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濤
批判性思維培養是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的基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應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與運用外,還要著重培養其批判性閱讀思維,促進其深層次理解語篇內涵;不僅要幫助學生理順、弄懂語篇基本信息與內容,還要有效引導其洞察作者觀點、明晰作者情感態度、知曉作者的寫作意圖,能夠對文章的深層意蘊進行剖析,學會鑒賞語言與文化。當然,實現以上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應營造批判性閱讀的氛圍,助力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去讀、去思、去寫、去用。
批判性閱讀是一種基于批判性思維的閱讀形式,它相對于淺層次閱讀而言,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深層次閱讀。這種閱讀方式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善于運用預測、分析、質疑、推理、批判、鑒賞、評價、總結等具有批判性色彩的思維方式體驗語篇的內容、情感等,以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閱讀(張全慧2020)。批判性閱讀理念是基于批判性閱讀方式的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閱讀的理念。批判性閱讀理念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教”與“讀”的思想嘗試,在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有計劃地開展生動、活躍的批判性英語閱讀教學,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批判性閱讀理念的推動下,不僅教師的“教”要體現“批判性”,學生的“讀”也要體現批判性。因此,教師要善于以批判性閱讀理念為指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英語閱讀觀念。同時,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不僅要能夠讀出英語語篇的信息、情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閱讀觀念。
如何以批判性理念為導向,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英語閱讀觀念呢?其一,教師應具有批判性思維,通過批判性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安排及教學活動展示等感染學生,讓其逐步具備批判性閱讀觀念。其二,教師要始終以“探究”與“批判”貫穿整個高中英語閱讀課堂。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1 Lifestyles 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 的閱讀課中,教師可設置如下探究性閱讀任務:黛比(Debbie)和保羅(Paul)分別在哪里生活,他們的生活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請用表格的形式羅列。對于這兩種生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更傾向于哪一種?這種探究性任務對學生靈活性與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提升非常有益。同時,學生通過探究、分析、質疑、歸納與總結等,能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批判性閱讀理念的要求下,英語閱讀教學應重點凸顯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批判性閱讀的本質是以學生為整個課堂閱讀的主體與中心,指導其對閱讀語篇進行個性化分析、判斷、推理與評價等思維的訓練與嘗試,以達到對整個語篇的深層次、深入化理解與體悟(張輝2020)。因此,教師要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促進其進行批判性閱讀。
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呢?具體而言,教師應進行深度閱讀教學,以深度閱讀來訓練學生的思維。深度閱讀教學不僅要求教師關注閱讀文本的細節教學,實現“細而深”,還要求教師提供一些拓展性資料,引導學生洞察淺顯語言文字背后的故事、情感與意蘊。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1 Culture Corner—English Tea And Coffee Culture 的閱讀課中,為了實現深度教學,讓學生了解英國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深層次內容,實現深層次閱讀,教師可提前準備一些與語篇話題相關、能夠作為課文補充材料的拓展性閱讀資料。如提供一篇關于“中國茶文化”的語篇,讓學生對中、英兩國的茶文化進行對比。教師還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英國茶文化閱讀資料,使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鍛煉分析、對比、判斷、批判等思維,從而實現深度閱讀教學。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思維,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設疑,巧妙設計不同的問題,由淺入深、全面深刻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思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集中設計一些相互遞進、相互關聯的問題,最好是以問題鏈的形式展示,讓學生的思維經歷由淺層到深層、由片面到整體、由狹隘到寬廣的過程(楊曉鴻2020)。這種方式能將學生的思維軌跡連在一起,便于教師有效掌握。
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還要具有探究性與批判性,要能夠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其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提升。批判性思維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的,是合理的、反思性思維,既是思維技能,又是思維傾向。質疑、分析、評價、推斷等是批判性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教師設置具有層次性、探究性、批判性的問題往往能激勵學生質疑、探究與體驗。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1 Culture Corner—English Tea And Coffee Culture 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鏈,促進學生質疑與批判、思考與探究:(1)How many parts does the article contain?(2)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article?(3)Coffee also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British culture,why?(4)How do you understand“Coffeehouses and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這樣的問題鏈對于學生拓展訓練思維,進行閱讀探究與閱讀批判等具有一定的指導與促進作用。當然,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探究,讓其盡情思維。
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批判性閱讀理念的推動下,教師要營造民主、融洽的課堂閱讀氛圍,讓學生主動融入集體,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思維潛能(張小紅2019)。鑒于此,教師要善于組織民主性的討論,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的思維發展空間,督促其大膽質疑、批判、評論相關閱讀內容。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所呈現的問題有些是有固定答案的,但有些問題的答案具有創新性與開放性,這就需要學生討論、推斷,不斷思考、探究,找到更合適的答案。民主性的討論更有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在與同伴的不斷爭議、共鳴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等。在民主性的討論中,學生能夠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撐。同時,學生也會思考、分析、評判其他同學的觀點,從而激發問題意識與批判意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3 Lesson 3 Weddings 的閱讀課中,教師給出如下民主性討論主題:Which one is more special,Weddings in Indonesia or Greek Weddings? 該問題開放性較強,教師要營造民主討論氛圍,讓學生盡情發言,各抒己見。
批判性閱讀教學旨在追求的是更加多元化、開放性的閱讀精神,而非限于標準化的模式及固定、狹隘的答案。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能力,閱讀評價也要體現批判性閱讀理念,盡可能開放、激勵、公平,能夠挖掘學生的批判性潛能(王貴2019)。教師的評價方式應多元化,評價的內容要全面,要能夠指引學生標新立異、超越課本,學會逆向思維,立足批判與創新。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的過程,而不是只評價其思維的結果。
例如,在學生討論問題時,教師不應過分關注學生答得是否正確,而應關注他們是如何推理判斷的、如何質疑評價的,而且要對其思維的獨特性給予鼓勵性評價。
教師應教會學生批判性閱讀策略,讓其形成批判性閱讀習慣(高利霞2019)。主要策略有預覽語篇(了解文本內容與框架)、邊讀邊評注(將自己不理解與疑惑處標出)、分析思考語篇(分析語篇邏輯性)、對語篇進行質疑(提出幾個問題)、根據標題進行預測(將自己預測的內容與文章進行比對)、鑒賞與評價語篇(對語篇的行文特色及語言藝術等賞析、評價)。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3 Lesson 1 Festivals 文章篇幅較長,包含Autumn,Winter,Summer 等部分,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先運用以上批判性閱讀策略進行自主閱讀,并大膽說出自己的預測,如“看到Festivals 這一標題,首先能想到什么?”。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標注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碰到的迷惑,進行質疑。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思維與閱讀能力是當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須重視。批判性閱讀理念既是一種“教”的理念,又是一種“讀”的思想,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教師積極、有效地開展批判性閱讀教學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情、教學內容采用更科學、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批判性閱讀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