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市金堂縣人社局深入開展“地毯式”排查、“集約式”服務、“貼心式”援助等農民工群體疫情防控和就業服務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農民工返崗工作貢獻人社力量。
倡導“大排查”嚴防“小缺口”。一是聯防聯控。建立農民工疫情防控“日報告制度”,將全縣返鄉農民工排查防控工作作為當前的工作重點,持續細化措施,充分發揮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四級聯動優勢,全面發動就業社保服務中心(站)干部、網格員、勞動保障協理員,走村入戶進行全面摸排,做到“三問三登記”,堅決切斷輸入性傳染源,堅決防止疫情擴散。二是隨查隨訪。組織黨員突擊隊收集縣內各用工單位的崗位信息及金堂籍返鄉農民工就業意向,切實做到“三清楚、二及時、二精準”,即摸清就業意愿,清楚技能水平,清楚就業區域;就業崗位收集及時,發布及時;推薦崗位精準,匹配崗位精準。三是時統時報。每天按時采集并動態更新農民工健康狀況、接觸人群及就業意愿,及時上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以便排查和堵截農民工群體疫情風險及掌握就業趨向。截至目前,已排查返鄉農民工6.88萬余人,湖北省務工人員實現全部排查。
倡導“慢外出”助力“快就業”。一是采用“控量+預約+號段+錯時+溯源”機制,由鄉鎮(街道)、村(社區)出具簡易證明函進行返崗健康服務預約,屬地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固定時間段為相應號段人員進行免費健康服務,避免人群集聚。累計為全縣2101名省外返崗人員、1743名省內返崗人員提供防疫健康服務。二是建立“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線上服務模式,利用“金堂發布”“成都金堂縣人力資源市場”等平臺,結合“成都新春大型網絡招聘會”開展網絡招聘“春風行動”,推動疫情期間企業招聘和農民工求職無縫銜接。截至目前,累計發布250家企業用工信息,提供崗位5200余個,實現410人與縣內16家企業達成意向性協議。三是集中收集農民工超長客運出行需求,針對出行需求較多的東莞、廣州、福州等地,儲備20輛應急客車作為專項包車,同時扎實制定“一車一方案”,逐車細化明確疫情防控措施。
倡導“多援助”確保“少擔心”。一是利用電話申請、網絡收取證明材料等方式及時開展就業困難群體認定,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相關政策。同時,開發儲備勞動保障協理員、交通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180個,緩解農民工就業壓力。二是多渠道宣傳成都職業培訓網絡學院“‘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線上培訓平臺,推廣電腦端、手機端等多渠道線上培訓方式,引導暫不能復工農民工、職工在線提升職業技能水平,目前在線學習累計達1020余人。三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系維穩工作,通過與企業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休輪崗、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縣內農民工工作崗位,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中止因受疫情影響造成農民工不能在法定時效期間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待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重新計算,目前已順延審理期限案件32件。
穩妥做好返崗就業服務。對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等重點企業、重大工程,要指定專人對接,優先發布用工信息,通過余缺調劑等方式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主動對接省外人力資源信息,聯動駐粵就業社保服務站、東莞金堂商會等,收集復工、用工需求信息及外來人員入口管控等信息,各鎮(街)集中組織外出人員經檢疫、登記成功后返崗外出。
敦促企業落實防治責任。建立政企疫情防治工作協作機制,對于跨地區農民工因疫情導致勞務糾紛由政府出面依法維權,避免企業推諉及拒絕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等現象發生,想方設法保障農民工權益。建立農民工健康體檢制度,強化落實用人單位的疫情防治責任,對農民工開展上崗前體檢,合格即上崗。
提高農民工自身防范意識。政府勞動部門、公共人力資源機構要結合疫情走向,定期發布本地區各招工企業的疫情防范風險提示。將疫情防治納入農民工職業培訓中,通過多種方式讓農民工了解疫情防治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