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雷
摘 要 玉米是我國的重要農作物,研究玉米綠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非常重要。基于此,從選擇適宜的夏玉米品種、科學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玉米病蟲害、防倒伏、適期收獲等方面總結夏玉米綠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夏玉米密植;綠色;優質高產;輕簡化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22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界牌鎮地處灌溉總渠北,東臨黃海,海拔2~9 m,砂土、砂壤土占90%左右,黏土占10%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7.5 g·kg-1,速效鉀含量在130 mg·kg-1,速效磷含量13.3 mg·kg-1,pH 7.89。
2016年濱??h界牌鎮在竹林片區村建設玉米666.67 hm2綠色優質高產示范基地,核心方133.33 hm2,每667 m2種植4 774株,蘇玉34玉米平均667 m2產749.67 kg。比示范區外玉米田平均每667 m2增152 kg。
1 品種選擇
選擇下部葉片平展、穗部以上葉片上沖、株型緊湊、穗位高度1.2 m以下、穗位整齊、適宜機械化收獲、拐型中等、每穗14~16行、根系發達、莖稈柔性好、節間短、抗倒性強、抗病性好、生育期中等的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如蘇玉34、豫單9953等品種。
2 播種
2.1 適期播種
濱海縣界牌鎮夏玉米播種適期一般在6月15日—18日播種,灰飛虱發生嚴重的時候選擇6月20—23日播種,避開一代灰飛虱危害高峰。
應選擇包衣種子播種,播前無需曬種,以免降低藥效。采用鐵茬播種,即小麥收獲時收割機加裝秸稈切碎裝置,小麥秸稈切碎長度、留茬高度小于8 cm,采用玉米播種、側根施肥一體化機械設備鐵茬播種,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工序。
2.2 合理密植
等行距種植,行距60~70 cm,株距20~22 cm,每667 m2有效株數在4 800~5 500株。
2.3 化除
玉米播后苗前,可每667 m2用選用40%乙莠懸浮劑150~250 mL加水30~40 kg均勻噴霧于土壤表面封閉。玉米出苗后3~5葉期,每667 m2可用52%煙嘧·莠去津可濕性粉劑100~150 g或10%硝磺草酮懸浮劑150~200 mL兌水30~40 kg進行噴霧,5葉期后噴施應避開玉米心葉和喇叭口,進行定向噴霧。用藥后7 d內不得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3 科學施肥
3.1 施用控釋肥
玉米控釋肥是一種新型樹脂包膜肥料,養分釋放時間、釋放量與玉米生長需肥規律相吻合,能夠完全滿足玉米生長對養分的需求,節約肥料使用量,減少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化肥減量使用目標,一般每667 m2減少肥料用量20%以上。玉米緩釋肥可一次性施用,免施苗肥、拔節肥、穗肥,保證苗期生長壯而不旺,肥料不浪費,中期不缺肥,后期不脫力,節約成本,簡化工序。一般玉米播種時每667 m2基施緩釋肥(35-8-5)40 kg。
3.2 傳統施肥
①施足基肥,一般667 m2施農家肥1 000~1 500 kg,氮肥(尿素)20 kg+磷肥40 kg+鉀肥15 kg+鋅肥1 kg或用40%(28-6-6)復合肥30 kg+尿素5~8 kg+硫酸鋅肥1~1.5 kg。②追施拔節肥,視苗情長勢追施拔節肥。③大喇叭口期(可見葉15張、展開葉10張)667 m2施尿素25 kg左右,深施覆土。表土施肥一般在下午17:00以后,667 m2施用尿素35 kg左右。④巧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則是“宜早勿遲”。穗期脫肥時,一般667 m2撒施尿素10 kg。
4 田間管理
4.1 苗期
①滅茬松土。夏玉米全苗后,要及時滅茬除草,勤松土,防板結。②挖好田間三溝,健全田間溝系。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雨水偏多年份,機械化播種的玉米一定要做好播種溝引流,以免播種溝積水形成澇漬,導致僵苗、黃苗、紅苗甚至死苗現象發生。如果苗期多雨、長勢差,在排水的同時,一般667 m2施尿素20 kg,鉀肥5 kg,促苗生長。
4.2 拔節孕穗期
1)培土壅根。拔節后及時培土壅根,提高植株抗倒能力。2)在玉米抽雄前后15 d內遇旱要及時灌水,減少空桿和禿頂。3)及時扶起倒伏株:玉米倒伏后,及時將玉米按3~4棵為一把扎把扶正,隨倒隨扶,防止傷根。當天倒伏,當天扎把扶正,如果雨量較大,田間土壤水分過大,或者倒伏超過2 d,不宜再扶。
4.3 抽穗灌漿成熟期
1)人工去雄:在玉米雄穗抽出1/3時,隔行或隔株去雄,大面積連片去雄不宜超過1/3。2)人工授粉:一般在玉米雌穗花絲吐出后2~5 d進行人工授粉,方法是晴天上午9:00—11:00,二個人用20 m左右的粗塑料線一人拉一頭在玉米雄穗上面拉動前行,使雄穗搖擺,促進授粉,以減少禿頂缺粒。
5 病蟲害防治
5.1 玉米病害
5.1.1 玉米大小斑病及其防治
5.1.1.1發病規律及癥狀
大斑病呈條狀病斑,小斑病呈圓狀或不規則斑塊,同一葉片,大小斑可混合發生。雨水偏多,田間相對濕度較大時,容易發生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孕穗、出穗期間氮肥不足發病較重。在玉米抽雄前后至收獲期間發病,一般可引起減產20%~30%,嚴重時減產可達50%以上。
5.1.1.2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輪作倒茬,3~5年一次,以減輕大小斑病的發生。2)藥劑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感染期噴藥治病,每667 m2用70%甲基托布津粉劑50~80 g,兌水20 kg,于晴天下午均勻噴于葉面防病;或每667 m2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100 g兌水20 kg,于晴天下午均勻噴于葉面防病;或667 m2用瑞毒霉晶體30~50 g兌水20 kg,噴于葉面防治。
5.1.2 玉米褐斑病及其防治
5.1.2.1發病癥狀
玉米褐斑病主要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上,有時在果穗外苞葉和雄花上出現黃色長圓形到圓形的小斑點,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嚴重時葉片上會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病斑常呈白色透明狀;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
5.1.2.2發病規律
高溫高濕容易引發該病害,夏玉米區一般6月下旬至8月,陰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土壤瘠薄,土壤肥力不足的田塊,病害發生嚴重。
5.1.2.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2)配方施肥,合理追肥,及時中耕除草,促進玉米健壯生長,增強玉米抗病能力,減輕病害。3)藥劑防治,即肥藥混噴,玉米發病時,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葉面噴霧,為了提高防治效果 ,可在藥液中適當加入磷酸二氫鉀、尿素等,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5.1.3 玉米細菌性莖腐病及其防治
莖基腐病一般是由蟲傷感染引起細菌侵入造成,導致玉米幼苗基部腐爛,有惡臭。
農業防治方法包括兩點。1)輪作換茬,合理密植,清溝理墑,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收獲后清潔田園。2)及時拔除重病折倒病株,帶出田外,集中燒毀,避免傳播。
一般夏玉米7—8月,在玉米大喇叭期至灌漿期發病較多,發病時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25%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1 000倍;47%春雷霉素7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
5.1.4 玉米頂腐病及其防治
5.1.4.1發生規律
真菌感染表現為心葉從葉基部腐爛干枯,包裹內部心葉呈鞭狀扭曲;或心葉基部縱向開裂,葉片畸形、皺縮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開莖基部可見縱向開裂,有褐色病變。
細菌感染表現為心葉呈灰綠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叢生苗;上部葉基部水浸狀腐爛,腐爛部有或無特殊臭味,有黏液,有褐色或黃褐色不規則病斑;嚴重時用手可拔出整個腐爛心葉,輕病株心葉扭曲不能展開。多出現在雨后或田間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暢的地塊發病較重。
5.1.4.2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700倍液,細菌引起的頂腐病加噴防治細菌性病害藥劑。施藥要對準病株心葉,根據發病情況防治1~2次。對于粘連在一起的葉片,用刀尖或錐子挑開,促進頂端生長和雄穗正常發育。
5.2 玉米蟲害及其防治
玉米主要蟲害有草地貪夜蛾,其喜食玉米,遷飛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危害損失大,防控難。
1)高空燈誘蛾。在玉米種植區域內,每隔3 km左右設計一個高空燈,誘捕草地貪夜蛾成蟲,同時可誘殺其他害蟲成蟲。2)性誘劑誘殺。5月下旬,玉米田每667 m2插一個誘捕器誘捕成蟲。3)藥劑防治。上午8:00前、下午17:30以后施藥灌心,可兼治玉米螟、黏蟲。4)人工捕捉。每天上午9:00前到玉米田間對有蟲洞的玉米進行剝葉檢查,捕殺害蟲。
5.3 玉米藥害及其防治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使用阿維菌素,易造成玉米心葉死亡,酷似頂腐病。玉米3~5葉期噴施煙嘧磺隆后5~10 d,玉米心葉褪綠、變黃,或葉片出現不規則的褪綠斑。葉片蜷成筒狀,葉緣皺縮,心葉牛尾狀,不能正常抽出。玉米植株矮化,叢生、次生莖增加。甲草胺、異丙甲草胺、乙草胺在田間用量過大時將引起玉米植株矮化,種子不能出土,葉片變形,心葉蜷曲不能伸展,根莖節腫大。土壤黏重、冷濕地塊易促使藥害形成。
藥害防治:1)中耕松土,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健康生長。2)追施肥料,同時可葉面噴灑1%~2%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盡快恢復生長。3)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蕓苔素、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恢復生長,減輕藥害。
6 玉米化控防倒伏
在玉米7~11葉,667 m2噴施30%的胺鮮酯·乙烯利20~30 mL,控制玉米節間生長,減少倒伏風險。
7 適期收獲
籽粒乳線開始消失,果穗苞葉枯黃并松動,籽粒變硬指甲不能掐入時采收;或者玉米籽粒尖端與穗軸連接處出現黑層,并能夠輕易剝離穗軸時采收。此階段采收玉米,產量高,品質好,一般比早收獲玉米每667 m2增產10%以上。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