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金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24200)
數據顯示,截至2018 年末,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到484.65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達14.26 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405 萬公里;7條首都放射線、9 條南北縱線和18 條東西橫線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已基本建成,國、省干線公路技術等級也逐步提升。據統計,2018 年全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36.72億人,旅客周轉量9279.68 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395.69 億噸。由此可見,在我國的旅游、運輸等行業中,公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公路養護技術管理,提高公路的運輸效率,保證公路的安全暢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結合公路養護技術管理的內容,對公路養護常見的病害以及公路養護技術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從而對公路養護技術管理提供理論指導。
做好公路養護技術管理的前提,是首先要對公路的交通情況、公路路況以及公路路面材料等進行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建立起完整的路況信息數據庫,針對不同路面、不同路況,采用不同的養護技術,以達到維護交通順暢的目的。采集信息時,要親自到現場調查交通情況,通過技術手段制定相應的公路養護措施;要對路況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和總結,盡早排除公路上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對公路的結構要做認真詳盡的資料登記,例如,對路基、路面材料、橋梁、涵洞、隧道、通訊、照明、沿線設施等,都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為公路養護技術提供必要的參考。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材料、路況、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公路會出現各種病害,而不同材料的路面又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現破碎板、裂縫等病害,而瀝青路面則容易出現龜裂、塊狀裂縫等病害;路基也會因自然災害、施工、土質、材料等原因發生翻漿、沉陷、滑坡、擋土墻損壞、涎流冰等災害,因此,要針對不同的路面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公路養護,離不開機械設備。目前公路已實現了機械化養護,更加安全可靠,工作效率也更高,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因此要做好公路養護的管理工作,配置一定數量的機械設備是十分必要的。但配置機械時要做到科學合理,避免浪費或重疊購置。在路面的維護和保養方面,針對瀝青路面的常見病害,可配置同步碎石封層車、路面灌縫機、開槽機、切割機等設備;在針對路基養護方面,可適當配置振動壓路機、穩定土拌合機、挖掘機、裝載機等;針對自然災害對公路的損毀情況,可配置移動照明燈車、戰備鋼橋、液壓動力站等;針對北方冬季有降雪的情況,可配置融雪劑撒布機、運輸車等;對于路容路貌的養護,則需要配置路面清掃機、灑水車、割草機等機械。隨著“四新技術”的不斷研發和應用,高科技的公路養護機械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實踐,在配置設備時,一定要結合公路里程、特點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按需配置,切忌盲目和浪費。
公路養護,從路容路貌,到路基路面,從技術,到管理,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才。公路養護技術管理,既是專業技術的集中應用,又是管理才能的具體體現,因此,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對于懂得技術,擅長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其從事公路養護事業,提高公路養護行業整體素質,使公路養護技術逐步管理走向智能化、科學化。
翻漿:
地下水或地表水、公路施工、車流量、土質、溫度、施工質量等,都可導致路基翻漿現象發生;
橋涵臺背和擋土墻墻背沉陷:
產生橋涵臺背沉陷的主要原因是填料不合格或壓實度不夠;產生擋土墻墻背沉陷的主要原因是填料不適宜或壓實度不夠,或填料與原狀土體間形成了裂縫;
路基滑坡:
路基滑坡既與底層巖性有關,也與地質構造有關,此外,不合理開挖或雨水原因,也會導致路基滑坡。
公路路面包括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兩大類。
瀝青路面常見病害:
龜裂、塊狀裂縫、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坑槽、松散、路面局部下沉、車轍、波浪擁包、泛油、修補;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
破碎板、裂縫、板角斷裂、錯臺、唧泥、邊角剝落、接縫料損壞、坑洞、拱起、露骨、修補。
我國的公路養護技術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一些養護工作只重視社會效益卻忽略了經濟效益;責任不明確導致體制內缺乏競爭力,忽視對先進技術的引進,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公路養護設備配置不合理,對機械后期的維護也沒做到位,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為了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對公路養護技術實行科學化管理,更好地促進公路安全暢通,有關部門應該對現有公路養護技術管理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除了按照前文提到的公路養護技術管理的內容實行科學有效管理以外,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在現有的體制下,公路養護技術管理把精力都集中在了社會效益上,認為只要在公路養護技術管理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就是管理工作的全部,卻沒忽視了所耗費的資金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造成了很大的浪費,降低了管理效率。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引進先進的技術和人才,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嚴格的公路養護成本核算制度,加強第一手材料的調查和采集以及機械設備的后期維護與管理,降低養護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公路養護技術管理效率。
要對公路多調查、多巡視,做好公路養護的預防工作,加強公路的日常維護,對公路存在的病害隱患做到早發現、早排除,保證公路交通的順暢。做好公路養護預防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不但可以控制成本,節約人力物力,還可以實現交通的安全和暢通。同時,加強公路的日常維護,還可以有效地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因此,要做好公路養護技術的管理工作,就要重視預防工作,做好公路的日常維護。
同其它企業的管理工作一樣,公路養護技術的管理,也要適應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需要,不能抱殘守缺,在舊的管理體制下停滯不前。要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適應“四新技術”的需要,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引進先進的管理設備和技術人才,使養護隊伍更加專業化。同時,要建立現代管理信息系統,引入養護分級理念,對養護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要順應新時期公路養護技術的管理需要,構建先進的公路技術狀況評價體系,實現公路養護技術的科學化管理。
公路養護技術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公路的安全程度、順暢與否及其使用壽命,因此,加強公路養護技術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在充分掌握公路的建設材料、常見病害、路面特點等基本情況的基礎之上,做好信息的采集以及對公路的日常預防和維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防護措施,合理配置養護機械,實現公路養護技術的科學有效管理,確保公路里程不斷增加的同時,公路的養護質量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