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陽
摘 要:舞蹈作為一門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藝術,能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藝術素養產生重要影響。當前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主要通過舞蹈基礎理論、舞蹈表演實踐內容的講授教育,向學生傳達不同舞蹈作品的動作要領、演出技巧與創編技巧。文章針對學生舞蹈學習的創新能力,探討舞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方案,并提出學生舞蹈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之一,也是不同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其根本在于對學生思維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利用網絡化教學手段以及課內外教學資源,對原有單一陳舊的舞蹈理論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增加更多與學生學習狀況、舞蹈實踐相匹配的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意識、實踐探究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一、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從習得與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非是對舞蹈教材理論的習得式教育,而是針對不同舞蹈動作、舞蹈表達方式的重新整合與創新。因此,加強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一是由知識教育轉變為能力教育。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教材理論知識的傳達、教學任務的完成,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關鍵命題。在學生舞蹈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探究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通過多樣化教學內容與方式設置,達成提高學生舞蹈技能、藝術素養的目標。
二是塑造學生優美的身體形態,提高學生舞蹈實踐表現力。不同舞蹈作品有著豐富的舞蹈動作、思想內涵,而舞蹈練習者只有通過優美的形體動作、身體節奏,進行舞蹈樂段的完整詮釋,才能引發廣大受眾的認可與共鳴。因而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創新能力教育,是在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前提下,借助網絡教學資源、信息設備等,深挖舞蹈動作表演中的文化元素、思想內涵,在塑造學生優美體態的同時,提高學生舞蹈實踐、舞蹈創編的藝術表現力。
二、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繁雜,重難點不突出
當前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對不同學生的教育教學,一般按照舞蹈教材大綱要求,進行幼兒舞蹈、現代舞蹈、芭蕾舞、民族舞等類別的教學,整個舞蹈教學內容的設置較為龐雜,缺乏針對某一舞蹈類別、舞蹈作品的項目設計與實施。所以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仍舊為傳統“講授式”知識體系的傳達,舞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單一陳舊,難以突出重難點舞蹈理論、實踐演練,這是導致學生舞蹈學習積極性較弱,缺乏舞蹈表演創新實踐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課外教學內容,網絡教學方式應用較少
由于舞蹈教學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進行統一教育,所以在教學時間、教學知識傳達方面有著一定的任務要求。但對于舞蹈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當下舞蹈課堂教學的教育內容陳舊,且過于注重專業理論講授,忽視舞蹈實踐演練教學情境、學習環境的創設,學生自身身體素質、舞蹈技能很難得到發揮。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硬件的缺乏,僅僅依靠多媒體課件,進行某一單元或某一章節舞蹈教材內容的展示,整個教學流程的形式化現象嚴重,也缺少將舞蹈教材知識與課外教學資源相結合的意識,由此造成學生舞蹈學習的內容涉及較淺,在舞蹈基礎理論、舞蹈表演實踐、舞蹈創編的學習中非常吃力,得到的舞蹈專業教學、學習效果較差。
(三)缺乏師生互動交流,舞蹈實踐不足
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過程中,雖然多數院系已經使用最新舞蹈教材、多媒體教學方式對舞蹈基礎理論、實踐案例進行講解,但部分教師以課綱為主的固有教學思維仍然沒有得到改變。如對于不同舞蹈作品動作、表演技巧的教學,教師通常采取PPT課件演示的方式對其中涉及的動態舞蹈規范進行講解,缺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示范、舞蹈表演實踐。而且在整個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教師對學生舞蹈學習問題的指導不及時、不完善,也很少為學生提供舞蹈創編的實踐教育,因此學生舞蹈學習的自主探究意識、創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其舞蹈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目標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更新換代較快,因而教師固化的教學思想及課堂講授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舞蹈學習需求。這一情況下,教師對于舞蹈理論知識和表演實踐內容的教學,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學發展目標,從學生舞蹈基礎、身體素質與心理認知等角度出發,對不同學生主體展開差異化的舞蹈教學與指導,從而達到舞蹈基礎理論知識、舞蹈動作演練教育以及舞蹈創編的教學目標。如在現代舞、民族舞等舞蹈類別的教學中,不僅要以舞蹈理論知識講解、應試教育為主要教學方案,更重要的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舞蹈基礎,循序漸進地展開舞蹈重難點理論與舞蹈動作實踐的教學,激發學生參與舞蹈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舞蹈學習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創新舞蹈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改進與創新,應立足于舞蹈教材內容基礎上,引入更多的課外教學資源、網絡信息化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舞蹈自主創新意識、創編實踐能力的教育和培養,以此確保舞蹈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與實踐性。此外,在線下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舞蹈教材知識、課外舞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等,對學生舞蹈理論、舞蹈動作表達實踐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講解,深化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舞蹈學習狀況的認知,激發學生舞蹈學習思考、探究實踐的積極性。而舞蹈教學的師生交流方面,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動討論,將所學到的舞蹈理論知識內化為表演實踐,注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更新拓展,保證學生舞蹈課程創編意識、創新能力的更好發展。
(三)豐富舞蹈教學的課外實踐、舞蹈創編活動
舞蹈課程本身具有較高的實踐屬性,高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背景下,也要結合不同舞蹈作品的動作、實踐演練方式,對原有舞蹈課堂的實踐教育進行改革創新。一方面,在校內舉辦一系列的舞蹈比賽、舞蹈表演節目,讓學生從課堂舞蹈學習中走向舞臺中央,展現自身優美的身體形態、舞蹈表現能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與社會企業、舞蹈演出團體進行聯合,組織豐富的課外舞蹈實踐、舞蹈項目表演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舞蹈自主實踐、舞蹈動作創編之中,體會舞蹈實踐學習的樂趣。通過在日常校園活動、節慶活動中,引入多元化的舞蹈實踐、舞蹈項目表演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舞蹈經驗、舞蹈表達技巧,使其不斷地反思與突破自我,激發學生的舞蹈創造思維、創新能力與想象力,真正實現舞蹈教學的學以致用、實踐創新。
(四)注重舞蹈表演技能、人文內涵的教學評價
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教學評價,是對教師舞蹈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成效的總結與回顧,也將對其后續的舞蹈教學工作作出指導。所以構建客觀合理、全方位的舞蹈課程評估體系,對教師舞蹈教學、學生舞蹈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可以有效推動學生舞蹈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對基礎舞蹈表演技能教學評估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舞蹈肢體語言、藝術審美、文化內涵等的評價,才能使舞蹈作品表演散發出震撼人心的形體美、文化張力,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保證舞蹈動作、舞蹈表演方式創新的外在表現力。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舞蹈專業課程的創新教學,通常涵蓋學生舞蹈思維意識、實踐探究能力等創新。因此,在舞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設置方面,教師應圍繞舞蹈思維、身體素質、文化感知等人才培養目標,利用課外教學資源、網絡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開展舞蹈理論知識、舞蹈表演技巧、舞蹈創編實踐的重塑教學,不斷引導學生加強自主思考、實踐學習,使學生舞蹈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發揮。
參考文獻:
[1]孫昕.對高師舞蹈教學兩點體會的切磋交流[J].現代交際,2016(15):221.
[2]鄧黃鸝.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項目化改革實踐探索[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65-67.
[3]劉穎奇.關于高職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藝術品鑒,2017(2):378.
[4]張麗.地方高職院校舞蹈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5):94-95.
作者單位: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