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家事法庭 審判人員 輔助人員 任職資格
作者簡介:楊榮艷,河北滄獅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68
2010年以來,廣東作為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創造了成功的“香洲模式”。2016年6月開始,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個左右基層和中級人民法院作為改革試點,至此,家事審判改革正式鋪開。在這些工作開展之前有一個前提,即成立家事法庭或者家事法院。在家事審判單獨化之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透徹的基礎上,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難題是現階段研究的重點。筆者在總結全國各縣、區、市法院實施家事審判改革方案的報告后,發現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法官對于家事案件力不從心。
目前試點法院在從事家事審判的法官都是身兼數職:審判員、調解員、心理咨詢師、調查員等等,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法官工作中會有所偏頗。筆者認為,如果要想實現家事審判專門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司法人員的專門化。這其中的司法人員包括審判人員、輔助人員、執行人員,因此,本文從以下角度試著給出一些建議。
調審分離是諸多實行家事審判專門化的國家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英國、美國,都設有專職調解官。無論調解工作是在審前還是訴中,如果由法官擔任此工作,必然出現調解或審判某一項工作粗糙敷衍。法官出于調解結案執行順利的考慮可能會盡力調解,但是如果難以勝任調解工作時,會導致調解“走過場”徑行裁判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調解和裁判對于法官的個人素質要求是不一樣的,近幾年我國基層法院的法官隊伍年輕化明顯,很多家事法官都認為部分調解工作有一定難度。
例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離婚訴訟前必須進行調解,這種強制調解應當同樣適用于其他家事案件。但是法官在進行家事案件審判前進行調解,進行重復工作的結果就是調解草草了事,最終裁判結案。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調解人員的綜合素質、人生閱歷相對要求較高,年輕審判員根本不能勝任。
并不是說法院沒有做出這方面的改變和努力,根據《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福州市司法局關于民訴訟調解相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法院內部設置“專門調解工作室”進行案件調解,案件類型包括家事案件但不限于家事案件。但在執行過程中發現,調解工作大部分還是由案件承辦法官一手包辦,并沒有委托專門調解工作室進行。
調審分離之后這些問題迎刃而解,由專職調解員分擔家事法官工作,并且更為專業化的調解可能使一些家事案件不需要進入到審判階段。只需要進行專職審判,那么對于法官的要求也就相應降低了一些。因此,調解和審判相分離,在家事案件起訴至法院后,先由法院聘任的專職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由審判員進行裁判。
對于調解員的選任,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可供參考的模式:各基層法院和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接合作,從中選擇資歷老、經驗豐富的老調解員作為固定調解員,由法院發給補助;從社會中選取退休法官、資深律師、社會團體工作人員作為調解員,法院發給補助。對于調解員選任的標準要注意考察其工作經驗、個人閱歷和綜合素質,如果屬于非專職從事調解工作的人應在上崗前進行專門培訓,培訓工作可以委托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
在設立專門的家事審判合議庭的前提下,嚴格把握法官選任標準。家事案件具有一定的特點,瑣碎、繁雜、涉及人倫特性,需要法官具有相應的社會經歷才能引起共鳴。審理過程中不僅需要法官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和素養,還需要具備很強的責任心、善于做群眾工作、協調能力強、生活經歷豐富,這些要求對于資歷尚淺的年輕法官來說難以達到。
因此,家事法庭應根據以往案件量配備相應人數的專職法官,這些法官不得兼理其他民事案件,應具有獨立編制。法官從民庭選取,年齡為30-35歲以上,已婚,30歲、40歲、50歲各占一定比例,同時男女比例適當,可以女性法官稍多。女法官在辦案時更富有耐心和親和力,同時對于婚姻事件和親子事件更感同身受,更能從當事人角度出發以理服人。
抗辯式的法庭審判模式依靠更多的是雙方當事人的舉證和辯論,法官在法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中立者、裁判者,此模式下復雜的家事案件審理中很難發現事實、深入矛盾中心。因此家事案件審判方式改革之后,法官應轉變角色,要求法官應依職權調取證據,但存在的現實問題就是身兼數職的法官無法顧及這項工作。即使聘請專門的調解員,龐大數量的家事案件也讓家事法官疲憊不堪,所以引入調查官制度就非常必要。
日本家事法院的調查官要求具有專業知識,能靈活運用醫學、、社會學、經濟學以及其他專門知識調查家事案件中涉及親權、監護權等附帶事項的事實。 調查官從社會各界優秀人才中選聘,當家事法院需要時給付報酬購買其服務。調查官們為法官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對于法官專業所不及的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此,在家事案件中涉及相關專業知識的部分可以聘請調查官配合工作,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審判效率和效益。調查官介入案件可以在調解階段也可以在審判階段。
家事案件包括婚姻事件、收養事件、親子事件和繼承事件,其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婦女、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案件審理過程中對于這些人員的心理疏導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離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家暴案件中被家暴方、贍養案件中的老人,案件的發生對他們很有可能產生心理陰影,因此確定專門的心理咨詢師是十分必要的。
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采取的方法是選派法官進行心理咨詢培訓,獲得心理咨詢師證書之后負責心理疏導工作。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并不可取,法官進行短期心理咨詢培訓之后只是具備一般性的專業知識,能否勝任還值得懷疑。
所以,心理咨詢師應從下列人員中選取: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以上資格;在該行業工作3年以上;業務能力好且熱心于社會服務。
設立家事法庭的法院應為心理咨詢師提供工作條件和必要設備,給付報酬。
五、執行人員的專門化
家事案件目前存在執行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官一審了事,不注重審判執行的效益;人力物力的缺乏;相關部門的不配合;當事人的不誠信,等等。如果家事審判改革之后能取得應有的成效,執行方面是基本沒有難度的。所以,家事案件的執行仍然可以交給執行庭負責,這就有賴于其他各項舉措的實施。
家事無小事,家事案件的妥善處理影響到以身份關系為核心的家庭穩定,進而影響到社會穩定。家事案件審判模式改革可以從各方面來進行:立法上在《民事訴訟法》中增設家事案件審判的相關規定,司法程序上采取不公開審理、適當放寬審限、建立強制調解制度、案件當事人親自到庭等等,當然也可以從家事審判司法工作人員的設置方面來進行改革。
家事案件審判改革要從根本上實現審判模式轉變,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司法人員實現專門化需要相關財政支持,同時也需要各部分的配合,這是改革中的挑戰和難點。
然而,家事案件作為基層法院案件數量最大的案件類型,相對應的也有這個必要克服重重困難,真正實現質的改變,實現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的全面改革。家事審判不僅是國家對私法領域的合法干預,更是對家庭內部矛盾的適當調整,所以在審判時應在把握住合理的尺度的同時高效快速地解決糾紛,以期實現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注釋:
陳愛武.論家事審判之專門化——以家事法院(庭)為中心的比較分析[J].法律科學,201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