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明
摘 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形成了以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為契機的新格局,為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升級提供了新方向,也是培育農業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著力點。甘肅省平涼市在農業經濟轉型發展中有新成效,但也有發展困境,應以新的發展思維構建有特色、有產業鏈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基于此,以甘肅省平涼市為例,分析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完善政策扶持體系等方面,闡述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 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困境;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57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貧困地區正處于深化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從農業產業升級、產業融合等視角,布局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格局,成為深入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著力點。當前,貧困地區的農業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融合發展不足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經濟向縱深發展。因此,審視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困境,從發展的角度,探索符合自身發展實際、具有區域農業特色的農業經濟體系,成為培育農業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從甘肅省平涼市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出發,審視其發展困境,提出發展策略,為當地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1 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困境
在新的歷史時期,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經濟向縱深發展,是我國農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城鄉發展存在巨大差異,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滯后。無論是農業產業融合,還是農業經濟轉型升級,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局限性十分明顯,均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根據平涼市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探究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問題,提出推進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有效途徑。
1.1 農村經濟產業薄弱,經濟發展形式單一
當前,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的形式日益多樣化,以“旅游+”“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為載體的經濟發展形式為推動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貧困地區的農村經濟產業薄弱,在產業轉型與融合發展過程中,缺乏契合自身實際的產業發展形式,產業鏈狹窄、產業結構不合理,制約了貧困地區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2019年,平涼市依托果菜、畜牧等特色產業優勢,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增加92.22億元,增長6.09%。但整體而言,全市農業經濟產業發展格局相對較小,特色產業較少,經濟發展形式單一,制約了農業經濟持續轉型升級。1)平涼市在大力推進果蔬產業發展的進程中,產業鏈延伸不足,制約了全產業鏈的發展,特別是在果蔬深加工產業鏈的發展方面乏力,缺乏綠色深加工產業鏈。2)農業經濟發展形式單一,過于依賴老路徑、老模式。當前,全市農村共建成縣域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7個,鄉鎮電商服務站和物流配送服務站102個,基本實現了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但仍近20%的貧困村尚未有電子商務服務點和物流配送點。面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全市現有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資源相對有限,制約了全市農業經濟向新的領域發展。
1.2 農業經濟產品匱乏,區域發展不平衡
面對新的經濟業態,更好地從特色農業經濟產品中培育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成為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平涼市傳統農業經濟產品豐富,但面對新的消費市場需求,產品經濟創新不足等問題十分明顯,加之區域發展不平衡,全市農業經濟資源的整合不夠,影響農業經濟發展。1)傳統農業經濟產品創新不足。2019年,平涼市實現牛出欄31.84萬頭,增長5.6%;豬存欄37.16萬頭,下降8.31%;豬出欄42.32萬頭,下降4.51%;雞存欄351.07萬只,增長4.7%;雞出欄263.24萬只,增長7.08%。傳統農業經濟產品豐富,但在產品價值鏈升級方面有所不足。在肉類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全市產業鏈不完善,農產品附加值有待提升。2)區域發展不平衡。全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了區域農業經濟產品資源的整合。在果蔬、畜禽等產業發展中,農業設施不完善,區域經濟鏈延伸不到位。
1.3 農業經濟基礎薄弱,可持續發展動力不強
在農業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前,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良好的農業發展環境,符合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需求。平涼市近年來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2019年,全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 789.78萬元,占全市涉農資金的80%以上,對農村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從整體來看,平涼市農村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在設施農業建設、農業生產設施完善等方面仍有待推進,特別是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因此,要整合區域農業發展資源,逐步解決全市農業經濟不平衡的狀況。此外,平涼市緊盯脫貧攻堅,2019年共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8 542.15萬元,為貧困地區農業發展提供了轉型發展的資金保障。但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單一、基礎十分薄弱,有待進一步強化,以不斷優化全市農業經濟發展環境。
2 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路徑
貧困地區依托農業經濟轉型發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符合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需求。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在于摒棄傳統思想,走電子商務、產業融合新路子,推進農業經濟轉型發展。
2.1 創新產業融合發展形式,打造農業經濟新引擎
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環境之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當前,依托農業旅游等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日益受到青睞,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當前主要的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方式如表1所示。對于平涼市而言,傳統農業產業資源豐富,但在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欠缺。針對平涼市的農業經濟發展特點,在產業融合發展類型的選擇中,可以“產業內部融合型”為主,通過培育“功能拓展融合型”“產業鏈延伸融合型”,實現全市農業經濟發展新布局。1)在產業內融合型的布局中,要依托自身農業特色,大力發展果蔬等特色農業,形成區域產業優勢;加大設施農業投入力度,統籌涉農資金,實現現代設施農業新發展。2)在功能拓展融合型的布局中,依托現有農業資源環境,大力推進農業觀光旅游產業發展。目前,平涼市可以大力打造“問道崆峒·養生平涼”品牌,吸引社會資本開發鄉村旅游,培育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3)在產業鏈延伸融合型的布局中,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深入布局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形成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推進全市農業產業向電子商務領域發展[1-3]。
2.2 延長農業產業鏈,強化農業產業主體支撐
在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中,更好地強化產業主體的支撐作用是促進農業產業向好發展的重要保障。平涼市的農產品豐富,但創新不足。為更好地適應新市場,應著力創新農產品產業鏈,在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打造“平涼”品牌,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載體,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大力培育并強化農業產業主體支撐力,以“平涼紅牛”為依托,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帶領全市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在鄉村游等領域打造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如在休閑觀光游中,將農家特色農產品以旅游紀念品、體驗游等方式呈現,提高農村經濟附加值,以符合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規律[4]。
2.3 完善政策扶持,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
為進一步深化農業產業經濟轉型發展,平涼市應加大力度制定與實施扶持政策,以政策利發展。1)針對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現狀,因地施策,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以精準發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如在打造“養生平涼”的過程中,要以旅游、生態為抓手,制定旅游生態發展規劃,在資金扶持、產業幫扶等方面形成合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2)要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當前農業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要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通過設立“設施農業”專業資金、農業合作社扶持基金、吸引企業家返鄉投資等但是籌集資金,以促進產加銷規模化、企業化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動力,為農業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支持[5]。
3 結語
農業經濟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貧困地區農業經濟資源豐富,但農業經濟結構單一、產業鏈狹窄。在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布局之下,貧困地區應科學定位,在整合農業經濟資源的基礎上,深化農業產業融合,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從內外環境出發,打造更具活力、更具市場效能的農業經濟發展新引擎,為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盡早實現貧困地區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杜偉,黃敏.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1):12-16.
[2] 鐘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5):71-76,2.
[3] 呂德宏,朱瑩.農戶小額信貸風險影響因素層次差異性研究[J].管理評論,2017,29(1):33-41.
[4] 劉福江,孫立新,毛世平.農業支持政策結構變遷的國際比較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2):34-41.
[5] 蘆千文,姜長云.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分析與思考:基于對湖北省宜昌市的調查[J].江淮論壇,2016(1):12-16,5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