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元
摘 要 隨著鄉村逐漸合村并鎮,營造適合農民生活的環境是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文化是一個地區人類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包含歷史、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涉及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對鄉村景觀規劃進行分析和研究,從鄉村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多層次、多方面對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進行闡述,提出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 文化;景觀規劃設計;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71
鄉村是人類的原始聚集地,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在社會不斷變革、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鄉村文化仍然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山東省萊陽市照旺莊鎮擁有悠久的歷史,境內有“五龍匯漲”清水河、昌陽古城、靈湖廟、蒿埠頭漢墓群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早在清代,萊陽板栗、萊陽梨就被列為皇家貢品。照旺莊鎮位于萊陽市區東南部,緊鄰紅土崖,地理位置優越,是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
1 鄉村文化和鄉村景觀概述
1.1 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是指居住在農村的居民在生產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穩定的社會活動和思想體系。鄉村文化主要包括農村居民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居民在社會生活中的造物活動,體現著居民對于物質的顯性需求。精神文化是指居民在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意識形態,體現了居民的道德體系、藝術意識、價值取向等,是一個鄉村的靈魂。行為文化是指居民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行為,體現著鄉村的精神風貌。鄉村行為文化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參與性,能夠讓人感受不同的鄉村習俗和禮儀。制度文化是指鄉村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有序的規范體系,民族、地域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文化樣式。
1.2 鄉村景觀
鄉村景觀泛指城市區域之外的形成群落聚集的景觀區域。總體而言,鄉村景觀是人為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結合體,涉及經濟、社會、自然、人文,是鄉村群落自然環境、生活、生產的組成部分。鄉村景觀的規劃是一個良性、健康的規劃過程,規劃設計要扎根“本土”,落地于區域性居民的生活習慣、生產方式和風俗習慣等,不以普遍性思維規劃地域性景觀設計。鄉村景觀具有深厚的地域性文化特點和深厚的歷史文脈,承載著區域居民的記憶和審美。鄉村景觀規劃不應該全面否定傳統或在現有的方法和框架下進行設計,而是應該以發展的眼光、批判的思想,從整體出發,協調各種不同的因素,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統一體。
2 文化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2.1 注重文化的保護性原則
鄉村文化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能夠充分體現鄉村的景觀面貌。受不同地域的影響,鄉村文化又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鄉村景觀規劃要充分利用鄉村地區本土文化,以提高鄉村景觀的差異性,保留鄉村景觀的原真性,提高鄉村景觀的效果。鄉村景觀的文化保護要先對自然景觀進行保護,根據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遵循自然規律,借助地區的自然山水,保護原有的地域山水格局。照旺莊鎮擁有豐富的文化遺跡,鄉村景觀的設計要合理保護文化資源,形成獨特的地域性景觀特色。
2.2 文化資源的再開發原則
要培養村民的文化意識,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覺性。村民作為文化產生的主體,要有發展的眼光,繼承和創新文化。文化資源再開發主要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主要是指村民自覺進行文化重塑,提升自身自然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文化遺跡保護意識。鄉村文化的再生是去其糟粕,在舊的文化資源當中培育新的觀念。“自上而下”就是指由政府引導村民進行文化再開發。“自上而下”能夠更好地進行資源整合,加速文化創新,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文化意識。“自上而下”要從鄉民的需求出發,以文化作為鄉村發展的主體,挖掘鄉村的文化價值,防止出現格式化、標準化,發掘村民的內源動力,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2.3 注重文化的體驗性原則
文化體驗是心里感受的過程,是人通過現象或實體由感官經心里對情感、聯想、意義的構建和解構過程。提煉和強化鄉村文化能夠提高鄉民的參與性,增強鄉民的自信心,調動鄉民挖掘鄉村文化價值的積極性,促使鄉民主動保護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鄉村景觀文化要注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結合,提高鄉村景觀的趣味性,發揮植物、水體、景觀小品、人文的作用,讓參與者有駐留欲望。照旺莊鎮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歷史遺跡、人文情懷,以體驗文化為主題,打造創新型文化地域,具有先天優勢。應打造照旺莊鎮鄉村文化地域,形成民俗景觀、人文感知和文化生活體驗的集中地,吸引向往鄉村人文氣息的人群。在具體的景觀項目設計中,應以體驗性的景觀設計作為主要手段,讓參與者能夠充分感受鄉村生產、生活過程。文化的體驗性景觀設計注重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局限于局部景觀的文化營造。注重文化的體現,能夠提高鄉村文化體驗的完整性。
3 基于文化的鄉村景觀設計策略
3.1 鄉村生活性文化景觀營造
鄉村的生活性文化景觀主要是以鄉村村落聚居為主的景觀,人工干預程度較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村民的聚居區域,也是鄉村生活文化的匯聚區域。
3.1.1 鄉村的入口
照旺莊鎮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萊陽梨是照旺莊鎮獨特的文化資源,可以將梨元素展示于鄉村入口處,給參觀者直觀感受,充分體現出地域特色。入口區域可以設計游客服務中心,實現人車分流,減少車輛對人流的影響。鄉村入口的設計除了要滿足功能之外,要充分體現不同區域人的情感需求,把鄉村的風情、傳統文化等融入鄉村的入口設計,充分體現出地域特性與文化傳承,要具有較強的識別性和景觀特色。
3.1.2 鄉村道路景觀
鄉村道路景觀設計對鄉村面貌和特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鄉村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是一個鄉村文化和精神的體現。鄉村道路景觀設計堅持“以人文本”,強調實用性與觀賞性統一。在鄉村景觀道路設計中,以“文化”為主線,以綠植和鋪裝為手段,注重空間營造,強調生態理念的運用,合理進行植物配置與硬裝鋪設,營造一個極具觀賞性的景觀道路。
3.1.3 鄉村廣場景觀
鄉村廣場是鄉村文化展示的重要載體和窗口,承載著休憩、活動、交通等功能,具有較好的觀賞性和功能性,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和物質需求。鄉村廣場的設計主要采用“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采用本地的材料、植物、元素,突出本地特點。鄉村廣場的構筑物和小品設計要滿足地方特色以及生態、經濟等需求。照旺莊鎮擁有漢墓群、古城遺址、萊陽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構筑物和小品的設計可參照照旺莊鎮的地方文化資源,設計出符合鄉村廣場需求的構筑物和小品。廣場植物的選擇多以適應本地環境生長的植物為主,最好選擇養護成本低、成活率高、綠化效果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如梨樹、石榴樹、桃樹、櫻花、梅花、紅楓、白玉蘭等,打造富有野趣的鄉村景觀廣場。廣場的鋪裝要突出主題,滿足人們的精神和功能需求。此外,還可通過挖掘鄉村文化,將元素符號化應用于廣場鋪裝,體現地域性、鄉土文化性。
3.2 農業生產性文化景觀的營造
生產性文化景觀的設計注重場所肌理的延續、農業生產的體驗、田園風光的借景,彰顯獨特的地域特色。生產性文化景觀設計應注重以下兩個原則。1)滿足觀賞性原則。生產性景觀設計應以農業生產為主體,以滿足觀賞性為基礎,涉及空間、色彩、肌理、形態等方面,比如不同作物的色彩美感、高低錯落的梯田層次,一望無際的浩瀚農田。農業生產場所一般具有人工干預性較強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區塊化特征,生產性文化景觀的設計可以合理利用這一特點,采用重復、特異、漸變等設計手法,合理進行區塊化設計,滿足生產的功能性需求以及觀賞性需求,使參觀者能夠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角度感受區域性生產性文化景觀。2)保證經濟性原則。生產性景觀設計應滿足基本的農業生產,所有的觀賞性設計都不能脫離這一原則獨立存在。觀賞性設計只是提高農業生產的附加價值,生產性景觀設計應始終圍繞著農業經營活動、農耕傳統文化,解決農業生產低效率的問題,將傳統的農業生產結合現代農業技術,提高生產效益。只有充分提高生產效益,才能保證農業生產文化景觀的可持續性和完整性。
4 結語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鄉村建設逐漸失去了鄉村原有的面貌,缺少地域性文化特色,鄉村景觀營造更是單一化、趨同化。基于此,以萊陽市照旺莊鎮為例,針對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提出一定的探索性建議。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