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宏
摘 要 隨著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完善以及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從整體上來說,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起步晚,發展不平衡、不持續的問題突出。基于此,探究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完善策略,為一線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 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59
水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及國家穩定發展。隨著我國人均水產品需求量的提升,水產品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積極完善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迫在眉睫。
1 水產品質量追溯概述
質量追溯是指在產品供應的全過程中對產品的各方面信息進行記錄存儲的質量保障系統,在質量追溯體系的支持下,一旦發現產品質量問題,能及時、準確、快速地找到問題源頭,如有必要,可及時召回產品,并給予針對性處罰。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詳細記錄了水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流通、消費等過程中的客觀數據信息,并公開公示,使得產業鏈上的所有主體均能掌握水產品的詳細信息,以便社會大眾進行廣泛監督,進而更好地保障水產品質量。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分為跟蹤和追溯兩個環節,前者是從水產品的生產、加工、消費等正方向進行查詢,后者是從反方向進行查詢,即產品出現問題后,從后向前查找問題源頭。積極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是水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方向[1]。近年來,為了打破國際貿易壁壘,提高健康飲食水平,我國建立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示范點,但專門針對水產品的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較為滯后。
2 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現狀
2.1 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從2003年開始涉入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和研究領域,并出臺了《出境水產品追溯規程》《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以及《出境養殖水產品檢驗檢疫和監管要求》等法律文件,部分省份還成立了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但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各項體系尚不完善,部分工作的開展無法可依,嚴重影響了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2.2 追溯信息采集難
在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過程中,信息采集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目前,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多由政府部門主導,相關企業配合共建。企業方面主要負責對水產品信息的采集、整理等工作,但從整體上看,企業的配合度遠遠不夠,信息采集工作緩慢,且信息錯誤率非常高。究其原因,政府部門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措施,對于信息采集的監管力度不夠;企業方面尚未意識到信息采集的重要性,認為信息采集是一種負擔和累贅,配合度不高。加之企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很難精確采集和整理相關信息。另外,信息采集的方式非常落后,工作量大,任務煩瑣,人員配置不足,導致對追溯信息的采集非常困難。
2.3 行業認識不深刻
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起步較晚,社會各界對此認識不深刻、不到位。政府部門在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中起主導作用,其掌握著體系建設的方向和大局。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尚未意識到自身應承擔的職責和該負的責任,自我定位不科學,不能全面建設質量追溯體系,只是在部門進行嘗試,距離全面推進還有很大差距。另外,企業方面也缺乏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正確認識,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只看到了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困難和資金投入,尚未認識到體系建設對提高消費者信任度、產品影響力、企業生產流通效率的重要性。我國消費者也缺乏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正確認識,沒有認識到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無形中阻礙了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和推進[2]。
2.4 監督力度不足
我國缺乏對水產品質量追溯的法律法規支持,而且現有的法律體系執行力不高,貫徹落實不到位。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只選取了部分地區進行試點,體系建設仍處在摸索階段,且現有的試點區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政府主體意識不強、追溯體系信息化程度低、制度管理不到位等,嚴重影響了對水產品質量的監督工作[3]。
3 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完善策略
3.1 健全法律法規
我國水產品行業的產量較大,但產業整體比較分散,生產流通點比較少,產業不成體系、規模相對較小。在新形勢下,需要結合我國水產品行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實施細則。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涉及面廣、環節眾多、產業鏈較長,任何一個環節的推進,均需要法律、法規、實施細則等提供支持。鑒于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法律體系不完善這一現狀,必須加快出臺相關法律和標準,并根據不同環節的特點,量身制定實施細則,使得各項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與此同時,全面加大對水產品質量追溯信息的篩查力度,一旦發現提供虛假信息者,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在法律層面保障信息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另外,我國需要加大對水產品質量追溯信息采集、標簽、編碼等標準的研究和建設力度,更好地推進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4]。
3.2 強化全域覆蓋
建設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需要多個部門、多個主體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一方面,應積極鼓勵內陸地區向沿海地區學習,充分借鑒成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內陸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更完善健全。經過多年摸索,我國已經總結了一些關于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的經驗、教訓。此后,應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力度,并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努力做到全區域覆蓋,真正促進我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水產企業的技術培訓,全面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崗位素養,規范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信息采集、匯總流程,全面提高工作效率[5]。
3.3 做好政策宣傳
要想更好地推進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必須做好政策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政策宣傳與普及,通過電視、廣播、公眾號、宣傳欄等方式,加強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宣傳工作,使得企業能全面認識到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優勢,知道其在提高企業形象、知名度、品牌價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積極投入到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中來,更好地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同時,通過政策宣傳讓群眾了解建設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重要意義,使群眾明白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運行方式及作用,及時了解和掌握信息的查詢方式,全面增強群眾對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信賴感和認同感。
3.4 加大監督力度
政府部門是建設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領頭羊,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在新形勢下,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從宏觀和戰略角度看待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這一工作,在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強化政府主體地位,增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切實將法律政策落到實處,嚴密監控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各個環節,強化監督管理[6]。
4 結語
為全面提升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應建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并從健全法律法規、強化全域覆蓋、做好政策宣傳、加大監督力度等角度完善對該體系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梅會清,吳中華,鮑洪波,等.重慶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統建設試點工作初探[J].中國水產,2017(7):55-57.
[2] 王寶珍.晉江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現狀及建議[J].福建農業科技,2018(10):24-26.
[3] 鄭建明,廖尹航.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治理問題考察及其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24):5-9.
[4] 陳君艷,呂雪雪.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中監管追溯子系統的分析與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6):58-59.
[5] 曹楠,趙義良,李云.關于建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食品安全導刊,2019(22):60-61.
[6] 蘇慶玲,朱曉娜,許婷,等.基于區塊鏈的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設計[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19,9(4):5-1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