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刑事辯護 抗辯方法 辯護
作者簡介:張更生,廣東三良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刑事辯護。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69
刑事訴訟中刑事辯護占據重要地位,這也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權利之一,他們在面對國家追訴機關時,會出現天然的弱勢地位,想要和司法機關實現良好抗衡,辯護自身的相關情況,不僅可以依靠自行辯護,還可以充分委托一到兩名辯護人,這其中可以借助于律師的幫助。刑事訴訟中,科學合理使用抗辯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隨著司法體系的不斷健全,刑事辯護全覆蓋工作在逐步推進中,這是因為刑事案件會給每一個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生命財產安全產生直接影響,一些刑事案件還會對被告人的子女、親屬產生一定影響,因而在判決、執行方面需要始終堅持著高度嚴謹的原則,避免產生冤假錯案。因而刑事辯護在刑事訴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權利之一,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為自己辯護,闡述案件內情,維護自身權益具有重要影響。在刑事辯護中所使用到的抗辯方法,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辯護,其他辯護人提出的辯護方法,這主要是針對公訴機關的控訴加以應對的,結合具體案情事實、證據以及適用法律情況,抗辯內容是被告人無罪、彼罪、免除刑事處罰、輕罪方面。
刑事訴訟活動進行中,筆者結合近年來參與多起刑事辯護和最終所取得的法律效果,深感刑事辯護工作的重要性,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各個階段要高度重視刑事辯護工作,如何充分保障被告人的權益,采用的抗辯方法,在實務中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一)無罪辯護
1.證據不足
證據是判斷被告人是否有罪的重要支撐,如果證據不足,是無法判定被告人有罪的,因而在開展刑事辯護時要高度圍繞這一點進行。辯護人在刑事辯護中要仔細認真梳理公訴機關所指控的犯罪證據出發,進行有效辯護,包括證據是否真實客觀,證據來源是否合法,證據是否和被告人被指控的涉案事實存在關聯。抗辯工作進行中,要注重全面細致分析和梳理各項證據,尤其是需要針對各項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全部證據進行研究,當辯護人發現:
(1)用于指控被告人的涉案證據來源不合法,即是采用非法律方式所獲取。
(2)證據較為單一,僅僅存在被告人的自述,或者證人陳述屬于單一孤證,沒有相關證據加以印證。
(3)證據和被告人涉案事實之間不具備關聯性,或者雙方之間有矛盾。
(4)經過司法鑒定,結論和其他指控被告人涉案事實的證據之間存在著疑問,這主要是指關鍵證據,且無法排除和解釋疑問。
(5)全部證據方面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指控證據無法給被告人涉案事實提供共同指向。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將可以作為無罪辯護的原因作為使用。
2.罪責法定
為被告人開展無罪辯護的過程中,還可以按照罪責法定理由進行,這種情況下,對于公訴機關所提出的案件事實無異議,但是對于被告人被指控的具體罪行方面存在著異議,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罪行主體、客體、主觀以及客觀方面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另一方面是盡管形式上符合犯罪構成要件,但是還存在著法律所規定的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如被告人在犯罪時沒有達到法定年齡等。辯護人及時向刑事辯護人為被告人辯護,需要從公訴機關所指控的證據、罪名涉及到的法律適用入手,分析其較大爭議方面的問題,如案件事實是否屬于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情況,或者事實上屬于犯罪行為,但是被告人在犯罪時是精神病人,未到刑事責任年齡,行為屬于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且沒有超過必要限度,當被告人存在著這些情況時,都可以主張罪名不成立,即無罪辯護。
(二)一罪辯護
在公訴機關的指控下,被告人觸犯兩個及以上罪名,主張數罪并罰,辯護人可以盡可能尋求一罪辯護理由為被告人提供辯護請求。一罪辯護的成立,需要從案件事實分析入手:
一是被告人的真實犯罪目的是某一犯罪行為,但是在具體事實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其方法或者結果觸犯其他罪名[1]。
二是或者雖然被告人事實另一種犯罪行為,但是其在性質上和本來的犯罪行為是競合犯、吸收犯,或者是沒有明文規定的數罪并罰情況。
三是被告人實施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犯罪行為,但是這些犯罪行為是《刑法》中規定的行為對象相近、手段關聯的情況,并不實施數罪并罰。辯護人需要深入研究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將其和《刑法》規定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列舉出一罪辯護的理由。
(三)彼罪辯護
針對被告人實施的犯罪行為進行分析,根據案情事實、犯罪證據,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從公訴機關所指控的罪名構成要件、法條規定內容出發,提出被告人涉案行為并不是屬于這些情況,而是觸犯另一種較輕的犯罪行為,包含構成要件和法條。辯護人在實施彼罪辯護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結合兩種罪名(公訴機關起訴罪名、抗辯罪名)的構成要件、量刑情況進行對比研究。當辯護人所提出的抗辯罪名,比公訴機關所起訴的刑罰較輕,同時辯護人擁有充分理由和事實依據進行抗辯,才能夠充分發揮彼罪辯護的意義和作用。
(四)量刑情節辯護
無罪辯護擁有著轟轟烈烈的外觀表現,但是在具體刑事訴訟活動中,無罪辯護情況并不常見,通過量刑情節辯護活動,同樣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主要是體現在刑罰種類、刑期長短方面,在該項辯護行為中,一些關鍵性的量刑情節會影響到被告人的性命、人身自由等。量刑情節辯護在刑事辯護中的應用,主要是在不反駁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但是對于涉案環節中的一些法定、酌定情節,可以按照案情事實事實一種及以上的情節進行辯護。實際采用量刑情節辯護理由保障被告人切身權益的過程中,主要是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未成年人情況
被告人在犯罪時處在年滿14周四不滿18周歲的范圍內,已經屬于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年齡,但是依據《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可以從案情的具體情況出發,給被告人判定為免除、減輕或者從輕處罰。在確定被告人犯罪年齡時,要按照其戶籍證明、人口信息資料方面的記錄數據,辯護人從這一方面入手提出免除刑事處罰、減輕或者從輕處罰的抗辯,在很大概率上是可以實現的,同時辯護人還要提出一定的司法建議,緩刑、管制以及拘役等方面,為保護被告人的身心健康,給其提供再教育的機會,提供良好條件[2]。
2.特殊人員方面
辯護人結合被告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當被告人屬于犯罪時已年滿75周歲時,或者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時,又或者是聾啞人、盲人時,可以在案情事實的基礎上,結合刑法相關規定,提出免除被告人刑事處罰或者從輕處罰的請求。
3.自首與立功方面
自首和立功是量刑情節辯護中的重要依據之一,當被告人存在著自首、立功方面的情節,辯護人可以以此為依據,按照《刑法》第67條、68條中的要求,可以申請從輕處罰。
4.坦白與認罪方面
當被告人向司法機關如實供述自身的罪行,主動辨認相關涉案物品、證據,交代同案的犯罪嫌疑人,當庭自愿認罪,存在著良好悔罪表現,辯護人可以按照《刑法》第67條第3款規定開展辯護活動,提出減輕、從輕處罰的請求[3]。
5.犯罪未遂方面
被告人在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受到自身意志以外的原因限制,沒有繼續實施犯罪的,可以提供一定的抗辯,主張量刑情節方面從輕處罰。辯護人在主張犯罪未遂抗辯時,要注重結合被告人的犯罪未遂原因、涉嫌犯罪的具體實施程度、既定犯罪行為引發的危害等方面進行。
6.預備或者中止方面
面對被告人并未完成犯罪行為的預備或者中止情況,可以提出請求免除處罰或者從輕處罰的抗辯。如被告人僅僅處在制造犯罪條件,準備相應犯罪工具,但是還沒有正式實施犯罪行為,或者被告人在犯罪環節中自動放棄犯罪行為、防止發生犯罪結果,可以依照《刑法》第22條、24條請求量刑情節抗辯[4]。
刑事辯護工作進行中,可以積極采用合理有效的抗辯方法,包含無罪辯護、一罪辯護、彼罪辯護以及量刑情節辯護,為保障被告人的基本權益提供良好支持,能夠有效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幾率。
參考文獻:
[1]謝佩華.淺談刑事辯護的抗辯方法[J].法制與社會,2015(13):128-129.
[2]張劍源.刑事司法中的“文化抗辯”[J].法律和社會科學,2018(2):144-169.
[3]洪盼盼.“幽靈抗辯”的刑事證明責任分配問題研究——以“醉酒型”危險駕駛罪為例[J]. 池州學院學報,2019(4):33-36.
[4]方柏興.刑事辯護理論的新探索——評陳瑞華教授《刑事辯護的理念》[J].人民檢察, 2017(1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