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靜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總結歸類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其中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教育部2018)。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王初明教授指出:“語言結構與語境的粘合對于學用語言格外重要,語言是思想內容的附屬物,語言背后有各類語境知識的支撐,語言不能脫離內容學會。”由此可知,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語境,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平臺。然而,在常態化教學中,部分教師脫離語篇,忽視語境孤立地傳授語言,注重學生語言技能訓練,忽視文本深層內涵的理解,如熱衷講解語法、機械記憶詞匯、以閱讀教學作為語言知識學習的載體,用“教語言點”替代“教語言”等。究其原因,是在閱讀教學中,語境變量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語境是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能力培養的核心變量,教師應在語境的創設中具備一定的層次,即從表層意義、深層(隱含)意義到超文本意義層次,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基于此,在解析語境層次性的基礎上,分別從字面語境、隱含語境、拓展語境等三個方面探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境層次性與語言能力培養策略的具體實施。
語境主要涉及交際的時間、地點、情境等環境因素,也涉及參與人的交際目的、交際身份、處境及心情等個體因素(滕霏2020)。王峰(2004)認為,文本闡釋的意義可劃分為文本自身的意義、對文本進行闡釋形成的意義、在闡釋的反思中形成的意義、個性化體驗中敞開的生活世界意義。由此不難發現,文本所闡釋的意義具備一定的層次,即按照表層意義—深層(隱含)意義—超文本意義逐層遞進。究其原因,是語言建構的語境本質上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下面探討的語境是指英語閱讀教學文本所承載的情景、上下文構成的意義、讀者閱讀過程中對意義的理解和師生在意義協商過程中形成的認知共同作用、制約著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變量。教師按語境意義的復雜程度把閱讀教學文本所建構的語境分成字面語境、隱含語境和拓展語境,并以之為路徑探討英語閱讀教學中語境的層次性與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
字面語境主要是由文本中的文字、圖表等信息構建的語言環境,是指向表層信息加工的語境,其旨在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內容,感知目標語言,是語言輸入的起點,通常以獲取信息、理解文本淺層內容為主。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諸如理解行文脈絡、檢索關鍵詞等展示型的問題組織教學,為學生創設語言輸入的機會,讓其在文本信息梳理過程中形成邏輯思維,構建文本、語義之間的聯系,強化語言輸入,感知目標語言。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中Dying to be thin 時,教師針對課文中的三封信提出如下問題:(1)Why does Amy lose weight?(2)Which method does Amy use to lose weight? What’s the effect?(3)What did Amy learn from her weight loss experience?
問題(1)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艾米(Amy)減肥的原因;問題(2)回答艾米減肥選用的方法及效果;問題(3)探尋艾米從減肥經歷中懂得的道理。學生圍繞三個問題,在相應的文本中定位關鍵詞,即從第一封信中的especially、because 能夠得知艾米減肥的原因;根據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中的pills、however、regret、hospital、painful 等關鍵詞可得知艾米選用藥物減肥,其結果是住進了醫院;第三封信中的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 點明了主題。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到藥物減肥的負面影響,從中深受啟示,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這三封信表面上看是并列的,但是在語意上存在逐步遞進的邏輯關系。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創設字面語境,引導學生以檢索關鍵詞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在相應的信件中搜索答案。這三個問題對應文本的三封信件,構建了一一對應的關系,使學生在檢索答案的過程中構建了語意鏈,在關注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逐步加深了對文本主題表達意義的理解。
隱含語境指向對文本內容的深層加工,要求學生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評價作者的態度情感和語言功能,以形成個性化的理解。通過隱含語境的學習,能促使學生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是實現語言內化的有效路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賞析重點語言的活動,為學生創設內化語言的機會,促使其在結合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的深度整合、加工過程中實現分析、推理思維的發展,進而內化語言。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中Dying to be thin 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層內涵,推斷寫作意圖,并賞析重點語言,教師可向學生提問:Think about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ntence:“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引導其闡述自己的認識,使其對比美與健康,補充觀點,在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有的學生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減肥要選擇合理、健康的方式,而不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換取體型上的美。學生的回答很好地詮釋了對important 的理解,同時也暗含了比較、對比的思維,在美與健康之間進行比較和選擇,思考如何平衡美與健康,進而深化對文本內容的認識,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重點理解important,讓其回答什么才是重要的,通過何種方式才能落實important,使其明白健康減肥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從語言著手,引導學生在賞析重點語言的過程中明確寫作意圖。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鞏固了be embarrassed about,stay slim,going on diet,taking weight-loss pills,los of fruit,vegetables,learn from等語言知識,將其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
拓展語境是指向語言輸出的語境,旨在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或在特定情境中使用語言表達意義而創設的語言環境。學生通過拓展語境的學習,可關注文本內容與讀者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加工文本內容的同時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發表個人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評價文本內容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超越文本語境表達思想,發展更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模塊6 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中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幸福的真諦,教師提出如下問題:(1)What do you think is happiness in every stage of Sang Lan’s life?(2)What do you think happiness is?
問題(1)引導學生重回文本,更好地理解happiness;問題(2)將學生由文本內容引向自己的生活經歷,闡述對happiness 的理解。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基于語境拓展自己的語言,并在表達語言的過程中鞏固所學語言:love,friends,power,health,family / To some, happiness is being surrounded by family and friends.To others,achieving success in something。在教師創設的拓展語境中,學生基于文本內容,聯系自身實踐,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內化語言的過程中發展了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由文本內走向文本外,將文本的事實和觀點與自身的生活經驗、常識判斷、價值觀等聯系起來,表達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進而深化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拓展語境以文本的內容評價為切入口,運用話題語言強化主題內容,促進了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許周東2019)。
總之,閱讀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對閱讀文本的多元解讀是這個過程的邏輯起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字面語境、隱含語境、拓展語境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和拓展,在敢言、能言、樂言中達到感知語言、內化語言、運用語言的教學預期,提升他們的閱讀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