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玲
摘要:“美麗鄉村”建設得到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目前國家對鄉村建設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鄉村居民對居住環境水平和鄉土景觀規劃也提出了更深更多的要求。“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不僅僅是在鄉村居民生活生產環境的整體提升,也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的實施能夠合理的利用、分配當地資源,推動旅游以及人文景觀的發展,在既改善提高鄉村居住環境的前提下,還能夠推動當地人均經濟收入。從鄉村景觀整體規劃角度出發,審視美麗鄉村中的土地、水體、植被、人文景觀,對設計有鄉村魅力的景觀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美麗鄉村;景觀設計;經濟發展;鄉村魅力
中圖分類號:TU982.29,TB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0) 12-0082-04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Beautiful Rural Landscape
YI Ling(Huanghuai University, Hen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has received strong support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t present, the country has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also put forward deeper and more requirements for living environment level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The purpose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iving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 of rural resident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mea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an reasonably utilize and allocate loc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not only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local per capita economic in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nd, water, vege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rural landscap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que landscape with rural charm.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landscape des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charm
1 鄉村景觀現狀
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一般來說是相對而言的。鄉村一般是指以農業為主,自然用地要遠高于城市用地。鄉村的用地幾乎都用作來栽培莊稼、畜牧使用,這與特定的鄉村居民居住環境以及文化背景是相關的。其中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等因素,促成了鄉村景觀的形成。國外學者貝爾格曾做過一個報道,指出鄉村景觀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當地的氣候、土壤、特色植物以及動物。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產物,恰巧促成了當地景觀獨特性以地理性。
鄉村景觀的另一個影響因素便是聚落分散的不同,對景觀的形成大小以及影響也是不同的。相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鄉村景觀的建設是大于人口較為稀疏的地方,因為人們的需求性可能就更高,經濟形態的發展也可能更快,在滿足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更有對居住環境的進一步要求,追求精神層面的提高。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教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完善,國內對鄉村景觀建設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農田景觀、鄉村地理景觀、鄉村景觀規劃以及鄉村景觀評價。
本文將通過對鄉村土地規劃、水體規劃、植被規劃、人文景觀、鄉村景觀建設價值等方向出發,闡述鄉村景觀建設對美麗鄉村的促成產生的重大意義。
2 鄉村土地規劃
隨著城鄉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用地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當下對鄉村土地征收的力度愈加強烈。上文已經提到,鄉村用地大部分是用作于栽培莊稼或者用來發展畜牧業,鄉村居民住房對土地的利用率較低,造成了大部分的土地資源的浪費。但是這個是和人文環境以及居住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在特定的環境下,一個大的空間,可能因為聚落問題,得不到一個好的利用,但是怎樣在不改變聚落問題的前提下,能夠使土地資源最大化的利用,便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鄉村都是地廣人稀,想要通過改變聚落問題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無疑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因為隨著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也越來越低。鄉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較低的另一個因素便是不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優勢。我們應該去了解和掌握我們所在區域的地理地勢、環境氣候,并且能夠順應自然發展。近年來,人們對追求高產量、高回報的物質基礎,不斷地對土地進行破壞,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問題嚴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為了遏止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創建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義不容辭的參與進來,為家鄉的美麗風景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鄉村用地的合理化分配是鄉村土地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最直接的方法。以農業生用地為例,農業用地的資源是用于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保障基礎生活水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獲得途徑,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用地已經影響到農業用地資源,這無疑是對鄉村居民經濟收入的一個影響。在滿足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可以規劃預留出未來發展城市用地,盡量為農田讓路,這樣既能夠保護當地特有的風景,也能夠使農業與現代化更好的相結合,在城市化進程當中,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鄉村景觀用地規劃,要嚴格按照當地獨特的地勢條件、地理氣候、物種多樣性出發,構建多樣性、空間異樣性景觀。據研究表明,景觀多樣性、異樣性的構建,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景觀的質量,在設計構建上,盡量考慮自然、半自然、人工的設計手法,使自然最大化,這種表現形式有利于構成當地獨特的地理景觀,為生物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而達到人與自然的統一。
3 鄉村對水體的規劃
不同鄉村環境的差異性構成了不同的水體環境。這些水體主要包括了鄉村水體所覆蓋領域,例如河道、池塘等。這些水系構成了鄉村水體這一個大的體系,具有景觀、生態、生產、社會功能以及美學等重要價值。
在鄉村水體規劃上我們要堅持遵循自然,依形造勢的原則,遵循原有河流的水勢,盡量對河床減少改造,保護自然河道。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河床的曲曲折折,保護河道河床的外形和自然形態的自由性,保護水體的自我調節和更新功能。在滿足水體河道防澇決堤的安全前提下進一步研究河道的特殊性質,例如水質水溫、河道植物、河灘構成等功能的需要,能夠更加完善的確定河床和河面寬度,斷面的設計、隔離緩沖帶的修建以及周邊植物的搭配形式和方法等。
河岸的保護同樣要做到精益求精。河岸在保護防護方面主要以自然系統和原有自然形態為主要依據,對河岸周邊自然生態系統進行查漏補缺。并且能夠及時分析處理,對破壞的原有河岸綠化帶進行修復和保護。在統籌規劃中,以自然生態優先發展作為首要原則,能夠使河岸周邊生物進行可持續多樣性的發展,盡量采取臨水區域自然生物群落生長的方式和模式,增加生態的全面性,建立一個方位、多層次、多品種的復雜性質植物群落,能夠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及價值,創造生態多樣化,提高生態和諧穩定發展,達到自我修護、自我補充為一體的強大能力。
自然生態優先保護,以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為主,修復作為輔助手段。有的河道水流比較洶涌,并且河岸長期受到水體和風化的腐蝕,這種情況的便可以河床采用石頭、混凝土來加固防腐蝕,把兩大技術相結合,綜合提高河道生態景觀的硬件服務設施。而在植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能夠容易滿足當地水土的植物,特別是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的地區,植物的正確選擇,不僅能夠起到加固河岸的作用,還能起到美化河岸環境的作用。
水體規劃在鄉村景觀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然的河道生態系統,是健康充滿活力的,水體規劃的意義在于生態景觀的維護以及可以為鄉村文化提供相應的價值,不僅可以豐富鄉村景觀,還可以為鄉村景觀提供了一個好的開放空間,成為鄉村中最具魅力以及特色的地方。
4 鄉村植被規劃
因不同地區,不同地理條件、氣溫氣候等因素影響,不同環境地帶的生態植被規劃工程實際上是不同景觀排列布局設計的不同。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實問題際出發,充分利用草被植物、灌、木、喬等鄉土植物來開展植被建設工程。對于不同區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功能定位,結合整體景觀的規劃以及建設,應該使用能夠滿足當地特色的生態植被建設模式,來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確切的分析以及整治。目前植被生態建設防護工程有農田防護林、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田埂地帶、村莊以及其周邊水體沿河地帶,生態綠色且能夠對外開放的空間。鄉村植物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具有效益性,這個效益性體現在生命力和親和感,從美學上分析景觀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對鄉村景觀獨有的看法,從環境角度來看,這無疑又是生物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社會立場出發,這恰好又與周邊環境相融合統一,從精神層面來看,又使人們記住了這濃濃的鄉愁。
在此,同時對鄉村道路也進行相應的規劃。硬質道路作為鄉村主要的道路規劃,對生活、生態環境的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硬質道路的增加是加快了生態景觀被破壞的原因之一,也是形成干擾與隔離效應的原因和前提。為了維護好生態環境的發展,減少對生態的破壞,鄉村道路的運用于建設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否與生態環境協調統一發展,并且能夠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美麗鄉村的道路規劃應該符合當地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鄉村植物,充分表達鄉村獨特風情,且能夠創造出獨具鄉村特色的環保型景觀生態道路。對于道路的綠化工作同樣也是工作重點,該工作的工作順序是應該先保護,在綠化,不可本末倒置。把植物的生態性合理化,維護植物的多樣性。其次鄉村道路的建設主要作用是通行,植物的合理性搭配,可以滿足道路的主要功能,車輛的正常運行,創造特色景觀。生態路面在設計難點方面在于路面結構的透氣、延展、透水性,根據道路的使用路段以及等級,合理規劃道路建設方法,避免田間道路沒有硬化或者硬化過多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損失。
5 人文景觀規劃
強烈且濃重的地域特色是鄉村景觀的一個亮點,鄉村景觀展示的是地方獨具特色的社會背景環境和文化形式。作為重要的文化發展形勢,鄉村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傳承和創新優秀的鄉村文化,使鄉村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許多鄉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受城市的影響也較小,并且人們對文化傳承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刻,因此鄉村文化被很好的保存并傳承下來。在鄉村文化中,有許多歷史留存下來的古建筑或者古遺跡被人們記憶保護下來,這就要求我們在鄉村景觀規劃建設過程當中尊重和聆聽當地特有的文化習俗以及風古民情,對那些被破損的歷史遺跡或者古跡要進行妥善的處理,進行適當地維護與修葺。在現代鄉村景觀規劃建設過程當中,要堅持突出地方地域特色為原則,體現出鄉村本身原有的自然的風貌,回歸鄉村本身的味道。人文景觀的產生與發展,還與鄉村人們的生活環境、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有關。例如,特色的服飾和勞作工具,當地的神秘傳說、村民的宗教信仰、歷史人物古跡等等。又例如定期舉行的集會、年會以及各種祭祀活動。但是恰恰這些極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在鄉村景觀建設中被摒棄了,失去了鄉村文化的原汁原味,因此逐漸地被人們遺忘,隨之而來的便是外來文化的取代。鄉村文化的丟失也是現代鄉村景觀規劃中我們需要深思熟慮且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