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關于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2019年以來,成都市新津縣人社局緊緊圍繞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這條主線,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精準研判,科學施策,主動作為,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創業貢獻新津人社力量。
建立一套機制。建立招商簽約項目落地用工聯動機制,對新簽約落地項目提供人力資源跟蹤服務,成立新津縣人社局簽約落地重點企業人力資源保障領導小組,印發《新津縣人社局建立完善全縣簽約落地重點企業人力資源聯動機制任務清單》,精選60名干部職工組建4支黨員先鋒服務隊,實行“一站受理、跟蹤反饋、建檔立卡、定期溝通”服務模式,一對一聯系重點企業和新簽約落地重點企業;通過走訪企業,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整合部門力量,定期開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聯席會,依托“民營企業招聘周”,做好華萊士食品、格力成都產業園等重點企業和新簽約落地項目提供精準人力資源需求跟蹤服務。2019年以來,已走訪企業100余家次,為格力(成都)有限公司、中通快運、奧特萊斯等重點企業(項目)開展專場招聘會10場,招聘所需人才376人。
搭好一個平臺。通過深化校企地人才合作,搭建跨區域技能人才交流和人力資源合作平臺,服務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積極搭建校院企地協同創新共同體,與中國農業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0所高校和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等具有學科專業優勢的職業院校建立校企地合作機制。2019年以來,圍繞“智能制造”“農業博覽”“全域旅游”,積極開展“蓉漂人才薈”“新津企業高校行”系列招聘活動,累計組織80余家企事業單位赴名城、名校開展招才引智工作,共計提供崗位近600余個,引進博士等高端人才15人,各類專業人才510人,受理人才公寓申請9人次,通過審核4人,指導6家企業申報2018年度成都市企業引育人才獎勵,申請獎勵資金約47萬元。
服務一批農民。依托“春風行動”“歸燕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活動,根據產業需求,整合統籌農林局、教育局、工青婦、文旅集團部門培訓資源,擬定涉農培訓項目方案,打造涉農培訓資源全連接,目前已有1780人實現充分就業;完善優秀農民工回引激勵促進機制,積極與宜賓市、達州市、眉山市等開展勞務合作洽談,以跨區域專場招聘會為抓手,引入縣外優秀農民工240余人,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140人;創建“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障”動態監管平臺,建立農民工投訴舉報聯動處理機制,形成農民工維權快速處理“綠色通道”,2019年以來,共參與協調處理企業、建筑領域等突發事件6起,為150余名勞動者追發工資870余萬元。
打造一個品牌。圍繞“農博+人才”“智能制造”產業,依托新津縣技工校師資力量,培育智能制造、機械加工等技能人才,實現“培訓+取證+輸送”全鏈條服務,打造“智造工匠”培訓品牌;依托鄉村振興研究院、天府綠領學院,將新津縣現代農業、農博發展融入教學課程,開展“三新”(新廚師+新農人+新農工)精品課程培訓18期,打造“津品”農業培訓課程;鼓勵城鄉勞動者和企業在職職工積極參與技能提升,著力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鏈協同,進一步充實農博、文旅產業人才隊伍,培育鄉村振興技能人才,打造“技能成都”新津品牌,2019年來,有針對性為智能制造產業輸送技能人才600余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140.2萬元,惠及群眾744人。
興建一個基地。2019年10月啟動總建筑面積達4006平方米的新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配置了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人力資源市場,建立起集互聯網、觸摸終端屏、戶外電子屏、數字電視以及室內展位、網絡培訓室的現代化電子人才市場,將服務窗口由“一站式”向“一窗式”轉變,一個窗口受理就業創業全部相關業務,建立起以服務中心為招聘基地,與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建立起技能人才工作站,開展見習實訓、夏令營、就業分享會等活動,最終形成一個基地聯動工作站,實現12個鎮鄉(街道)和智能制造產業園全覆蓋的“1+1+N”人力資源招聘體系。截至目前,累計召開63場現場招聘會,達成就業意向66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