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信張海芹郭仕利
(1.四川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 四川 成都610041;2.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 成都610074)
文旅融合是當前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和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由于文化和旅游的概念、內涵、產業載體范圍、功能效果都十分廣泛,從不同角度看,文旅融合的內容不同,既包括職能的融合、產業的融合、公共服務的融合、市場的融合,也包括場所的融合、業態的融合、產品的融合、管理的融合,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應該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近年來,國內研究者從文化與旅游的概念屬性、相互關系、融合依據、融合效應、融合方式與路徑、動力機制、融合障礙與策略、融合態勢測度、單一行業或資源類型的文旅融合發展、區域個案等方面,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開展了大量理論與實踐研究[1][2]。在這些研究中,從產業鏈的視角研究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不多,更少見產業生態學的視角。因此,本文運用產業生態學的相關理論,重新認識、構建文旅融合產業鏈,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文旅融合產業鏈的培育路徑,以期豐富文旅融合理論,并為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從產業鏈的視角研究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定義文化旅游產業概念的基礎上構建文化旅游產業鏈,認為文化旅游產業鏈的核心是文化旅游景區[3][4],文化旅游產業鏈的拉長需要在橫向上向金融業、IT業、制造業、通訊業、教育業拓展,縱向上向出版傳媒、影視、會展、動漫游戲、文藝演出、體育延伸[3][5];另一個則是從產業鏈的延伸、互補出發,探討文化產業鏈與旅游產業鏈在不同環節上的融合,認為資源、產品、營銷和消費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關鍵節點[6],文旅融合需要結合旅游宣傳、吃、住、行、游玩娛樂、旅游影響力等具體的旅游環節融入與之呼應的文化元素[7],融合機制有關聯融合、互補融合兩種[8],融合模型包括一體化、重組、交叉三種[9]。
總體而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實質是以文化傳承和發展為核心,以旅游活動為載體,生產、消費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文旅融合產業鏈是以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為核心,以滿足文化旅游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一定時空范圍內,文化企業、旅游企業以及相關機構形成的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關聯關系形態。這里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不僅包括各種類型的文化旅游景區、小鎮、綜合體等,還包括文化主題的住宿、餐飲、交通、旅游商品以及文化演藝、文化展示等產品和服務。
產業生態學是借鑒生態學的概念、原理、方法等來研究產業現象和規律,構建了企業個體、企業種群、產業生態群落、產業生態系統四個逐級遞進的層次。目前的產業生態學研究多以區域性產業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產業生態系統是在生態學理論基礎上借鑒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的產業之間的一種循環系統,是極其復雜的人造經濟系統,具有區域性、循環性、合作性、可持續性、動態性、多樣性、層次性[10][11][12]。
產業生態系統的循環性是在傳統的直線生產系統上增加反饋機制,形成物質、能量的梯次閉路循環使用[11]。文旅融合產業鏈中的企業個體、企業種群通過價值增值功能聯系起來,形成價值生產、增值、消費的直線系統,同時產業鏈也是由文化旅游消費者需求引發出來,由此可以構建文旅融合產業鏈的價值增值循環體系(見圖1)。

圖1文旅融合產業鏈的價值增值循環體系
文旅融合產業鏈的價值增值循環體系包括以下4個階段:1.引入/創造。在現有基礎上挖掘或重新創造適合于消費者需求的想法或文化內容,主要涉及文化內容創作、創意設計、文化旅游活動規劃策劃等行業。2.生產。重復生產供文化旅游者消費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提供這些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或機構、個體從業者都稱為供應商,涉及旅游游覽、旅游娛樂、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購物、旅游出行、旅行綜合服務、文化活動服務和會議展覽服務等行業。3.宣傳推廣。讓消費者知曉、了解到批量生產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涉及新聞和出版、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信息服務、廣告服務等行業,從宣傳推廣主體來看,包括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生產”階段的供應商;從傳播媒介來看,包括報刊、戶外、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以電腦、手機等為輸出終端的新媒體。4.消費。消費者從客源地來到目的地,參與、體驗、消費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
在該價值增值循環體系中,既包括了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從引入、生產,到宣傳推廣、消費的過程,也包括消費刺激、引導新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生產這樣的反作用流程。對于不同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其活動側重于價值增值循環體系的不同階段,如歷史文化遺址旅游的引入/創造過程主要發生在過去,大多數與其相關的活動發生在宣傳推廣和消費階段;主題公園和旅游演藝在4個階段都有大量相關活動發生;文創商品的重點則在于引入/創造和生產階段。
文化和旅游對經濟發展進程、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福祉的影響已經得到廣泛認同。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自身本就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效應,與外部環境、經濟社會多個領域存在互相依賴、共生關系。對單獨的文化產業鏈和旅游產業鏈形態的認識已經從鏈狀結構向網狀結構,甚至向系統結構方向轉變[13][14][15]。因此,也可以將文旅融合產業鏈視作一個產業生態系統,價值增值循環體系就是系統的“營養鏈”和“食物鏈”;通過價值增值循環體系聯系的文化和旅游企業、機構、個體從業者、消費者共同構成系統的核心產業群落;人才、基礎設施、科技、金融、信息、政府等組成支持體系,它們不直接參與價值增值循環體系的運轉,但為系統建立提供支撐保障;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共同構成系統的外部環境(見圖2)。

圖2產業生態系統視角的文旅融合產業鏈結構
關鍵種產業是產業生態系統的核心,處于產業鏈的關鍵節點上,比重大,綜合效益好,增長潛力高,具有導向作用和很強的關聯效應,其發展與壯大對整個區域產業生態系統的進化與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關鍵種企業是關鍵種產業中功能比重大、創新能力強、結構位勢突出,具有前向、后向、旁側聯動效應的企業。在文旅融合產業鏈構建和培育中,可以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文化和旅游產業優勢,識別、關注、培育關鍵種產業和企業,并以此為核心引入與之相關的文化、旅游產業和企業,利用關鍵種產業和企業的核心作用、多向連鎖擴散效應帶動文旅融合產業鏈的發展。如西安以“盛唐文化”為主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圍繞唐文化主題景區、唐文化旅游演藝兩個關鍵種產業,以2個5A級旅游景區——大雁塔·大唐芙蓉園、西安城墻·碑林歷史文化景區和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為關鍵種企業,培育文旅融合產業鏈,開發了華清池、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等文化旅游景區,《仿唐樂舞》《夢回大唐》《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長恨歌》《西安千古情》等至少13部旅游演藝項目,并配套開發了唐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大唐西市國際古玩城、大唐西市酒店、ACBD大唐西市藝術品中心、西市城·購物中心、臨潼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曲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長相思 憶長安’——唐都長安1400年”文化旅游系列活動,還聚集了宋城演藝、山水盛典、華夏文旅等國內一線制作運營公司。
多樣性是影響產業生態系統可持續性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包括產業種類的多樣性,系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產業鏈組合方式的多樣性。對于文旅融合產業鏈而言,要實現產業鏈穩定并不斷向高級層次演化,核心就是要實現提供給消費者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多樣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的多元化,旅游資源的內涵與外延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認知,相應地,對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理解也應進一步加深和擴大。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多樣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深化:
一個方面是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不再僅僅指依托古鎮、文物古跡、廟觀、故居等打造的文化旅游景區、主題公園、民俗活動,還包括文化主題酒店、民宿、地域特色美食、文化演藝項目、特色文化節慶會展活動、文創商品等等,每一項產品和服務都可以成為文旅融合產業鏈的關鍵種產業,它們共同推進產業鏈的穩定發展和向高級層次演化。如烏鎮,文化旅游消費者除了可以參觀東柵景區內的歷史文化建筑、民俗館、錢幣館、木雕館、茅盾故居,看船拳表演,品嘗定勝糕,還可以體驗水鄉民宿、參觀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在烏村體驗鄉村田園生活、觀賞烏鎮戲劇節上的表演。
另一方面則是同一資源文化內涵的多樣化。如閬中古城,最開始為消費者熟知的是其三國文化和風水文化,參觀桓侯祠、品嘗張飛牛肉是其主要產品,近年來,隨著閬中古城獲得“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稱號,舉辦春節文化博覽會,春節期間閬中數次登上央視和衛視媒體,閬中古城的春節文化知名度進一步擴大,逛古城、過大年、逛廟會、體驗民俗活動成為熱點產品。
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文化傳承和發展為核心,以旅游活動為載體。由于文化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與產業生態系統一樣,文旅融合產業鏈天然具有顯著的區域特性,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具體的區域背景,即產業鏈的支持體系和外部環境。支持體系和外部環境不直接參與文旅融合產業鏈的價值增值循環體系運轉,但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其建立和演化。
支持體系和外部環境對文旅融合產業鏈的作用有兩種結果:一是積極作用,如文化旅游景區道路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數字多媒體技術在旅游演藝中的運用可以優化完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提高附加值,促進消費;生態越優良、經濟越發達、人口素質越高、社會越穩定,對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越高,可以加速文旅融合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二是消極作用,如文化和旅游企業利用信息不對稱對文化旅游消費者進行虛假宣傳、從業人員服務素質偏低、文化旅游項目用地政策限制、不安全的社會環境、被污染的生態環境都將減緩文旅融合產業鏈的發展速度。
因此,在培育文旅融合產業鏈過程中,應依據所在區域的區位特點、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生態環境承載力,充分考慮文旅融合產業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基礎設施基礎、科技發展條件、人力資源情況、信息傳播渠道、融資便利程度等因素,科學規劃構建文旅融合產業鏈。此外,還應注意在產業鏈發展的不同階段,支持體系中每一個因素對核心系統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如在初級發展階段,人才、基礎設施、政府的政策支持起到重要作用,在高級發展階段,信息、科技、金融的作用會更強。因此,在產業鏈培育過程中,通過有意識地協調支持體系,鼓勵教育培訓機構開展文旅融合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目的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引導現代科技運用于文旅融合項目、拓寬文旅融合項目的投融資渠道、多渠道大范圍傳播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信息、出臺導向性強的文旅產業融合政策,能夠有效激勵文旅融合產業鏈向高級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