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陳龍,王九飆,秦邦保
(珠海格力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在區域熔煉試驗開展前期,應將樣品放置于具有高熔點的溶劑中,使其與溶劑獲得充分溶解,將冷凝樣品放置在低溫環境中,開展區域熔煉試驗。溶劑法的工藝實施期間,溶劑被認定為純物質,樣品中的物質認定為雜質。依據雜質在溶劑內發生凝固與熔融過程產生的溶解程度差異,開展分離純化試驗,分析材料純度。
1)溶劑應采取移除措施,防止溶劑與純化樣品發生相關化學反應,保持純化樣品純度。2)純化樣品應在溶劑中獲得充分溶解,防止在區域熔煉期間形成飽和狀態,干擾試驗結果的準確性。3)應選擇熔點在零以上的溶劑,以此降低試驗設備的應用要求,可選擇冰箱內完成區域熔煉試驗[1]。
試驗準備以藥品試劑為主:芴酮,規格99%;2-溴芴酮,規格99%;色譜甲醇,規格為甲醇(HPLC);對二甲苯,規格為AR;二氯甲烷,規格為AR;石油醚,規格為AR;無水乙醇,規格為AR;超純水;去離子水。
有機混合物的原材料為芴酮 (FL)、2-溴芴酮(BF)。試驗流程為:
1)試驗中,兩種原材料配比為m(芴酮):m(2-溴芴酮) =1∶9。表示0.1g樣品在二甲苯溶劑中溶解,溶劑容量為50mL,熔點為13.2℃,且與兩種原材料不存在任何化學關系,保障兩種原材料充分溶解,溶解周期至少為2h。2)在區域熔煉試管體積的1/5處,添加上清溶液,繼而將試管放置于冰箱中,予以冷卻。3)在試管溶液獲得完全凝固時,在試管中添加對二甲苯溶劑,體積為溶劑瓶的4/5,繼而將其放置于冰箱中予以冷卻。基于兩者原材料放置在對二甲苯溶劑中時,并不具有較高的溶解效率,故而借用上清溶液。上清溶液與對二甲苯溶劑體積比為1∶4,以此減少樣品在區熔期間狀態過于飽和,防止晶體析出現象,保障試驗發展良好性。4)在試管中液體處于完全凝固狀態時,將試管放置在純化儀器中,開展區域熔煉相關純化試驗流程,容量次數設定為5,且前兩次調節設備的區熔溫度設定為65℃,區熔速度設定為8mm/h,后三次調節設備的區熔溫度設定為45℃,區熔速度設定為5mm/h。5)獲得5次區熔樣品,將試驗完成時的試管采取平均劃分方式,將其劃分為8段,并給予對應標號,為后續試驗分析奠定基礎條件。6)借助凍干機設備,將8段樣品中含有的對二甲苯溶劑予以剔除。7)8段樣品中,分別提取少量樣品,將其溶于無水乙醇溶液中,繼而開展爬板檢測。8)區域熔煉試驗完成時,針對每段樣品在色譜甲醇中的溶液狀態,將甲醇配制成10μg/mL的溶液,再開展高效液相色譜檢測。
1)點板檢測。溶劑法工藝實施的區域熔煉,對樣品采取有效劃分,逐一開展點板檢測流程,以試管低端為起點,逐級線上開展分段流程,給予1~8的編號。結果顯示:區域熔煉中兩種原材料芴酮與2-溴芴酮的混合物,發生了分離現象,在第3、第4兩段樣品中只顯示出2-溴芴酮,在其余6段樣品中同時顯示兩種原材料。2)高效液相色譜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流程,為試驗配置的設備有LC-20AD泵、自動取樣設備、樣品注射回路設備、紫外線自檢儀器,配合試驗設備開展樣品純度的檢測流程。流動相的元素配置有:85%占比的色譜級甲醇、15%占比的純水,流速維持在1.0mL/min。借助恒溫器設備,控制色譜柱整體溫度,保持其溫度為45℃,檢測條件設定為254mm波長,取樣容量設定為20μL。高效液相色譜檢測落實前期,將區域內八段樣品的溶液濃度,逐一稀釋至每毫升10μL。結果顯示:區域熔煉完成時,3~7編號的5段樣品,芴酮元素占比逐級累加,甚至發生了分離現象。由此發現:在芴酮與2-溴芴酮兩種原材料的純化試驗中,區域熔煉試驗具有一定適用性,且溶劑法對區熔工藝實現了優化,為有機光電材料開展純度檢測與純化流程提供了新的方向[2]。
3.1.1 試驗準備
試驗準備,藥品與試劑具體表現為:聚乙二醇(PEG)平均相對分子質量2000,規格為98%;聚乙二醇 (PEG)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0000,規格為98%;四氫呋喃,規格為GPC;無水乙醇,規格為AR;超純水;去離子水。
試驗儀器:純化設備,試驗小組與其他小組共同制作而成的微型區域熔煉儀器,低溫環境設定為冰箱;冷凍干燥設備,型號為FD-1A-50,用于干燥處理樣品含有的水分子;凝膠滲透色譜(GPC),借助規格為LC-20A的色譜設備,用于檢測樣品,測定高分子材料在樣品中的含量。樣品檢測的配置為:每4mg樣品配置5mL四氫呋喃溶劑,保障樣品溶解于溶液中。
3.1.2 試驗流程
1)將聚乙二醇 (PEG)平均相對分子質量2000設定為a,將聚乙二醇 (PEG)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0000設定為b,則質量比設定為a∶b=0.85∶0.15,表示將2g樣品放置于離子水中,液體容量為50mL,保障樣品處于完全溶解狀態,溶解期間等待2h。2)在區域熔煉試管中添加上清溶液,基于聚乙二醇化學物質在離子水液體中,擁有良好的溶解性,故而可排除飽和狀態的發生,固體析出現象不會發生。故此,向試管中加入上清溶液時,無須采取措施去除離子水。在上清溶液添加完成時,將區域熔煉試管放置于冰箱中,采取冷凝處理,冷凝時間設定為3h。3)試管中如若液體完成凝固,開展區域熔煉純化流程,將試管放置于純化設備中,設定區熔溫度數值為50℃,區熔速度設定為7mm/h。4)5次區域熔煉工序獲得的樣品,采取均分為8段,予以1~8編號,加以區分。5)借助凍干機設備,處理8段樣品中的去離子水。6)區熔試驗完成時,每段樣品提取4mg,分別融合在5mL的四氫呋喃溶液中,逐一開展凝膠滲透色譜檢測。
3.1.3 分析試驗結果
針對熔煉樣品開展凝膠滲透色譜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熔煉完成時,1~7段樣品中,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0的聚乙二醇的含量發生遞減,故而產生分離現象。由此可知:溶劑法工藝適用于高分子材料開展分離純化流程。
3.2.1 試驗準備
試驗原材料與儀器,參照聚乙二醇熔煉純化試驗 (常規方法)相關內容。
3.2.2 試驗步驟
1)質量比配置與聚乙二醇熔煉純化試驗一致,即a∶b=0.85∶0.15,借助磁力攪拌方式,保障0.4g樣品處于均勻狀態。將處于均勻狀態的樣品裝入試管中,給予壓實處理。2)將壓實處理完成的樣品,放置于純化設備中,開展區熔試驗流程,將區熔溫度條件設定為8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0的聚乙二醇,其熔點最小值為61℃,設定區熔速度為7mm/h。3)完成5次區熔試驗后,將區熔獲得的樣品均分為8段,設定1~8編號,加以區分,編號方式為由下至上逐一標記。
3.2.3 分析試驗結果
在聚乙二醇熔煉純化試驗 (常規方法)中,開展凝膠滲透色譜檢測流程,結果顯示:1~7段的樣品中,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0的聚乙二醇含量處于穩定狀態,故而未發生分離現象。由此可見:聚乙二醇熔煉純化試驗難以實現高分子材料的聚乙二醇元素分離。針對在聚乙二醇熔煉純化試驗 (常規方法)獲取的8段樣品,開展凝膠滲透色譜檢測流程,獲得樣品的結構參數,具體表現為:
1)樣品1。Mn=3183,Mw=4213,Mw/Mn=1.323。2)樣品2。Mn=3210,Mw=4130,Mw/Mn=1.287。3)樣品3。Mn=3223,Mw=4128,Mw/Mn=1.281。4)樣品4。Mn=3218,Mw=4113,Mw/Mn=1.278。5) 樣 品5。Mn=3213,Mw=4094,Mw/Mn=1.274。6)樣品6。Mn=3223,Mw=4124,Mw/Mn=1.279。7)樣品7。Mn=3191,Mw=4012,Mw/Mn=1.257。8) 樣 品8。Mn=3217,Mw=4104,Mw/Mn=1.276。
由數據可知,常規法試驗尚未發生分離事件。而對比試驗中采取了溶劑法予以開展區域熔煉,相比常規方法的試驗流程,聚乙二醇在試驗中減少固液傳遞問題。為此,常規試驗流程難以實現高分子材料的有效分離,而溶劑法熔煉試驗中,良好解決了黏度大而引起的相關問題,減少斷層現象發生,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為此,溶劑法的區域熔煉工藝,適用于高分子材料相關應用[3]。
綜上所述,溶液法實現了優化區域熔煉相關工藝流程,使其適應于較為復雜的分離純化實現,順應有機光電小分子與高分子兩種材料的純度檢測需求。通過芴酮與2-溴芴酮兩種有機物的純化試驗,聚乙二醇兩種分子量的分離純化試驗分析,驗證了溶劑法在純度檢測與分離工藝中應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