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破產法 破產程序 勞動報酬權 擔保物權 利益平衡
作者簡介:呂慧敏, 安徽鑒知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61
破產法是我國經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調整利益分配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起到社會資源再分配的作用。在破產法制度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將各方之間的利益進行平衡,以此實現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F階段,在我國破產程序中,主要包含有兩種債權,分別是勞動報酬全和擔保物權,但是所受到的保護程度并不同,普遍存在重視擔保物權忽視勞動報酬權的現象,使得兩種之間存在較大利益沖突。因此,為了平衡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的利益關系,還需要分析兩者之間存在矛盾的原因,并從法律層面上尋找兩者之間存在的利益平衡點進行破產法的制度設計,從而確保各方之間利益的平衡分配。
從法律層面上來看,破產程序中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之間存在的利益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破產法制度設計中,存在重視擔保物權忽視勞動報酬權的現象。從我國破產法的規定來看,擔保物權相比較于勞動報酬權,其在破產清償中具有絕對的優先地位,同時對于勞動報酬權的保護程度并不像擔保物權那樣有力,往往使得破產清償時,難以有效實現勞動報酬全。尤其是如果勞動報酬權與擔保物權存在矛盾,則擔保物權便處于絕對優勢的地位,勞動報酬權實現的難度大幅增加。
2.在我國破產法的制度設計中,對于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之間利益還難以有效平衡。在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屬于物權法體系的范疇,而且在物權法中還專門設定了相關的規定來保護擔保物權,對擔保物權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并給予了擔保物權具有絕對的優先權。不僅是物權法,在我國破產法中也給予了擔保物權大量的制度保護,即使破產法中也涉及到勞動報酬權,但是對于勞動報酬權的實現還有待進一步商榷。這也使得企業如在經營管理中出現資金困難的問題,勢必會優先選擇采用物權擔保的方式來獲得正常經營的資金,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企業將全部的財產都用作擔保物,那么勞動報酬權的實現難度則是難上加難。
3.雖然勞動法中有對勞動報酬權進行了保護,但是在破產程序中并未完全的融入。在勞動法制度設計中,對于勞動報酬權的保護只是制定了一般性的侵權行為規則,如果要想在破產程序中實現勞動報酬權的保護,則需要通過破產法來進行制度的構建。而目前破產法中對于勞動報酬權的保護程度并不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破產程序的效率,也會危害無擔保債權勞動者的利益。
在破產程序中,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存在利益沖突的原因,主要是兩者之間的權利性質、權利屬性和權利特征不同,具體如下:
1.導致破產程序中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存在利益沖突的最根本原因是權利性質的不同。在破產法中,對擔保物權實現保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穩步增長,使資本能夠快速進入市場,這樣也能夠實現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但是在破產程序中關于勞動報酬的保護,主要針對于社會生產力、社會創造力以及社會穩定方面進行保護??梢?,從法律層面上兩者之間的利益保護并不同。從客觀角度來說,在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存在矛盾的情況下,如果要平衡二者之間的利益,通常情況下,法律上會更加傾向于代表基礎生存利益、社會群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勞動報酬權,其與法律體系原則中的“以人為本”理念相謀和,而這種法律上的傾向也勢必導致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之間存在利益的沖突。
2.權利屬性的不同也導致了破產程序中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存在利益沖突。在物權法體系中,有專門設定相應的規定對擔保物權進行保護,同時在破產程序中也有相應的制度設計對擔保物權進行保護,可見擔保物權既有物權法上的權利屬性,也有破產法上的權利屬性。因此,在破產程序制度設計中,對擔保物權的保護,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其他債權人權益的實現,而如果過度的對擔保物權進行保護,也會影響社會資源公平分配的程度。而勞動報酬權僅僅只是在破產法中具有權利屬性,由于權利屬性較為單一,所以與擔保物權的雙重屬性存在較大差異,也勢必存在利益沖突,而且沖突的范圍會越來越大。
3.導致破產程序中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存在利益沖突的客觀原因是權利特征的不同。實現擔保物權的保護,目的是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經濟交易的安全性,因此擔保物權具有絕對的優先權,而且可實現的程度較高。而通常情況下,勞動者的經濟實力有限,加之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其作為弱勢群體在破產程序中要想實現勞動報酬權則難度較大。同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著雇用關系,使得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較強的依附性,原本勞動者從法律救濟上實現勞動報酬權已經面臨了巨大的困難,而要是在破產程序中實現勞動報酬權更是難上加難。由此可見,實現勞動報酬權存在的依附性差和實現擔保物權的獨立性之間矛盾,使得兩者之間存在利益沖突。
要想在破產程序中平衡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的利益,需要厘清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在破產清償中的順位,以此平衡兩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具體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 將重點放在厘清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在破產清償順位上。建議破產法應當根據勞動報酬權的權利性質特點和價值地位,實現對勞動報酬權的保護。目前,許多國家的破產法中都賦予了勞動報酬權優先受償的權利,因此在平衡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利益時,首要就是要厘清兩者之間孰能優先受償。
2.明確勞動報酬權相比擔保物權的優先清償地位,這是平衡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利益的基礎,也是國家破產法立法的目標和宗旨的重要體現。從目前破產法的規定來看,企業在進破產申請時,對于勞動報酬權的實現通常情況下是在擔保物權之后,不利于勞動報酬權的實現。因此,無論是從現實需求還是理解基礎角度來看,在破產程序的制度設計時,應當將部分勞動報酬權優先補償,而不是對勞動報酬實現進行時間上的限制。目前,由于我國在勞動報酬權優先受償方面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所以應當針對已有的破產法進行調整,對勞動報酬權進行適度保護,以此讓部分勞動報酬權優先于擔保物權進行受償。
3.對勞動報酬權優先于擔保物權進行受償時設定必要的限制,這是平衡勞動報酬權和擔保物權利益的關鍵。破產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因此在給予勞動報酬權優先受償的地位時,也不忽視了擔保物權的利益實現。因此,在實現勞動報酬權優先于擔保物權受償時,也要對勞動報酬權的實現加以限制,具體就是要將勞動報酬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優先受償,另一部分則為一般債券進行清償,也根據其他國家已有的經驗,從數額和時間兩個方面,對勞動報酬權優先受償進行限制。同時,在賦予部分勞動報酬權優先受償時,應當在滿足勞動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限制設定。此外,破產法在數額上的限定也要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同進行區別,確保勞動者再進行就業時可以獲得應有的權利選擇和保障,同時也能夠給予其他債權人實現債權的機會,從而平衡各方之間的利益。
綜上所述,我國破產法制度上設計的本質是平衡各方之間的利益,確保各個債權人都能夠公平受償。因此,在破產程序中平衡勞動報酬和擔保物權的利益時,首先就是要厘清兩者之間的清償順位,同時要賦予部分勞動報酬權優先于擔保物權獲得受償,以此提高勞動報酬權的實現率,也要對勞動報酬權優先于擔保物權進行受償時設定必要的限制,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
參考文獻:
[1]王雄飛,李杰.破產程序中稅收優先權與擔保物權的沖突和解決[J].法律適用,2018(9):89-94.
[2]趙麗平.破產重整程序中擔保物權的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8(6):101-102.
[3]高穎佳.稅收優先權與擔保物權沖突的解決[J].人民司法(應用),2017(34):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