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松 劉 欣 候淑濤 王志華 盧 賀 高君峰
(1.東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 哈爾濱 150040)
普通測量學已成為各普通高校許多專業的基礎技術支撐,近乎于通識課程,但普遍呈現學生們學習質量不高。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①高校課堂規模擴大使得課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②測量學課程課時大幅度壓縮,不能保證足夠學習時間,在非測繪專業培養計劃中表現尤其明顯;③測量學課程的范圍和外延決定了其知識點多而瑣碎,文字簡單與理解困難并存;④學生們知識水平、學習習慣和學習訴求參差不齊,‘因材施教’或教學資源優化分配困難。
目前,測繪科學技術已實現了由數字化測繪向信息化測繪的轉化,現在正在智能化測繪道路上大步邁進[1,2]。智能化測繪時代的測量教育迫切要求我們突破傳統多媒體課堂教育模式,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明確倡導“推動課堂教學革命,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3],即混合教學模式。因此,‘互聯網+’時代如何運用混合教學模式解決測量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本文的目標。
混合教學模式,即線上課程與線下教學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優質教學資源或錄制的教學視頻,基于大眾化或學校提供的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線上課程資源,使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學習,便于實現差異化學習;另一方面,課堂授課正常進行,教師在課堂中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更有重點性和針對性的達到教學內容的強化和深化,減少基礎性知識占用的課堂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現階段混合式測量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實現測量學線上課程資源與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無縫契合;如何解決測量學教學中大班制特點,課時高度壓縮趨勢,零散的知識點現實,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次不同習慣不同目標的學習需求。
BOPPPS 教學模型源于加拿大,以有效教學設計著稱,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課堂教學環節依次分為6 個階段:導言(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這種授課理念促使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增強學習興趣,發揮主觀意識,達到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根本改觀。
BOPPPS 模型是一種具體而有效的課堂授課模式。隨著‘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基于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是在BOPPPS 教學模型的基礎上,適宜的融入線上‘教與學’,線上課程資源與教學匹配,使教師線上線下能隨意開展教學,使學生可在課內外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因此,本文提出基于BOPPPS 模型改進的混合式測量教學設計,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以下普遍存在的測量教學問題:①普通測量學知識點瑣碎而零散,系統性的測量學知識體系構建困難;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個體學習效果兩極分化,對相當多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大班制上課下的‘因材施教’困難;③普通測量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龐大的課程內容濃縮于一周一次的教學安排,教師的教學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時間顯著不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現階段教學困境,具有一定示范性和推廣性。
BOPPPS 模型中導言即引入學習動機,導入主題。為了配合混合式教學線上課程資源的建設,此環節被定義為‘預學習’,即課前將短視頻、文本等學習資源發布到網絡平臺,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線上預習。推薦充分利用網絡免費優質測量學教學資源(如愛課程、智慧樹、學堂在線等)構建‘預學習’模塊,使學生每節內容都能分享多位老師的‘傳道’,甚至領略大師風采。通過‘預學習’模塊,使學生全面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為日后課堂積累學習狀態、快速進入學習主題。
BOPPPS 模型中學習目標即明確提出課堂教學目標。混合式教學線上課程資源建設的‘學習目標’環節與BOPPPS 模型一致。教師精心歸納總結章節內容,對學生應達到的學習目標進行細致描述并發布到網絡平臺,使學生自我可量化、可觀察、可操作。學習目標應充分體現測量學知識體系,突出主干、豐富枝葉,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濾內容,構建測量學知識結構。
BOPPPS 模型中前測即了解學生先前的知識和能力,以此為依據,適當調整教學深度和進度;BOPPPS 模型中參與式學習即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習者主動學習,這也是傳統教學主體—課堂環節。前測與參與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相互呼應、難以分割,同時為了方便教師線下教學,學生線上回溯教學內容,在此環節中把前測與參與式學習融合為‘分解式學習’模塊。
BOPPPS 模型參與式學習重點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相關教學研究以任務驅動式或問題驅動式開展。在大班制測量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測量學知識點零散無法完全適合參與式教學。同時無論BOPPPS 模型或混合式教學,教學理念或方法改變的目標都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而是知識的應用與討論,促進學生素質培養與價值引領”。因此,測量學課程‘分解式學習’模塊的建設推薦遵循“顆粒化知識,結構化資源,系統化組織”的理念。課程資源以獨立知識點的微視頻為主,既有基礎講授又有重點剖析,有利于學生針對性線上學習,又能幫助教師構建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校或教師的鮮明教育特色。微視頻中應采用講授法、啟發式、項目驅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同時‘分解式學習’模塊也應多多通過討論、教師評分、學生互評等方式增強師生、生絲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活躍教師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線上學習。
BOPPPS 模型中后測即通過有效方式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混合式教學線上課程資源建設呼應,此環節被定義為‘章節測驗’,即測驗題發布在網絡平臺,學生通過自測了解自身學習狀況,教師通過成績判斷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此環節既可在線下課堂開展又可在線上自主開展。測試題推薦以選擇題或判斷題等客觀型題目為主,因為網絡教學平臺的‘智能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BOPPPS 模型中總結即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學內容。與混合式教學線上課程資源建設呼應,此環節被定義為‘擴張學習’,即通過過程性評價(即參與率、任務完成情況、點擊率或測試成績等)和總結性評價(即線上或線下測試、成果匯報等),跟蹤并幫助學生個體,表揚學生學習成果樹立先進,引導學生梳理測量知識體系,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測繪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延伸教學內容、介紹測繪新技術或預告下次教學內容。
隨著基于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測量教學資源的不斷完善和系統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以非測繪某專業2 個年級的360 名學生為對象,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與對比,學生們周人均訪問次數由10.4 次提升至13.8 次,專業平均成績由66.1 提升至69.9。基于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測量教學后學生們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有效提高。
基于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測量教學的顯著優勢在于:① 消除教室空間差異,‘互聯網+’讓學生們都能坐首排,解決了大班制授課的困境;②視頻消除了校際資源壁壘,大到全社會、小至全班級都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生們可以按需享用資源紅利;③通過教學角色的轉變,延長了實際學習時間,消除了測量課程有限課時的制約;④打破時空限制,課程資源消除了學習者時過境遷的無奈,亡羊補牢式的學習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