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華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但不可否認,識譜教學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機械技能訓練的感覺,時間一長就會感到枯燥而乏味,成了一種學習負擔。這也是困擾音樂老師多年的一個難題。去年,我從城區學校來到現在的這所農村小學,第一節音樂課我瞬間感受到了差距。城區的學生學習樂器的特別多,識譜能力自然高;而農村學校大都是外來務工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子女,沒有城區孩子那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音樂認知能力差距巨大。如何增強農村孩子學習識譜的趣味性,提高他們的識譜能力呢?本學年,我結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培養識譜興趣,提高識譜能力”的課題研究,在教學中嘗試加入培養學生識譜能力的教學環節。經過近一年的實踐探索,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和啟發。
一、以直觀教學法調動學生的識譜興趣
作為教師,首先要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通過有趣、新穎的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對識譜的興趣。首先,我從音階演唱入手。比如,黑板上出示的音階,我是按照階梯狀由低到高擺列的,讓學生從視覺上就有了音高概念。在演唱的過程中,老師再配以柯爾文手勢,讓學生更直觀、準確地掌握音高。在音階練習過程中,我找樂感強的學生們來做小指揮,找能彈奏鋼琴的學生參與鋼琴伴奏,讓他們切身感受和體驗教學活動,使教學結果更扎實、有效。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才能在愉悅的氣氛中輕松地學到識譜知識,也能在課堂上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其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音階的變化演唱。如剛開始階段,在對音階的練習進行上行順唱(從頭至尾)、下行逆唱(從尾至頭)的練習;后來采取隔音視唱練習;再后來嘗試上下行的過程中有一個音張嘴默唱的練習。后面還要加入兩個音默唱……難度逐漸加大,孩子們更樂于挑戰。這些音階的變化演唱,都增加了識譜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興趣中學會識譜。就這樣,在妙趣橫生的練習中,學生們提高了音樂素養。
二、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提高識譜能力
1.在歌曲演唱中提高識譜能力
識譜教學最終要體現在歌曲的演唱中。本學期的音樂課上,我嘗試讓學生在每首歌曲的學習中都要唱唱歌譜。雖然有些歌曲難度較大,音程跨度也大,演唱中學生們的音準會把握不好,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們都能把每個唱名清晰地說出來。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進步,也是一個過程。在歌曲教學中,我也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識譜教學,先節奏后音準。有時會采取先唱詞后唱譜的方式,有時也會采取一些有趣的游戲形式來唱譜。比如,學習《乃呦乃》一課時,因為歌曲中用的幾個主要的音就是1、3、5,所以我就把這三個音寫到黑板上,讓學生把這三個音自由組合演唱。通過反復的創編演唱,孩子們對這幾個音的音高音準就有了概念,當我再出示《乃呦乃》歌譜的時候,學生們很自然地就能演唱歌曲旋律了。
2.在器樂演奏中提高識譜能力
把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我抓住這一點,在所教年級中普及口風琴教學。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聽老師演奏樂曲一兩遍,再讓學生演唱樂曲曲譜,然后再讓他們吹奏。最后,再讓他們演唱樂曲時,他們已經能很準確地演唱曲譜了。
3.在創編活動中提高識譜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學中,我抓住這一點,在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創編活動,包括節奏創編、旋律創編、歌詞創編等。如學習了《小麻雀》歌曲后,我讓學生模仿歌詞創編《小花貓》的歌曲。
總之,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識譜是十分困難的,當他們對陌生的音樂符號感到枯燥無味的時候,就要求我們老師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采用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的直觀化、形象化的各種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在音樂識譜教學中,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為他們打開學習音樂的大門,讓音樂教學變成一個個美麗的音符,潤澤孩子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