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其觀點對當今的教育改革仍然有重大影響。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積極踐行生活化教育理念,認真探尋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銜接點,努力打造生活化課堂,帶領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圍中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同時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應用。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教育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主動應用生活化資源,彌補教材原有內容的不足,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擺脫以往“照本宣科”式教學的局限性和枯燥性(林小玲2020)。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地引入生活資源,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無形中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前對“奧運會”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不過對其起源、歷史及“古代奧運會”了解不多,教師可以從他們比較熟悉的北京奧運會著手。教師首先播放北京奧運會中“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姚明的率領下進場”的視頻,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然后詢問以下問題:Do you like sports?Which is your favorite sport?Do you like watching the Olympic Games?Which event do you like best? Who is your favorite athlete? How many things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生活經驗自由討論喜愛的運動項目,分享對奧運會的了解,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他們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其次,教師創設以下情境:Suppose you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s,which sports events do you want to attend?(假設你將要參加奧運會,你想參加哪些體育項目?)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創編簡短的對話,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與高漲的學習熱情,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準備。
在新時期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語詞匯、短語、語法和句型等知識,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感,使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與無限的激情。教師在課堂上需圍繞教學內容巧妙引入一些生動、真實的生活現象,有效拉近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全身心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盧新勇2020)。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 的話題是“地震”,教師可由生活中的自然災害導入,在課件中先出示干旱、洪水、泥石流、地震和臺風等圖片,要求學生說出這些自然災害的英文名稱,然后詢問學生:“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cause people the greatest damage?”使其聯系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判斷,由此揭示新課課題。接著,教師重點展示唐山地震后的場景,并提問:“Where does the city of Tangshan lie?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earthquake in Tangshan?Do you know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What happened to the city after the earthquake?Can you tell me anything you know about San Francisco?”引領學生初步討論地震這一自然災害,鼓勵他們用英語描述,如building’s collapse;somebody died;some people have a fever;no food;After the earthquake,people’s relatives were gone;There is no suitable house to live in 等。之后,教師播放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指導學生對照視頻閱讀Reading 部分的課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領他們結合生活經歷初步理解文本內容。
要想有效踐行生活化教育理念,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一些具有生活特色的事物。除了把一些生活化素材帶入課堂外,還可以運用生活化語言組織課堂,為學生帶來一定的親切感,減少他們的抵觸心理(劉安軍2019)。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采用生活化用語,打造“接地氣”的英語課堂,引發學生共鳴,促使他們自覺學習。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教學為例,本單元以“保護動物”為話題。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一系列瀕危動物的圖片,如金絲猴、大熊貓、娃娃魚等,讓學生圍繞這些動物用英語進行討論,并提示他們參考以下幾個方面:What the animal is;Its appearance;Reasons why it becomes less and less;What has been done to protect it;Where it lives;What it feeds on 等,從而將他們快速帶入新課的學習。接著,教師說:“Next,read through the words in Warming up part,and then find out:Why did so many wild animals die out?”要求學生看完Warming Up 部分討論并給出答案,追問:“Who’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question?”學生可能這樣回答:“If their habitat is threatened or they cannot find enough food,their numbers may decrease.As a result these endangered animals may even die out.”教師用“That’s it!”表示鼓勵。如此,教師利用生活化語言組織教學和設計課堂,讓學生用英語對話,緩解了他們的抵觸心理。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當前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深受廣大師生喜愛與青睞。英語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均離不開相應語境的支持,高中生的英語學習也要以一定的語境為依托。然而,學生在生活中缺少真實的英語環境。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展示、圖片或視頻播放等方式,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個人認知學習和探索,訓練他們的學習能力(朱珠2019)。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 的話題是“旅游”,具有典型的生活化色彩,教師可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國內常見旅游景點的圖片,如故宮博物館、長城、秦兵馬俑、西湖、龍門石窟、少林寺和黃山等,以此營造生活化情境,并詢問學生:“Do you like traveling?Why?”讓學生一邊欣賞圖片一邊說出自己喜歡旅游的原因,預設學生的回答:Enjoy beautiful scenery;Increase our knowledge;Make friends;Be good to health 等。接著,教師提問:“Where have you been before?”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旅游經歷,旅行前作了哪些準備,旅游途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借機帶領他們學習本單元的新詞匯,并嘗試制訂旅游計劃,進一步升華生活情境。之后,教師詢問學生:“Do you like traveling along a river?What role does a river play in people’s daily life?”引領他們順利進入閱讀環節。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現行英語教材內容突出了與生活的聯系,這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貫徹提供了良好契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教材內容與單元主題精心設置一系列生活話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使其圍繞話題自由討論和交流,提出看法或見解,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于彩霞2018)。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的主題是“友誼”,教師可先播放經典英文歌曲Auld Lang Syne 渲染氣氛,讓學生小聲吟唱,不僅能夠快速導入新課,還可以引起他們對友誼的共鳴,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接著,教師圍繞“友誼”這一話題提出以下問題:Do you need friends?Why or why not?Do you think friendship is important in your life?Why do you think so?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幾個問題,使其思考友誼在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并讓他們列出好朋友應該具備的優點及不能輕易結交為朋友的人的特質,結合生活中的交朋友引入課題。之后,教師出示諺語“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和“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向學生傳達人們對朋友和友誼的看法,使其運用英語簡單談論和分享一些自己與朋友之間發生的趣事,包括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以此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技巧與交際能力。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后續,不僅具有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作用,還能夠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使其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彌補。對于生活化教育理念引領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同樣要意識到作業的重要性,且把生活化理念延伸至作業方面,靈活布置一系列生活化作業,可以讓學生談論或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現象,或者開展部分課下調查與走訪活動,使其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知識,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增強語言應用能力(柳偉杉2019)。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內容能夠熟練談論節日及相關慶祝活動,同時掌握描述節日和慶祝方式的單詞與短語,使其加深對不同節日習俗的理解的認知,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文化常識。在作業布置環節,教師要求學生依據生活體驗寫一篇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說明文,給出以下注意事項:時態:一般描述用現在時,下一年的日期用將來時,如涉及歷史典故則用過去時;說明順序:一般從基本情況(名稱、來源)到延伸內容(慶祝方式等);避免開頭指代不明,不能用“it”作主語引導第一句,而應具體寫出描述的節日名稱。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on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dates back to over 2 000 years.It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The festival is best-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Besides,people always cook and eat rice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and wrapped by bamboo leaves to celebrate it.People celebrat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honor of Qu Yuan,a great poet of ancient China.
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新穎性、個性化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生活化理念作為其中之一,強調課堂教學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貫徹實施生活化教育理念,不斷探索與改進教學模式與流程,把握好英語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從多個視角與層面構建生活化課堂,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使其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