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型財產 虛擬財產 執行難 線索
作者簡介:鄺敬康,廣東蘊德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民商事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73
網絡虛擬財產作為新時期富有經濟利益的事物,一度為法律所承認,并體現在虛擬財產之上。從日前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例為主線的財產處置方式,成為后續新型財產線索發現方法的基礎,并在律師群體及其法律共同體實踐中得到全局配合[1]。盡管如此,關于新型財產執行案件的審理和調查中,存在著“強制執行法院查不到財產線索”“當事人自己提供不了財產線索”“被執行人賴著不給”等問題,司法實踐參與者必須拓寬強制執行路徑,更好的保護公民財產。
據2019年9月20日《十堰日報》發布的新聞顯示,該市茅箭區人民法院一天執結案件233件,40天清結各類案件2482件。2017年,茅箭區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6262件,占全院案件40.26%,占全市執行案件36.13%;執結4192件,占全院結案案件37.89%,占全市執結案件30.69%。2018年,受理執行案件5325件,占全院案件 39.2%,占全市執行案件33.39%;執結4264件,占全院結案案件44.7%,占全市執結案件35.5%。數據顯示,法院執行難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而是一直困擾人民法院整體工作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
經相關研究結果證實,以本樣本作為參考案例中的代表,對由執行難統計數據中相關案件進行實證分析、就判決文書條分縷析,剔除與本研究無關的案例,具體涵蓋規避執行、拒不執行、裁定執行三類。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2012)承接《民法總則》,將保護個人信息作為一種絕對的利益,并在用戶和網絡經營者之間構筑信息保護和信息利用和諧關系。由此包括支付寶和微信等新型支付方式在內的個人全能線索也就有了法律意義上的追蹤線索[2]。最高法頒布的《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綱要(2019-2023)》也同時為新型財產查控執行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
為保證上述案例統計數據樣本的客觀性和權威性,本次就新型財產規避執行的相關問題進行概述:
(一)隱匿轉移銀行賬戶
隱匿或轉移銀行賬戶、存款作為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的主要方式,在對財產核查環節往往比較難以發現,被執行人轉移起來也更方便。盡管現在各大銀行形成聯網,但一些人仍舊以“假離婚”和“動產不動產偷換概念”而拒不執行判決。
在裁定上,基于財產處置方式本應更靈活,但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執行難度。具體情況包括:執行前后銀行賬戶上大額資金往來頻繁、注銷或變更個人賬戶,包括糧食補貼賬戶、工資賬戶、退稅賬戶三方面內容。與他人賬戶混用;賬戶被凍結但銀行存在消費漏洞;信用卡還款期間以卡套卡[3]。
(二)不動產非法處置
此類財產執行難案件多包括房屋、土地等類型:如將房屋、土地轉移至他人名下;房屋、土地征遷;房屋、土地出租、轉包;持有或處置未登記房屋、土地;設置虛假債權使房屋二次抵押等,登記后變現或查封后仍舊非法處置。
(三)機動車實物控制問題
機動車具備動產和不動產的共性和特性,突出表現在實物控制難等問題。 如以上述兩種方式轉移、隱匿和拒不交出;車輛抵押、質押或以物抵債;尚在償還大額車貸等問題拒不執行。
(四)除上述問題之外的本研究重點問題——新型財產
新型財產在現代不外乎微信賬戶、支付寶賬戶、保險賬戶等快捷支付方式,而在種種線索發現方式上,包括隱匿保險理賠款;支付、消費、存款、投資等其他財產權規避執行[4]。
(一)“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懲戒格局
法院基于新型財產執行難問題,通力合作,立下“2019-2021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任務。為避免被執行人規避執行問題,建立“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懲戒格局,完善查控系統,進一步解決找人難問題,普及網絡司法拍賣,有效解決財產變現。
執行權層面,扎緊“制度鐵籠”和“數據鐵籠”,優化執行質效,營設良好的執行工作環境,增強群眾獲得感。法院執行部門要善用法律手段,在執行案件中確?!肮健⒐?、高效”的行事作風,在新型財產方式方法創新中確保財產執行到位。在部門之間、群眾之間獲得支持滿意效果。救援層面加大執行救助力度,及時解決民生問題。營設大的聲勢,快速執結。
(二)法律手段上強制升級
新型財產執行難線索發現方式上,有必要通過執行改善,對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由法院完善科學退出機制、新型惡意規避執行案件法律強制手段上做出相應的升級;在執行法官與民眾之間建立一種更暢通的溝通機制,并得到執行法的認可。執行難并不單一作為法院問題,也涉及其他單位,需要在實踐中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近年間,法院博采眾長,包容律師作為建言獻策的一份子,對有效打破執行轉破產通道,對“僵尸企業”進行清理,盡早提升破產案件結案率。在案件數量激增的今天,要解決法院內部案多人少的矛盾,需將法院引入公證處來法非司法輔助作用,以提高司法效率。針對新型財產而已抵制執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執行財產司法拍賣與淘寶網通力合作,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無限拓展。
(三)新型執行模式的“蒲江樣板”方案
依法治國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在1999年被寫入憲法,其內容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5]。基于此,“蒲江樣板”即節約化、規范化流程再造、聯動機制更加順暢、司法定制更加精準服務保障以及全方位、立體化節點監控。善用“蒲江樣板”方案中所倡導的新型執行模式的集束化管理方法,同時再建立“服務保障”,即通過建立健全聯動機制、有針對性開展司法定制事項和強化宣傳引導,促進和保障執行工作開展。通過系統設置提示提醒、審批管理、監督督促、程序控制、風險防控等節點,對執行案件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節點監控。
具體實施路徑:將新型財產執行全過程下分為諸多規定動作進行合理量化,確保執行有理有據,執行應簡單可行、規范操作,避免消極情緒和諸多執行問題產生。工作組各自負責查控送達、案件實施、資產處置、綜合指導和隨時督查。各部門聯動并序,進一步在執法中以“司法服務一條龍”確保執行事項更精準、執行平臺更可靠、執行中個聯動機制分流效果顯著、信息宣傳更透明。節點監控環節,做好系統提醒、管理審批、監督指導、程序控制和風險評估等內容。
(四)研究綜述
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聯網共享機制的建立,是通過協同監管、聯防聯控、聯合懲戒機制的構建與運行,進一步促進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裁判確定義務,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大幅度提升司法公信力[6]。此外,在新型財產線索發現方式上,為解決被執行人責任財產的查明難題,嚴格依照《中國民事訴訟法》對被執行人財產方式的提供、報告和調查三方式。在查明機制上,以集約化的執行財產查明機制為實踐主流。真正落實執行聯動文件規定標準,營設出黨委領導、多機構合作的“大執行”的全新格局[7]。
本研究基于執行難背景下財產線索發現方式及路徑開拓,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新型支付環境下財產性質與互聯網新型財產利益形態的法律建構。據此,在犯罪模式及其偵查執行環節,為解決執行難問題提供了有效線索。上文總結了新型財產線索發現方式的新路徑探討,以為新型財產線索發現方式中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等提供法律事實依據,更好的保護公民財產。
參考文獻:
[1]蔡一軍.論新型支付環境下財產性質對罪名認定之影響[J].東方法學,2017(2).
[2]孫山.網絡虛擬財產權保護中的請求權配置[J].河南社會科學,2019,27(3):72-76.
[3]韓潤澤,姜達.微商傳銷犯罪模式與偵查對策探析[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6,28(5).
[4]林斯微,林新英.執行難背景下財產線索發現方式及路徑——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例為分析樣本[J].海峽法學,2017(1).
[5]張博.網絡詐騙犯罪偵辦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遼寧:大連海事大學,2015.
[6] 丁甲.網絡詐騙犯罪問題研究[D].安徽:安徽大學,2015.
[7] 黃錦清.民事執行財產查控機制研究[D].福建:華僑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