過程全部由計算機算法完成,減少了人為的主觀判斷,不僅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也有助于防范操作風險。通過在傳統建模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機器學習建模技術,可進一步提高模型運作的自動化程度,減少人為干預對模型輸出的影響。目前較為先進的大數據決策模型已能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
民生銀行爭做線上小微金融領跑者
“小微金融”概念由民生銀行于2008年率先提出。十多年來,民生銀行深入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結合中國小微企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小微金融模式并不斷發展深化。2017年開始,民生銀行小微金融在不斷優化資產結構的基礎上,進入小微3.0階段,以數字化推進客群綜合經營,重點以數據和科技為支撐,借助數據驅動、線上線下結合、大數據風控、移動互聯等手段,提供全方位服務,持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小微金融從傳統金融向數字金融轉變,從融資服務向綜合金融轉變,從全員全渠道銷售向專業化銷售轉變,從被動風險控制向主動風險管理轉變,從線下操作為主向線上線下相結合轉變,全面提升客戶體驗與市場品牌,實現小微業務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截至2019年6月末,民生銀行小微貸款余額4249.55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180.17億元,增幅為4.43%;2019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小微貸款2460.50億元。
一是建立完整的互聯網貸款產品體系。民生銀行建立了完整的授信產品體系,以滿足小微企業不同的融資需求。近年來,民生銀行整合行內外數據資源,加大推廣線上服務、移動作業等服務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客戶提供簡單便捷的融資支持。
二是完善小微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民生銀行利用十年來累積的數據資產,打造“數字小微金融”,構建客戶風險量化評估與批量化、線上化作業體系,持續推進小微業務線上開放式獲客、集中面簽放款、信貸工廠建設,不斷通過標準化、批量化業務受理與操作,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效率與水平,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通過持續豐富數據倉庫數據源,尤其是外部第三方數據及過程數據,構建基于小微客戶特征的小微數據應用集市,豐富客戶數據畫像標簽,開發小微模型,形成主題營銷引擎與管理決策引擎,實現產品個性化推送與精準營銷,大幅提升客戶體驗。此外,民生銀行通過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將客戶服務的重心擴展至存量小微企業主、小微企業及企業主家庭、企業員工及上下游,在滿足小微生態圈客戶的立體化、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的同時,不斷強化客戶關系往來,提升客戶了解與認知。(見表1)
三是建立先進的應用服務平臺。民生銀行通過創新服務渠道,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難題。打造集貸款、開戶、結算、理財等于一體的微信端、網頁端“小微之家”線上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渠道,擴大服務半徑,目前平臺注冊用戶已達到70余萬戶;推廣移動運營IPAD終端受理,客戶經理上門拍照客戶資料,系統直接傳送后臺進行錄入審批;開發小微專屬手機銀行,實現企業、個人一站式整合服務;通過移動SA應用,方便客戶經理掌握客戶信息,提高服務質量。同時,積極構建“金融+科技+生活”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打造了直銷銀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網絡支付、網上銀行、微信銀行六大網絡金融平臺體系,利用海量數據為客戶精準畫像,提供信貸、收款、結算、理財、保險、咨詢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充分滿足客戶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