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微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廣西南寧 530022)
藝術設計專業屬于設計行業當中的“傳統專業”。全國同類專業設置至今已有40余年歷史,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對中國創造需求的日益擴大,設計學在2011年成為一級學科,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制造,成為2016年的流行趨勢。藝術設計專業可以借鑒學習的院校案例非常多。學校通過“評估產品可行性”來評估“人才能力”,將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努力方向,為今后的專業發展樹立專業品牌建設方向。[1]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大部分情況下設置在藝術根基深厚的純藝術類本科院校,或者綜合實力強勁的綜合類大學中,與本專業作為師范類院校中的非師范類專業還有很大差異。因此,本專業面臨定位、招生等長期的挑戰。我們在借鑒的過程中,更需要自力更生探索出一條適合區位特色的新道路。即便面臨諸多困難,本專業也在學校發展壯大的大前景下,逐步立足,成為藝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式教學,借鑒了工業體系成熟的德國職業教育理念。強調工學一體,上課即上崗,學習即工作。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對企業有用的設計師,本專業在課程設計上做出了許多創新型的設計。以下就14級、15級的項目式教學進行了案例分析:
課程:數字商業插畫。
對象:有一定設計素描繪畫基礎的學生。
目標:培養學生根據命題進行商業插畫項目的設計能力。
問題:商業插畫表現方式多樣,涉及到的技術和技法也很多,如果整個課程按照傳統講述式教學法,容易造成一門課程下來學生只是學習了一部分軟件技能。而且案例僅由教師提供,學生失去了自主創新的意識,千篇一律。如此,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在面對各種不同要求的項目時,將十分被動,不知道自己如何尋找創意和創作方法。
學生的角色轉換:采用小組教學,21個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3~5個人,合作承擔一個獨立命題。組員抽簽決定,每個小組內自行安排組員、組長、督查員,同學們根據各自的角色定位,完成項目合作。
教師的角色轉換:從傳統教師專注于技術授課轉變為創意啟發+技術指導。教師要策劃和監督整個項目進度,監督各個小組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并進行整體評估,對學生實施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可以借鑒參考的解決方案,并引導學生對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和總結。
教師在課程上可以安排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甲方、乙方。甲方提要求,乙方提方案。通過這種商業環境的模擬,讓學生了解設計師的職業特點。在課程收尾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扮演客戶、設計師和消費者,舉辦虛擬的拍賣會,讓學生了解商業環境下,對創意作品的價值定位方式。
教師前期開展市場調研,針對現有商業案例,把項目按照風格和技術要求細分為子項目。提前準備好每個子項目所涉及到的創意和技術難點,預測學生在小組項目的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如:

?
Teambition是一款項目協作平臺,非常適合中小型設計師團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和學生通過這一平臺進行教學互動。藝術設計專業從2014年初,開始試用這個平臺,經過2~3年的教學實踐,本專業教學團隊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協作教學模式。過程如下:
學生加入項目。
創建任務,不同任務指認組員。
教師分享課件,學生制作,并提交項目文件。
教師周期性查看項目文件,對作品進行課上和課下的創意引導和技術指導。
項目展示,教師通過平臺收集學生的最終作品,安排學生將其整理發送到制作單位,制作成實物,通過課程匯報展覽進行展示,接受各界評價。
教師通過在相關專業頂崗的學生,了解項目實施的能力,專業技能與市場的契合度,學生的就業形態和就業形勢,學生做出各類就業選擇的心態、畢業生人才分布情況等。教師通過調研結果,對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進行動態調整,并寫入下一年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策略中。[2]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從業能力主要是靠作品和項目說話。學生的作品不再局限于課堂上教師布置的作業,而是要真正面對市場,面對可能打開的商業價值來進行評估。
一是可以通過校內課程展、采風展、畢業展,校外的大藝展、藝博會、技能大賽等形式多樣的展示方式。從而多層面提升學生對自我專業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社會評價的勇氣。
二是把項目直接試用在商業環境中。例如,公眾號的發布,網站的上線,商業物流的市場投放,展覽的設計策劃等。讓學生的作品真正成為服務于社會的有價值的產品,讓學生感覺不單只是上學交作業。而是作為設計師在完成工作任務。
三是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校內外實訓基地與本專業共同建立育人機制,在項目上相互交接,派人才到相關基地進行頂崗實習。例如,學生可以到校內實訓基地,或者到企業進行實習。其中,學生實習期間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在陌生工作環境下,適應力不夠強,與其他類型人才合作,出現協作溝通困難等。這些,都成為本專業在今后作為課程改革需要借鑒的寶貴經驗。
全國范圍內,藝術設計專業就業率排名在第八位,學生畢業半年后的薪資待遇名列第六。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藝術設計崗位淘汰率和換崗率也很高,在職業淘汰率中,視覺設計師淘汰率143:1,位居榜首,遠超第二、第三名崗位兩倍多。隨著技術發展,視覺設計崗位門檻越來越低,崗位的技能綜合自學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初涉職場的人心態不成熟,半途而廢的人很多。由于設計師培訓班充斥著市場,培養了大量沒有想法,且技術優勢也不強的純美工,形成了濫竽充數的行業競爭。[3]
因此,本專業除了進行技術和創意教學,還需要鍛煉學生的職業意志力,在項目模式下,培養學生的自學和獨立創意主動性尤為重要。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初步具備獨立完成設計項目的能力。這種能力除了技能和創意,還包含了市場營銷和溝通的能力。學樣應在今后的課程中,融合更多市場營銷的內容,多聘請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對學生進行直接的就業指導。
藝術設計創新的亮點應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耐心、執行力高、有想法,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最需要的重要品格。只有在嚴格要求下培養出來的技術熟練與藝術理念比較成熟、懂得創作方法的設計型人才,才能撬動市場,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