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婕
提升高中生的英語閱讀技能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教師意識到了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重要性。良好的開端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閱讀授課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課前導入是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陳永萍 2020)。新課之前的有效導入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快速調整學習狀態,有效地復習學過的單詞及疑難詞匯、句子,并進入新課學習等。
英語閱讀課的導入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興趣為目標的教學原則,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是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發展跨文化意識的主要路徑之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扮演教學的設計師、學習的指導者、過程的協作者和活動的評估者等角色,把握好教材重難點和教學內容的深度,通過設計啟發性問題,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章,進行閱讀拓展,掌握相關閱讀技能。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須具備的基礎閱讀能力包括以下幾個:(1)了解重點;(2)明晰主要內容;(3)揣摩新詞匯的意思;(4)理解層次關系;(5)判斷并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6)對閱讀內容的評價。
閱讀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求教師思考閱讀題材的難易度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最佳的教授形式(許磊 2019)。教師應設計從易到難的問題,以便各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感知閱讀問題,不斷積累和收獲經驗。教師應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其通過不斷努力自主學習。
調查發現,80%以上的學生上閱讀課完全是為了應付高考,他們缺乏閱讀技能。而100%的學生表示希望培養閱讀興趣并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由此可見,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教給其閱讀技巧,幫助其清除閱讀障礙,使其主動、積極地學習。在閱讀課的導入環節,教師必須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動腦思考,提高其思維能力。
良好的導入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巧妙地設計新課的導入環節,使學生為學習新課作好準備。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多,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師生的有效交流與互動,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其獨立探究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導入的效果。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需求、理解能力和情緒變化入手,開展閱讀教學,最終提高閱讀教學導入的效率(李星 2019)。
現行的高中英語教材涵蓋了很多學生熟悉、感興趣的話題。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乃至全國都記憶猶新,在授課時即可直接進入主題。教師可直接提問:“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s?Can you say anything abou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Who want to try?”并給出在表述中可能會用到的單詞。學生能積極討論,從而自然而然地導入“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話題,再使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唐山大地震》,并提問:“What does the artist mean by‘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Did something look strange before the quake?”這種導入模式非常自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加深他們對新課內容的印象,同時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
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策略,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設問設疑,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并快速作答。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Module 1 Unit 1 Task Writing notice and suggestion時,教師可以先利用給一位外國朋友寫信的故事導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各種不同外貌的外國朋友,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導入:“Suppose your name is Li Hua,your friend Simith is going to visit Xiangtan this year,you have to write a letter telling him that you live at No.88 Jiefang Road,Xiangtan City,Hunan Province,take the bus from the train station get off at Jiefang Center Station,then you will be picked up at the central square.”學生對外國朋友是否和中國學生具有相同的體格和飲食習慣的問題展開討論。然后,教師拿出一個外表俊俏、身材強壯、名叫皮特(Peter)的朋友的照片,并告訴學生這是一位美國剛滿17歲的高二學生,從小愛吃牛肉,身體強壯,能夠獨立生活,接受的是開放式教學。他很喜歡中國,很想了解中國。學生對類似話題非常感興趣。教師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迅速瀏覽全文,談論皮特來到中國后,最想帶皮特做什么。教師給出T和F類問題讓學生回答,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對文本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幽默、詼諧的故事不但有利于增強講課的趣味性,還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英語幽默故事的語言簡潔、真實,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引入風趣、幽默的主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還可以使其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姚文霞2019)。有一次上課前,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A man tried to get a job in a stage show.“What can you do?”asked the producer.“Imitate birds,”the man said.“Are you kidding?”answered the producer,“People like that are a dime a dozen.”“Well,I guess that’s that.”Said the actor,as he spread his arms and flew out the window.學生非常開心,課后都饒有興趣地談論,并請求教師多講些幽默故事。教師播放了一個有關比恩(Beane)先生的幽默短片,學生哄堂大笑。“I am so glad that you like English jokes and humor.Jokes and humor can bring happiness and fun in our lives.I will teach more jokes and humor later.Well,today’s topic is about humor.”喜劇題材故事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使其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學習。
使用插圖、網絡圖片和圖標制作幻燈片,介紹閱讀素材,易于操作,便于理解。教師收集或制作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進行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Module 9 Unit 1 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中有很多圖片,在教學時,教師通常會用與澳大利亞有關的圖片導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澳大利亞。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說:“Australi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It i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Oceania.”有的學生說:“Canberra is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Sydney is the largest city of Australia.” 有 的學 生 說 :“Australia ha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There is a travel industry,and many experts come here every year.”還有的學生說:“In Australia,some animals,such as koalas and kangaroos,are strange in the world.You can’t find them in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教師順勢對Reading部分的Glimpses of Australia 進行提問:“What are the common topics of the five texts?”(The five texts are about some aspects of Australia.), 追 問 :“Which aspects of the topic are explained in each text?”(Text 1—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in Australia.Text 2—Australian Day Citizenship Ceremony.Text 3—Chief travel by train across the width and width Australia.Text 4—Uiuru.Text 5—Cradle Mountain National Park.)。
教學實踐證明,使用圖片導入教學,既清晰明了,又直觀易懂,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高中英語教科書的材料豐富多彩,既有創意又有趣味,是培養學生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極好的語言材料(周楠 2019)。在學生閱讀文本前,教師可以發放一些學習任務單供學生預習。教學時要求學生用英語簡要描述文章的要點,教師補充、評論。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Module 7 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時,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科技生活的圖片,如電視、電風扇等發明,并結合圖片向學生介紹文章要點。同時,教師提出問題“Do you know how TV was invented?How did the color TV develop?”,在獲悉文章要點的基礎上,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夠用英語表達了。對此教師應贊揚并認可。簡要介紹文章的要點,不僅可以清除閱讀障礙,使學生快速掌握文本大意,還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為了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導入話題,教師在設計閱讀課導入環節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課堂導入的目的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教師應注意課堂導入時間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般來說,正常的課堂導入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內。導入的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課堂導入,因為如果導入時間過長,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進程,導入時間過短,則達不到預期的導入效果。
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的方法也應因時、因地、因對象而異,既要有趣味性,又要兼顧啟發性。建議教師不要每次都使用一種導入方法,也不要一次使用多種導入方法。總之,要注重實際效果,要有針對性和靈活性。
綜上所述,課堂導入必須服從并服務于整個教學過程,提升導入效果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導入、呈現、理解、鞏固和小結五個環節,它們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教師不可一味注重課堂導入而忽視其他環節,否則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是失敗的。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導入方式,不斷反思存在的問題,在后續教學中進行調整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