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瑞 朱柏萍 王 銳
(中共甘肅省委黨?!锤拭C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 甘肅 蘭州730071)
構建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的常態化機制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做好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推動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向縱深發展的同時,自下而上推動基層群眾主動參與政協協商,建立起全社會共同參與、多方聯動的協商參與機制、保障機制、運行機制和反饋機制。
一是建設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的文化環境?;鶎诱f要幫助群眾樹立主人翁意識,吸取傳統文化中關于協商理念的精華,借鑒國外先進協商文化,因地制宜,培育協商制度文化,增強基層群眾對協商民主的價值認同。二是加強平等對話。要真正改變“官本位”思想,除了群眾自身改變觀念之外,還需要基層領導干部真正放下架子,聯合基層政協做好各項工作。三是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社會組織號召性強、覆蓋面廣等優勢和特點,使社會組織在協商過程中發揮拓展群眾表達渠道的作用。例如,通過各種研究會、協會,吸納基層群眾中有能力的人參與其中,這樣可擴大政協協商的群眾基礎。
一是提高政治素養,時刻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自己,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對部分基層群眾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有辨別能力,杜絕“一刀切”這種看似“順應民意”,實則浪費人力財力、增加行政成本的情況發生。二是基層政協干部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政協干部和政協委員要著重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業務能力水平,正確理解和把握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
一是通過社區、農村的宣傳欄,選取群眾喜聞樂見的、給群眾帶來實惠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宣傳和解釋政協協商的理念,循序漸進,循環展覽,使群眾有熱情去了解什么是政協協商、什么是政治參與。二是通過電視、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力度,創新宣傳理念和宣傳手段,講好基層協商民主故事,傳播委員議政聲音,擴大基層政協協商的影響力。三是適當舉辦一些文化活動,例如設置協商文化宣傳建設櫥窗、表演文藝節目、編印書籍、舉辦書畫活動等,讓基層群眾參與其中,使群眾有更多機會了解政協協商、正確表達政治訴求。
一是建立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協商代表人士信息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根據不同的協商議題,采取科學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遴選方法,嘗試將各層級協商代表按照行業分類,由主管部門負責對數據庫中人員進行政治引導、專業培訓,將相關考評工作業績與實職安排、政治安排和評優評先相結合,建立優者保留、弱者退出的數據庫機制。二是優化協商客體。協商不僅要體現在決策之中,也要體現在決策之前,即對協商議題和內容通過各種協商形式進行嚴格篩選。我們可以采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將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進行歸納整理,對于群眾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或者反映較多的問題,以及在調研過程發現的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提出,進行討論并予以合理采納。
一要建立協商主體權利制度,保障參與主體的平等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知情權包括委員和群眾兩方面的知情權。委員要知“政情”、曉“民情”、明“社情”,主要包括:完善政協領導參加會議制度、健全政協常委會議通報工作制度、建立部門工作通報制度;把握最真實的民意,掌握最真實的資料;讓委員走出去、走下去,在企業、機關、學校、社區學習和交流。群眾的知情權主要指在參與協商過程中獲得對等的信息和平等的話語權。監督權包括群眾對政協委員的監督和對協商內容、過程及結果的監督。二要健全委員產生及履職考核的協商機制,對委員的名額分配、資格條件、管理考核、進退去留等協商機制進行細化。三要完善政黨協商與其他協商的聯動制度,充分發揮黨內外智庫、社會智庫、民間智庫的作用,將協商會、談心會、座談會等協商形式制度化、常態化。四要規范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的程序與內容,包括健全委員聯絡機構和完善委員聯絡制度。以委員工作室、委員聯絡室等為陣地,將政協委員編入網格,與其所在的鄉鎮、街道聯系,建立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接待制度,當好群眾的“傳聲筒”,引導基層群眾走進政協。
一是要提高對基層政協協商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視,加快相關立法,例如可嘗試出臺關于征集群眾意見、政協委員進社進村聯系群眾、民主監督實效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總結基層政協協商實踐的經驗和做法,把協商的組織形式和具體流程等內容固定下來,使之成為大家都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二是在中央出臺相關法律之后,地方應圍繞中央政策,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創新性地推出與之相應的配套政策,保證基層群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
一是要引入專家參與協商的機制。在基層政協協商中引入專家論證咨詢機制可以提高協商的效果,確保協商主體的理性參與,同時有利于保障各利益主體間獲取信息的均等性,保證協商的公平性。二是利用好現代網絡技術,創新協商方式,拓展多元平臺。在與傳統媒體互動的同時,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開放平臺,通過建立基層政協客戶端、開設領導信箱、組織在線論壇、開展遠程協商,發揮好“自媒體”的積極作用,利用微信、微博、qq等,將協商議題、協商過程、協商結果及落實情況等,第一時間傳遞給基層群眾。同時,要對各種網絡資源進行整合,篩選有效信息,為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載體。三是各地還應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和豐富協商形式,走出一條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的地方發展特色之路。
一是政協委員可通過到基層走訪、調研等形式,“零距離”了解群眾的訴求和愿望,確立協商議題自下而上的產生機制,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中精選議題,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聚焦群眾最急最憂最盼解決的問題協商議政、建言獻策。二是對協商意見進行分類匯總,通過論證的方式,因地制宜,牢固樹立人民主體觀,體察民情、反映民意,科學確定“接地氣、連民心”的協商議題,合理制定協商方案,并于第一時間將議題內容和參加協商相關要求通知協商主體。
一是按照“走訪調研—征集意見—分類匯總—論證可行性—制定方案—最終確定”的程序來確定協商內容。二是確保協商過程的有序、規范,保障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在召開基層協商會議前須告知群眾時間、地點、議題、參會對象等信息;會議過程中主持人和專家顧問要保持態度中立,避免出現“隨大流”和“意見領袖”的現象出現,要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提問、發言、辯論等,保證協商有序進行,同時會場安排井然有序,避免各種突發狀況出現;會議結束后要對協商結果進行匯總和公示,并及時上報相關部門,確保有效落實,為良好的監督打好基礎。
一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電視、互聯網、手機客戶端聽取人民意見,建立廣泛合理的多元監督平臺,采取會議協商、懇談協商、書面協商等方式,最大范圍最大限度地暢通協商渠道、傾聽群眾呼聲。二是制定相關監督法律法規,例如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將協商議題的篩選和確定過程及內容、協商主體信息、協商過程、協商結果及協商情況反饋等進行公示,使協商在公開和透明中進行,確?;鶎尤罕娭槊髡?。三是對協商結果進行監督。組建一個包括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府、社區或基層群眾代表等獨立于協商主體之外的監督小組,收集群眾對本次協商的意見,并及時反饋給政府部門和基層政協。
協商結果只有得到認真執行和充分落實并及時反饋落實情況,整個協商過程才能算是完整的、有效的,這樣的協商才是有意義的。注重層層抓落實,建立和規范反饋程序,加大對協商結果的反饋力度,重視多元主體監督,建立起包括群眾、黨員、上級組織、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等在內的監督小組,確保協商過程的順利進行和結果的有效落實。
建立協商過程和結果執行的落實機制,確保規范化和透明化。對協商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意見和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回應,對未采納意見建議陳述理由;認真研究團體黨派、政協委員表示明確反對的事項,重新啟動協商程序;對于較為復雜的協商議題可進行多輪協商,在每輪協商完成之后對結果進行及時公示,不斷完善協商建議。
政協黨組要把講政治放在首位,自覺在黨的領導下履職盡責,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科學制定黨組工作要點和政協協商計劃,扎實推進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加強與黨員委員所在單位的聯系,引導委員找準政協履職與黨政工作結合點。
形成一種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民主協商工作格局。一是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充分重視基層政協的重要作用,將政協工作納入到黨和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中來,讓政協委員在黨委各項會議、政府工作會議中有真正的發言權并積極采納其合理建議。二是基層政協要積極向黨委和政府匯報工作,讓黨委和政府充分了解政協的各項工作,政協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黨委和政府來協調解決。三是要營造全社會重視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的良好氛圍,讓基層群眾真正了解政協,培育社會各界的協商意識。
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機制。一是省級政協要牽頭抓總,除制定省級政協工作流程和規章制度外,還應充分掌握各級市縣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形成科學有效、上下聯動的機制。省級政協要將下級政協的意見建議進行匯總,并積極向黨委和政府匯報。二是各市級政協既要做到上情下達,也要做到下情上達。市級政協要引進精通政協理念的專家和人才,并鼓勵他們到基層進行掛職鍛煉,增強基層政協隊伍的專業性。三是基層政協既要妥善處理好和群眾的關系,也要處理好和其他各級政協的關系,注重橫向縱向互動,做好信息共享和工作交流,構建各級政協之間共建共享的協商大格局。四是省、市、縣各級政協委員要積極參與、主動作為,要更多更好地聚焦重點難點熱點,為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建言獻策。五是進一步探索將政協組織和服務向基層延伸的創新做法,如舉辦“民意懇談會”“協商夜話”等,倡導各級政協建立政協云APP,打造網上委員工作室,助推線上線下對接,推進委員線上線下履職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