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勝 張秀峰
(重慶市涪陵第五中學校 重慶涪陵 408000)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化,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裕,價值觀念愈加多元化,思維意識與生活方式也更加復雜。城鄉居民以原生夫妻及其親生子女共同生活的雙親家庭為主,同時存在喪偶或各種再生的家庭——統稱單親家庭。不同家庭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別。為了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分析不同家庭結構學生的網絡道德很有必要。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學生網絡行為研究量表,隨機抽取重慶市涪陵第五中學校高一的學生進行不記名測查。
測查前,主試統一接受培訓,以正確理解量表;要求被試仔細閱讀每道備選項,根據實際(憑閱讀的第一感覺)在所選項打勾(單選);歸類統計并整理測查結果,剔除無效數據后進行分析。其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被試學生基本情況(單位:人)
本研究在對學生測查結果分類的基礎上,實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研究。
分析發現,生活在不同結構家庭中的學生的網絡道德存在一些區別,需要教師引起高度重視。

表2 使用公用電腦的不文明行為比例(%)
作為一種資源,公用電腦既有組件與文檔具有一定的隱秘性,需要有適當的安全保護。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在借用公用電腦時會做出不文明行為。其中,超過13%的單親家庭學生會私自更改系統設置或密碼,而雙親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學生的比例均在8%左右;少數單、雙親家庭學生會修改別人原本保存在電腦上的文件或資料;不經過主人允許私自拆裝或摔打公用電腦的鼠標、鍵盤等配件的,單、雙親家庭學生均在7%左右,三代同堂家庭學生占比更高。無論是單親家庭,還是雙親家庭,學生在網絡活動中都會做出不文明行為。具體見表2。
現代科技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交往和聯系,有效地改善了人們交流的時效,但隨之而來的網絡道德問題不容小視。數據表明,通過QQ等媒體來交流健康思想、傳遞正能量者,單親家庭占78.87%,雙親家庭超過87%;通過微信等編發詭異事件或不實趣聞等的,單、雙親家庭學生均在8%左右,三代同堂家庭占比最低;在網上肆意發表對他人不當言論或人身攻擊者,單、雙親家庭分別占9%和6%左右,比例不高,但絕對數不少。網絡虛擬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其參與者必須加強道德修養。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使用網絡媒體的不良表現比例(%)
網絡世界豐富多彩、紛繁復雜、良莠俱在,需要參與者具備甄別和免疫能力、自我規范與約束力,才能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尤其是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青少年。數據顯示,借助網絡觀看黃色視頻或暴力視頻的學生均在6%左右;通過網絡媒體觀看別人的惡搞視頻或自己編輯者,單親家庭占19%,雙親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學生占27%;借助各種媒體來肆意篡改或惡搞各種紅色經典影視劇與歌曲者,單、雙親家庭學生分別占16.2%和6.56%。這值得教育者深思。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不良網絡行為比例(%)

表5 網絡生態凈化意識情況(%)
網絡世界是開放的,其生態既影響參與者的素養,更關系到國家整體文明發展,需要參與者共同經營。對網絡信息的選擇既體現了人們自我價值的判斷,也是其自我道德的考量。研究發現,部分學生不注意自己在網上的言行,聊天時經常使用粗話、臟話;超過三成學生在網絡上看到過不健康內容,且熟視無睹,不會舉報;看到網絡上的奇異信息時,有12%左右的單、雙親家庭學生會直接轉發,三代同堂家庭學生占比更高。這也許是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知不足,抑或家長的認知或教育的影響所致。整體來看,單親家庭學生做得好些。無論是何種家庭結構,學生對網絡生態及其建設的重要性都缺乏科學認知,需要教育者高度重視,齊心協力參與綠色、健康的網絡生態建設。具體情況見表5。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高中學生的網絡道德行為存在一定偏差。這對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學校教育的順利開展都是極其不利的,需要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視。學校教育工作者應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健康的價值取向,才能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