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 胡忠磊 裴飛
摘 要 我國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日益創新,為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提供了技術保障。基于此,立足優質水稻的栽培需求,分析了不同時期的栽培技術要點,并針對水稻常見的病蟲害類型,闡述了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過程中科學實現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關鍵詞 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17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成熟的栽培技術決定了水稻在我國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近年來,優質水稻栽培成為熱點,在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中,實現優質栽培技術的有效落實,直接關系到優質水稻的栽培效果。在水稻栽培的過程中,涉及品種選擇、育苗、栽培及田間管理等系列工作,不同時期的栽培工作開展,影響到水稻栽培的產量。基于此,從優質水稻栽培的特點,分析了水稻的栽培技術要點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1 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具有重要的地位。當前,我國水稻種植技術日益成熟,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的實現,為我國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新時期基于新栽培技術下的種植發展體現[1]。在優質水稻高產高效的栽培中,技術要素的有效落實是關鍵,從品種選擇到播種育秧,再到栽培和田間管理,科學有效的栽培技術控制,是實現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的技術保障。
1.1 品種選擇
在優質水稻栽培中,品種的選擇尤為重要,不僅影響水稻的產量,而且對品質、口感等方面也有較大影響。一般情況下,應立足區域環境條件,從水稻種植的生態環境、品種特性等角度出發,實現科學合理的品種選擇。隨著水稻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更加注重產量高、米質好且具有較強抗性的品種。從實際來看,現代水稻種植注重綠色、有機等的融入,品種的品質及營養元素含量成為優質水稻栽培的重要內容,如蛋白質含量、膠稠度等都是優質水稻栽培的重要保障。
1.2 播種育苗
秧苗是高產高效栽培的基礎,這就需要有效開展播種育苗。在播種育苗的過程中,需要基于當地氣候環境以及品種的生育期,科學合理地進行播種,避免氣候等環境因素造成爛秧等問題。同時,播種育苗應合理避開高溫期,以確保水稻在最佳時期實現抽穗,這是實現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的關鍵之一。秧苗培育的過程中,通過隔寒增溫的栽培技術,可以保證播種育苗質量。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于土層下30 cm處鋪設稻殼
(20 cm厚)作為育苗的隔溫層,可以有效隔斷凍土層滲透而來的寒氣,確保育苗期間高質量的發芽生長[2];2)播種育苗要做好育苗小拱棚,主要用于育苗期間,保證稻種發芽所需的溫度環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搭建塑料大棚,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育苗期間的溫度,并提高對光照的利用效率。在高效播種育苗中,生長旺盛且根系壯的秧苗是實現高產高效栽培的重要基礎,也是高產栽培的技術基礎。
1.3 整地栽培
在移栽之前,需要對田間環境進行清理,特別是對于田間雜草,應在移栽前5天使用除草劑進行清除,并做好灌水、施肥等工作。在整地栽培過程中,需要做好田間營養施肥。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農家肥和化肥,在合理搭配使用中,確保田塊的營養需求,同時也保障水稻栽培質量[3]。例如,667 m2水田一般需要使用1.5 t農家肥、1 kg鋅肥和30 kg復合肥。
1.4 移栽
在移栽過程中,科學合理控制水稻栽培密度尤為重要,這直接關系到水稻的產量與產質。如果水稻栽培密度過大,不僅會影響到水稻的成穗率,還會降低每穗的稻粒數。為此,在優質水稻高產栽培中,應合理控制栽培密度。在選擇拋秧移栽中,應特別注重天氣,需選擇晴天穩定之后,并且田間水深在2 cm左右,每隔3.5 m留出30 cm的工作行[3]。
1.5 灌溉管理
水稻移栽之后,對水分的需求尤為重要,做好灌溉管理,保證不同時期的水稻生長的水分管理,直接關系到水稻的產量及品質。1)在蘗期,應做到淺水促蘗;2)在分蘗終止期,田間需進行排水曬田,避免水分過大影響生長;3)在水稻生長后期,基于長勢、天氣等因素,確保田間干濕交替,有助于水稻的健康生長。
1.6 追肥與除草
一般情況下,在秧苗移栽7 d之后,需要對田間進行除草處理,并且做好追肥工作。在追肥中,可每667 m2使用7 kg鉀肥。在孕穗期,針對水稻長勢情況,可以適當追加鉀肥和尿素,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水稻穗大、顆粒飽滿。
2 優質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中,病蟲害防治是基礎性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般情況下,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黑色菌核稈腐病、稻惡苗病等均會對水稻的產量、質量等形成較大影響。為此,要針對不同病蟲害,積極開展防治工作,為優質水稻高產高質栽培提供有力保障。
2.1 做好田間管理,實施生物防治
水稻栽培的不同時期,面臨不同的病蟲害風險。為更好地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好田間管理尤為重要。1)做好田間灌溉、追肥除草等工作,能夠針對不同生長期,密切關注水稻長勢,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2)做好病蟲害預測監控工作,特別是在齊穗期到灌漿期,水稻面臨的病蟲害風險大,一旦出現較大面積病蟲害,會對產量和質量形成較大影響[4]。為此,在田間管理中,積極做好病蟲害預測監控,是實現高產高效栽培的重要保障。3)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在綠色栽培中,確保優質水稻栽培的質量。例如,在稻田中飼養鴨子等家禽,可有效降低蟲害數量,同時家禽飼養過程中的糞便可作為田間營養,實現病蟲害綜合防治。
2.2 合理使用農藥,實施化學防治
在現代栽培中,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推進強調科學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做好化學防治工作。對于不同病蟲害,所使用的化學藥劑不同。例如,在稻瘟病防治中,可以選擇三環唑、枯草芽孢桿菌等農藥;在紋枯病防治中,可以選擇使用丙環唑乳油等農藥;在稻飛虱的防治中,可以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20~25 g兌水75~100 kg常規噴霧[5]。因此,對于不同病蟲害,科學合理選擇農藥,在保證病蟲害防治的同時,降低農藥對環境及水稻品質的影響,是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的重要基礎。
2.3 提高防治意識,做好物理防治工作
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要建立良好的防治意識,并積極開展物理防治工作。1)不斷地提高防治意識,在栽培管理中做好相關防治工作,制定防治預案,以更好地面對病蟲害。2)積極做好物理防治工作,如人工誘殺、燈光誘殺等均可以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得到有效應用。在田間懸掛振頻式殺蟲燈,可以有效減少田間水稻的蟲卵量;將醋、糖、水、酒按照4∶3∶2 ∶1的配比,再加上敵百蟲,將其噴灑至田間,可誘殺害蟲。因此,在現代化水稻種植中,物理防治工作仍十分有效,同時積極防治工作的開展,也是有效控制水稻病蟲害的重要保障。
3 結語
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水稻栽培技術日益成熟,機械化作業生產模式的導入,更加強調優質水稻栽培的發展需求。優質水稻在高產高效的栽培中,應立足水稻栽培的技術要求,對不同時期的水稻栽培技術有效落實,提高栽培質量,這是優質水稻栽培的基本要求。水稻病蟲害防治是栽培過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應針對不同病蟲害的發生及特點,科學采取防治措施,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優質水稻栽培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田華.優質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科技,2017(13):49-50.
[2] 邵旭燕.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技服務,2016(5):140.
[3] 王延林.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6(6):229.
[4] 文中華.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技服務,2017(5):55.
[5] 蔡于煜.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20):32.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