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國家,就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已然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新時代英語教師的重要使命之一。文化意識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要求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對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學會認同國內外優秀文化(教育部2018)。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既能促進其學習外國優秀文化,又能增強其對本國文化的自信,提高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將國家情懷扎根于心,學會正確做人、做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成為具有文明素養和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然而,縱觀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被忽視。高中英語教師在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吸取國內外文化之精華,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巨大的高考壓力,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詞匯、語法教學,而忽視了英語課堂的交際性和活動性。可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此外,很多英語教師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夠,對中外文化雖有涉及卻過于零散、膚淺,缺乏系統性。在教學時,未能適時地對外國文化進行分析、講解,對本國文化進行弘揚,導致學生不能恰當地使用英語語言交際,甚至有的學生過于熱衷外國文化,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反而了解甚少。
目前,高中英語教學評價以檢查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為主。久而久之,學生便成了應試教育的“機器”,何談文化修養?這也是有的學生考試成績很高但知識面很狹隘的原因。
在文化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只停留于表面,即以口頭或文字的形式簡單帶過,而未能創設文化教學的真實情境。此外,大多數教師把文化教學禁錮于英語課堂上,未能實現文化教學向課外延伸。教學手段單一、流于形式的文化教學使學生缺少文化的真實體驗感,自然對文化學習不予重視。
高中英語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要不斷提高文化素養。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應從自身入手,不斷更新自己的文化教學理念,用心發現和挖掘教學中的文化內容,探究文化差異,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其內容涵蓋藝術、體育、環保、科學、地理等領域,不僅有豐富的知識信息,而且包括很多文化意識培養素材。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善于發現有利于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再創造(王薔2015)。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 4 Body Language 這一單元的內容非常適合進行文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差異的認識。本單元主要介紹不同國家間肢體語言的差異,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際話題。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背景知識,教師要提前學習涉及國家的文化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身勢語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了解這些身勢語所適用的場合及民族禁忌,從而讓其學會尊重各國文化。
再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 這一單元的閱讀主要涉及健康飲食這一話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通過兩家餐廳的競爭,讓學生對兩家餐廳的菜單進行比較,了解均衡膳食,從而明白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事先通過網絡或飲食雜志等了解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相關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王鵬和雍輝的餐廳作為時下熱門的“美式快餐”與“素食餐廳”之間的較量,讓學生指出兩種餐廳的利弊。教師也可提出以下問題:“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healthier?”把話題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東西方飲食文化上。然后,讓學生思考東西方飲食的差異,包括飲食結構、餐桌禮儀、就餐習慣等。與此同時,就目前年輕人的飲食觀、消費觀進行評價,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其明白不能盲目跟風消費,即只有科學的飲食結構才是最健康的。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盡可能地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交互過程中更好地完成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楊麗加2017)。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時,教師可讓學生欣賞《百萬英鎊》電影中的經典片段,使其對比經典場景:亨利(Henry)衣衫襤褸地進入飯店時,眾人對他冷眼旁觀。但當亨利出示那張大鈔票結賬時,眾人對他的態度立即發生了轉變,盡是阿諛奉承、拉攏討好。如此精彩的劇情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主人公亨利的經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大大提高了對單元知識的學習興趣,主動融入了積極的交際情境。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探索,幫助其了解“拜金主義”產生的原因,啟發其進一步思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許多人容易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下迷失自我。那么,在金錢、物質的誘導下,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呢?”從而幫助其構建正確的價值觀。
又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加拿大的概況。大部分學生對加拿大的地理位置、首都、國旗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加拿大的主要城市、人文景觀、自然資源等知識較缺乏。教師可搜集各類影像資料及文字、圖片信息,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以便在課堂教學時創設較逼真的情境。
再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學生對于現代奧運會了解較多,但對于古代奧運會的背景知識較匱乏。因此,教師可以在Warming up 或Leading in 環節引入有關古代奧運會的Flash 動畫或圖片,豐富學生有關古代奧運會的知識,調動其學習的欲望。圖、文、聲、像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創建更活潑、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
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文化教學中,很多教師側重教學英語國家的文化,卻忽略了對本土文化的挖掘。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學習外國文化外,還應充分將本土文化融入文化教學,幫助其進一步了解本土文化的內涵,汲取本土文化的精華,培養其認知本土文化、尊重本土文化、繼承本土文化、弘揚本土文化的思想觀念。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2 Cultural Relics 介紹了俄羅斯的“琥珀屋”,包括由來、構造、用途和文化價值。此外,本單元還介紹了泰姬陵、羅馬競技場、巨石陣等著名文明遺產。外國文化遺產一直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諸如“中外文化遺產”的探究活動。在課堂上,讓學生探討如下問題:“What cultural relics do you know both at home and abroad?”將學生的注意力由國外文化遺產轉移到中國文化遺產上。再進一步提出問題:“Many of our cultural relics were damaged during the Japanese Invention. 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o rebuild the ones destroyed? How can we protect our cultural relics as a student?”小組成員可課后分工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并于下一堂課進行小組展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對中外文化遺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對于國家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少年強,才能中國強”的道理。
又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介紹了約翰·斯諾(John Snow)戰勝霍亂及哥白尼創立“日心說”的艱難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袁隆平、屠呦呦等中國偉大科學家導入話題,讓學生了解科學家雖是個體,但通過不懈努力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財富,使其在完成閱讀后明白科學思維是解決問題的向導,先進技術的應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此時,教師可將話題引到國內的科學家身上,如讓學生了解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如何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并將其應用于治療瘧疾的故事,使其意識到在學習、借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挖掘本民族醫學文化的瑰寶,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在整堂課的結尾,教師可拋出“大量海歸選擇回國為國效力”這一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學習這些愛國人士“飲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鼓勵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回報祖國。
文化教學不能也不應該被禁錮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還應在課外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設文化氛圍,實現文化教學的課外延伸與拓展。教師要通過創設文化氛圍,讓學生自主體會中外文化差異,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文化意識。
教師可積極開設以跨文化研究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讓學生系統地學習中外優秀文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選擇課堂,如“英美國家的餐桌禮儀”“中美學生的校服差異”“歐美歌曲對英語學習的影響”等,使其通過查閱資料、聽講座、資源共享、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探究、調查和分析,形成論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而且能使其形成合作探究能力和創作精神。
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英語角”“圓桌會議”等活動,將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或熱門話題作為討論的主題,使其在討論、辯論的過程中更好地習得中外文化知識,明白“只有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礎上,各國間的交流才是真正的交流”。此外,教師應適時教導學生: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燦爛文化,應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中國品牌。
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的必然路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覺性和敏銳性,創新文化教學模式,豐富文化教學手段,把文化教學貫穿英語教學的始終,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