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剛 趙振宇 M. Mustafa Ozguven



2017年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作為綠色金融試點省之一的廣東,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如何推動該區域內的綠色金融合作,從而促進整個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外知名灣區的差距,然后分析了大灣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大灣區實施綠色金融合作的必要性。繼而梳理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綠色金融合作模式設計方案。
大灣區與國外三大知名灣區差距比較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下面,從土地、人口、GDP、產業結構特征、生態環境水平等主要指標入手,將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進行對比分析。
從人均GDP指標看(見表1),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三大灣區差距很大,僅相當于東京灣的49%、舊金山灣區的18%和紐約灣區的34%。按照世行標準,澳門、香港、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的人均GDP進入高收入行列,而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僅為中等偏上收入,區域發展尚不平衡。
從產業結構看(見表2),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條比較完善,相較其他三個灣區,主導產業的完善程度差別不大,但是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在四個灣區里排名最低。與其他三個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存在發展梯度差異。
從生態環境水平來看(見表3),粵港澳大灣區全面落后,霧霾濃度最高,是其他三個灣區的兩倍以上,空氣質量最差。在地表水指標上同樣排名最低,其他三個灣區此項指標為零,已經消滅了不合格的黑臭水體,而粵港澳大灣區仍有8.9%的比例。在單位GDP油耗指標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消耗值也最大,說明節能水平較落后,資源能源利用率不高,這也直接導致了污染物排放量遠遠高于其他三個灣區。
大灣區經濟結構與產業發展難點分析
“9+2”城市經濟結構分析
地區間發展不平衡。11個城市中,從經濟總量來看,香港高居榜首;深圳、廣州緊隨其后,GDP總量已經很接近香港;澳門由于人口少,經濟總量小,但是人均GDP位于前列,經濟發展水平也應列入第一梯隊。佛山、東莞是第二梯隊,GDP總量大概是港、廣、深的一半左右。珠海、江門、惠州、中山、肇慶位于第三梯隊,GDP總量同樣是第二梯隊城市的一半左右。可見,三個梯隊之間的GDP差距均以倍數計,說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產業發展水平區域差異較大。從第三產業占比來看,香港、澳門第三產業占比較高,廣州、深圳次之,其余7個城市第三產業占比基本相近。從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占比來看,佛山、東莞、江門、惠州、中山、肇慶、珠海等第二產業占比較高,廣州、深圳居中,而港、澳很低。從第一產業占比看,11個城市均很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區界限明確,已形成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和以珠海、東莞、佛山為核心的制造業核心區。
“9+2”城市產業發展難點
“9+2”城市的主要產業的比較分析見表4,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產業特征主要有以下兩點。
主導產業同質化發展趨勢明顯
根據產業出現次數的統計結果可知,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產業為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汽車制造、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家電電氣和金融業(見表4)。前五個行業都屬于制造業,并且集中在東莞、珠海、江門、惠州、中山這幾個城市,而金融業集中在GDP第一梯隊的香港、廣州、深圳。雖然產業集中有利于集聚優勢的發揮,但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惡性競爭的困惑。
產業發展結構較單一,層次較低。多數城市的主導產業不超過4個,而且產業特點接近,導致結構單一。一旦某個主導產業發展不景氣,整個經濟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且主導產業大多層次不高,尤其是珠三角的幾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主導產業多為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汽車制造、石油化工等傳統行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不高,而且世界知名企業和品牌不多。
大灣區實施綠色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趕超國際知名灣區的需求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如前所述,相較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在生態環境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建設世界級灣區,生態環境質量也應該瞄準世界級水平。因此,綠色金融合作發展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需求的重要手段。
此外,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破解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難題,綠色金融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抓手。
解決產業發展難點的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幾乎都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的難題,集中表現在產業結構較單一,同質化發展現象嚴重,各自為戰。各個地市的主導產業雖然有一定的產值,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層次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缺乏統一協調規劃,雖然前前后后出臺過很多規劃文件,但其落實缺乏有效的抓手。
此外,多年來在大力開展經濟建設的同時,或多或少地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環境持續惡化、自然資源相對短缺、環境風險持續上升。產業轉型升級面臨著生態環境限制難題,降低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市需要抓住生態文明建設和大灣區規劃政策出臺帶來的新機遇,推動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轉型升級,培育新的支柱產業,以綠色金融帶動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
大灣區綠色金融深化合作模式設計方案
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總體框架構想
綠色金融能夠有效促進產業結構布局調整,將使灣區內產業產生高效協同,避免由于同質競爭所帶來的產能過剩,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浉郯拇鬄硡^產業發展結構問題較多,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因此,應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為抓手,創新環保與金融融合的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綠色金融投融資體系。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總體合作模式總體框架構建思路總結為“雙核驅動,互聯互通,優勢互補,集聚發展”。以香港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和廣州的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雙核心,培育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合作平臺。各城市分工協作,錯位發展。以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為主的資本雄厚城市側重建設綠色融資服務區,以佛山、東莞、江門、中山為主的制造業主導城市側重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珠海、惠州、肇慶等生態環保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城市同時建設綠水青山示范區,從而發揮集聚優勢,擴大珠三角的綠色產業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綠色金融發展示范區。
“9+2”城市綠色金融功能定位
香港
香港最強大的優勢就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此可以吸收很多的國際資金,國內有很多較為感興趣的標的,都可以通過香港這個市場來溝通國際買家。因此,建議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優勢,把香港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具體功能設計如下。
綠色金融評估認證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進而負責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綠色企業、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工作。
綠色債券募集中心。鼓勵境內的企業到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募集國際投資者的資金。
綠色金融國際交流中心。在香港定期舉行國際綠色金融研討會或論壇,交流國際綠色金融相關的先進經驗,加強與國際綠色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綠色金融離在岸業務一體化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并處理全球約70%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交易,建立綠色金融離在岸業務一體化中心,將進一步推進離在岸市場快速融合,發揮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
澳門
建議把澳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特色示范中心,具體功能設計如下。
中國—葡語國家綠色金融交流示范平臺。澳門與葡語系國家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因此在澳門打造面向葡語國家的綠色金融示范平臺具有深厚的基礎??稍诖私涣魇痉镀脚_基礎上,探索建立中國—葡語國家碳排放權交易所、中國—葡語國家綠色信貸交易中心、中國—葡語國家綠色金融信息交流中心,定期召開中國—葡語國家綠色金融論壇,推動中國的綠色產業走出去,也有助于將葡語國家的綠色資源引進來。
綠色彩票買賣市場。澳門的博彩業發達,各大賭場每年吸引了大量的賭客。可以參考福利彩票的模式,發揮澳門的博彩中心地位,建立綠色彩票買賣市場,彩票購買款項用于綠色環保產業和生態保護公益事業。
廣州
建議把廣州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具體功能設計如下。
綠色金融創新引領區。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核心城區,應定位于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打造綠色金融示范區的地位,強化粵港澳地區的“超級聯絡人”地位,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綠色金融創新中心的形成,進而推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綠色金融示范灣區。
碳交易中心。其一,建立碳期貨交易所。打造以碳排放權為首個交易品種的創新型碳期貨交易所,通過碳期貨交易所,構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綠色金融權益交易資本市場,搭建集環境權益登記、托管、交易、清算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其二,發起成立大灣區碳排放交易所聯盟。廣州碳排放交易所已有多年運行經驗,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碳資產交易范圍,聯合深圳碳排放交易所,以及香港、澳門將來擬打造的碳排放相關交易所,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交易所聯盟,聯盟的秘書處設在廣州。
深圳
建議把深圳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重要聯絡結點城市,建設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基地、綠色保險示范中心和綠色產業資本市場,具體功能設計如下。
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基地。應發揮深圳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優勢,在深圳成立全國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基地,吸納全球各地綠色金融人才,組成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科技隊伍,研發更多的綠色金融科技產品。
綠色產業資本市場。深港通配合滬港通完全打通A股和H股通道后,更有利于引入海外機構投資者,逐漸改變成以綠色產業資本市場為主導的市場結構、培養長期投資的理念。
其他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建設重要節點城市,綠色金融合作中也應該賦予其不同的功能。因此,建議把佛山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節能產業綠色金融支持示范基地,東莞打造成電子信息產業綠色金融支持示范基地,珠海打造成綠色金融產融結合示范城市,中山打造成綠色金融信息網絡建設和信用評價示范基地,惠州打造成環保產業園綠色金融支持示范基地,江門打造成小微企業綠色金融支持示范基地,肇慶打造成碳金融發展示范基地。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宏觀經濟月度資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明年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民生;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312.46萬億元
12月13日,據央行初步統計,2019年三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12.46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284.67萬億元;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7.83萬億元;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19.96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
12月13日,統計局發布數據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比10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從環比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78%。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
國家統計局: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0%
12月13日,統計局發布數據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0%。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4629億元,增長9.1%。2019年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2872億元,同比增長8.0%。
國家統計局: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
12月13日,統計局發布數據,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1265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住宅投資89232億元,增長14.4%,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11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1.16,比10月份提高0.02點。
國家統計局: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
12月13日,統計局發布數據,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33718?億元,同比增長5.2%。從環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42%。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03786億元,同比增長4.5%。
前11個月內地與澳門貨物貿易額同比增長5.5%
12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1至11月,內地與澳門貨物貿易額達到1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5%。在投資領域,截至今年11月,澳門在內地累計投資設立企業18135家。
前11個月我國對外投資同比下降1.2%
12月19日,商務部發布數據,1~1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579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987.8億美元,同比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