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下中國傳統法治思想的創造性轉化*

2020-02-22 21:45:39孫澤海陸衛明
實事求是 2020年5期
關鍵詞:法律國家思想

孫澤海 陸衛明 李 娟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49)

博大精深的中華法系是世界法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法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對新時代國家治理法治化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鏡鑒價值。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充斥著人治傳統,缺乏法治傳統。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并不缺乏法治思想與傳統,包括法家、儒家、道家派別在內,都有不少獨特的富有“現代性法治”的思想因子,經過創造性轉換能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注入良法的基本價值。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挖掘傳統法文化的思想精華,他指出,“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激活中華法文化中的現代性思想因子,把法治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的核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法治現代化。在新時代的中國,推進法治現代化不可能離開傳統文化,這是因為作為最深層和最深厚的力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法治思想因子”不是靜止的文本,而是流動的形態,直到今天依舊流動在中華民族的血液深層,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結構。基于此,我們應立足于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努力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法治思想因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文化上的智識支持。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現代法治思想因子

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法制文明。“以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為起點,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就伴隨著國家的發達而開始了不斷積累,不斷發展的輝煌歷程。”[2](P2)中國歷朝歷代都注重法治的實踐,在歷史的時空里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法系。

(一)法家思想中的法治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傳統,首推法家的思想與實踐。法家的治國理念主要集中在“以法治國”,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緣法而治”的治理觀。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指出:“治民無常,唯法為治。”[3](P843)法家宣揚“法治”,排斥“德治”,認為法律是“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4](P271)法律的地位優于一切道德,法律通過定紛止爭來實現維護社會發展秩序的目的,其他的道德倫理都是靠不住的。正所謂“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3](P50)國家的一切行為都要以“公法”為最高準則。法家“緣法而治”的旨趣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極大的相融性。第二,“廢私立公”的公法觀。奉公法、廢私意,是實現天下大治的必然要求。正所謂“法度行則國治,私意行則國亂”,[4](P270)法家不區分關系親疏,不分地位尊卑,明法去私,強調任何道德、情感都不能代替法律,要將法律作為衡量是非功過的準繩。作為準繩,法律是公開宣布及讓百姓了解和遵守的。那么在制定法律條令的同時,就應將法律布之于眾,讓百姓明法懂法,以便能遵法守法,這是實現富國強兵的要求。第三,公開穩定的透明觀。同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一樣,法家特別強調法的穩定性,反對法律朝令夕改,認為保持法律的穩定性,是保持法律權威性的要求。韓非就此指出:“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3](P225)英明的君主應讓人民安心生產而不是頻繁地改變法律。如果法律朝令夕改,就會對國家的發展穩定造成危害。第四,賞罰分明的公平觀。“在法律必須立足于現實的思想基礎上,韓非子進一步提出了法律的正當性主張,即法律設定的賞罰要得當。”[5]法律制定的獎賞要有人相信,制定的懲罰要有人懼怕。這樣老百姓才會為了獲得獎賞而去努力,為了躲避懲罰而不去犯法,法律才能真正獲得權威。正所謂“故授官予爵不以其勞,則忠臣不進;行賞賦祿不稱其功,則戰士不用”。[6](P122)在法家看來,要保障君主的統治地位,賞罰的制定必須要合乎規定、合乎道理,保證法令賞罰的絕對權威。最后,“不法古、不循今”的發展觀。法家提倡思想要“與時俱進”,不能僵化不變。前人的治國經驗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在治國中不能厚古薄今,而要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發展變革觀來實現國家的富強。[3](P779)正所謂“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6](P3)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如果過去的法律不適應國家發展的要求,就需要積極變革、不斷更新,這呈現出了法家思想中鮮明的改革品性。

(二)儒家思想中的法治理念

儒家的治國理念,主要集中于以德治國。這并不意味著儒家排斥法治,相反,儒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法治思想原則。

第一,法治與禮治的融合。在儒家看來,法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統治者制定的若干法律條文,也主要是指整體意義上的家族宗法。個人的行為要受到家族宗法的約束和限制,個人的評價以家族宗法為標準,遵守了家族宗法的標準,在社會生活中會受到尊重。反之,就要受整個社會的排擠。家族宗法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否做到儒家的“禮”。“禮”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根本大法。[7](P43)作為社會行為規范,禮與人民的生活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對國家的治理有良好的功用,對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有重要價值。要實現國家的良好治理,就要把法治與禮治融合起來。第二,法治與德治的統一。道德原則是制定法令的重要基礎。要在社會中實現法治這一重要目標,就要使道德規范深入人心。正所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8](P55)在儒家的理論中,“天”所代表的價值理念是人類所有道德觀念的源頭。國家中的各個階級,包括“天子”,必須以道德規范為最高的行為標準。但是,僅有德治是不行的,德治與法治還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8](P55)孟子指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自行。”[8](P257)與法家思想不同的是,儒家是歷來主張“德主刑輔”的。第三,中庸的法治思維方式。作為中國儒家哲學的一個重要范疇,中庸的思維方式,強調“中”,有“執中”“中正”“中罰”等,對中國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強調在量刑上要公正、不偏不倚。比如“明啟刑書,胥占,咸庶中正”就闡發了量刑要公正的原則,[9]也反映了儒家司法實踐要公平的價值取向。儒家還認為,在司法中要做到“中庸”,就應兼顧情法理,在不違背司法原則的前提下,以“和”為解決矛盾的最高目標,堅持法治的彈性運作,對案件的處理做到寬嚴適中,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最后,“民惟邦本”的價值基點。儒家把能否得到民心看作是治國理政的根基,正所謂“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8](P262)民心向背決定政治的興衰和國之存亡,因而主張重民、利民、養民、惠民。儒家“民惟邦本”的價值基點不僅是中國傳統政治理論思想的重要基石,也是其法治思想的重要基礎。在儒家看來,要做到以民為本,否則法律的運行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儒家這種基于民本觀念的治理傳統,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與靈魂中,成為了中國傳統法文化的哲學基礎,也是中華法系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三)道家思想中的法治原則

道家的治國理念,集中體現在“以道治國”。所謂的道,主要指的是自然與社會的客觀規律。因此,其中必然也有法治思想因子,只是人們對此談及很少。

首先,無為而治的法則。法治是無為而治的具體表現之一。在老子那里,實現“道”的辦法在于讓人民順應自己而為,這樣天下才能實現大治。正所謂“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10](P212)無為而治的思想從自然哲學擴展到政治哲學中,成為了道家法治思想的核心。既然道生萬物,那么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也要遵循道。法治在天地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就是統治者奉行“有為”的政策,是“食稅之多”等行為讓世界陷入混亂。[10](P330)因此,要減少賦稅等瑣碎之事,讓人民休養生息,實現天下的大治。其次,公平正義的準則。道家認為世界上最公正無私的就是“道”,這其中蘊含著法治的因子。老子指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10](P93)天地是最公正無私的,因為對萬物都沒有任何偏愛,一切隨其自然發展,猶如隨風入夜,潤萬物而無聲,是最為公正的。正因為道是公正無私的,所以人和世界上的萬物都是平等的。老子還批判了“損不足以奉有余”等不平等的現象,要求“損有余而補不足”。[10](P336)莊子則強調:“以道觀之,物無貴賤。”[11](P478)對天地來講,世間的萬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平等的,因此要將公平正義的準則貫穿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中。最后,反對法令繁苛的原則。道家以辯證思維揭示了物極必反的運動規律,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來告誡統治者要省刑罰、不能用法律的高壓手段治理天下,否則可能適得其反。[10](P332)法令禁忌的規定如超過人民承受的范圍,就會陷入“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的局面。[10](P280)在道家看來,是社會的繁苛法令加劇了國家的混亂,是統治階級法令復雜多變導致了社會的災難。只有以“道”為準繩,遵循自然法原則,廢除繁蕪多變的法令規定,國家的治理才能迎來光明。

二、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界分與相融

馬克思指出:“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礎的。那是法學家們的幻想。相反地,法律應該以社會為基礎。”[12]任何法治觀念都是特定時期社會存在的反映。因此,既要看到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相融,也要看到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界分,這是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因子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前提。

(一)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界分

首先,階級性差異。中國傳統法治思想是與專制統治相結合的,現代的法治則是與民主相結合的,這是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質的區別。中國古代法家把法律看作是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重要工具,本質上是人治和專制。社會主義現代法治思想體現了人民意志,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全都要依照法律進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其次,價值目標差異。傳統法治價值追求的是維護君主的權力,鞏固對人民群眾的統治。現代法治價值追求的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反對政府權力侵害個人權利。傳統法治要犧牲人民的權利來維護封建君主的統治,人民在封建法律的統治下是沒有自由權利可言的。現代社會法治精神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尊重保護人權。法律的主要任務是承認個人具有與生俱來不可侵犯的權利,保護個人自由的實現。最后,法律地位差異。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人大于法,人在法上,法在人下。正所謂“權制獨斷于君則威”。[6](P121)封建君主擁有制定、頒行、修改、廢止法律的絕對權威,封建君主處于法律之上,當法律的內容與君王的意志存在沖突的時候,君主的個人意志高于法律。而在現代法治社會,法律是法治國家中行為規范中最為重要的規范,任何人都要踐行法律準則,平等被視為現代法治社會中自然而然的事。

(二)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相融

1.法律成文性與現代法治思想的融會。中國傳統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一個共通之處是都主張法律成文化。“春秋末期,首先創制成文法的是鄭國的子產。《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公元前536年,子產‘鑄刑鼎’,將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史稱‘鑄刑鼎’事件。這是中國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2](P51)子產創制成文法具有開天辟地的歷史意義,開創了中國古代公布法律的先河,使得什么是犯罪,犯罪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都有了文字上的依據。后來魏國的李惶匯集各國法律作《法經》,具體分為盜、賊、囚、捕、雜、具六篇,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成文法典,對中國古代的法治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B 提示:①中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書寫;③中濃鹽酸可全部電離,應寫成H+和Cl-的形式。

社會主義現代法治思想同樣倡導用明文的法律規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享有排他的立法權,人民法院嚴格依照人民代表大會所制定的成文法律展開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是成文法律。這些法律的編纂,也十分注重法律條例的邏輯思維。在新時代,我們要堅持法律條文成文化的傳統,汲取生長于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上的中華法系的精華,堅持走符合中國實際的法治道路,絕不能模仿英美國家,走“習慣法”與“判例法”的法治道路。

2.“禮法合一”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融通。在中華法文化中,禮治與法治共治的歷史傳統積淀了教化思想、倫理觀念等傳統法文化。禮法互補不僅是中華法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其精華之所在。儒家的法治思想主張治理社會也要做到禮法互補,這與現代法治思想是互為補充的。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社會規范,屬于他律的性質;道德是靠內心良知約束主體的行為,屬于自律的性質。法治與德治都屬于治國理政的方式,兩者的聯系是相當緊密的,在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所謂“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13](P99)法治與德治的相互融通是生成良法的基礎,是為國家治理提供善治機制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法治應當是融德入法的良法之治,一部法律的制定與實施必須體現出一定的道德價值追求。如果沒有道德,法律就沒有生命力,就難以真正延續和存在下去。尤其是在各種各樣社會思潮競相涌現的今天,要抵御錯誤思想的侵蝕,就亟需道德發揮補充作用。另一方面,德治對法治的補充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的。法治的強制力為德治提供了震懾,能克服德治可能帶來的“肌無力”窘態。總之,法治與德治的相互配合所動態生成的法治文化如同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潤滑劑”一樣,能滲入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每一個要素中,發揮持續的影響力和感染力,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提供生生不息的法治文化滋養。

3.“以民為本”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交融。民本思想是傳統政治思想的基石,也是我國傳統法治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文化“以民為本”思想中“保民而王”“民水君舟”“民為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思想,強調了“民”乃國家之基石,反對統治階級為所欲為,要求統治者順從民意,做到保民、利民、安民,以求國富民強。民本思想認為如果統治者不忠政愛民,侵害了人民利益,政治秩序會失去穩定,甚至會發生“革命”。“以民為本”思想也規約了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踐,倡導在法律制定上與實踐中要照顧人民的利益。

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以增進人民福祉為目的,是現代性法治的根本特質之一。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權力來源于人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如果動搖了這一根本立場,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會失去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優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基本方略,強調依法治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汲取了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精華。這就要求新時代法治建設始終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的監督,對違反人民意志的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

三、中國傳統法治思想的現代性轉換

法治現代化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只有現代化的法治才能匹配現代化的國家治理。一個國家要真正實現法治現代化,并非在空中建造一座巨大的閣樓,而要以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為根基,形成適合本國國情的法治模式。在今天,全面依法治國已經成為了國家治理領域中的一場深刻革命。要順利推進這一革命,離不開傳統文化這一構成中國現代性法治建設存在的基本文化語境。為此,就要根植于新時代的具體國情,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深邃的法治思想因子,將中國傳統文化法治思想因子進行“現代性轉換”,推動傳統與現代的雙向互動融合發展,使我國法治建設擺脫“西方法治中心主義”的影響,筑牢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治基石。

(一)立法上堅持維護法律權威

進入新時代,要將古代立法方面的民本思想精華進行現代性轉化,樹立人民至上的法治理念。其一,要認識到黨的領導是與社會主義法治高度統一的,絕不能割裂這兩者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制度確保了我國國家治理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15]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才能使法治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會走到西方所謂的“憲政”道路上去。同樣,只有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全面領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法治現代化才能有序推進。因此要始終牢記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不僅關乎國家的根本命脈,也關乎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二,“民主立法的核心就在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16](P49)要明確現代法治立法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的權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17](P284)其三,只有真正信仰法律,才能將法律作為最高行為準則,樹立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至高權威。人民群眾只有對現代法治充滿了信仰,法治現代化的發展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因此要廣泛吸取人民群眾的意見,調動人民群眾投入新時代法治實踐的積極性,使信仰法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最后,法治要保障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發展完善。法治現代化應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民主是法治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沒有健全的民主體制和程序,法治就會形同虛設;離開法治保障,就沒有真正的民主。保障民主制度的發展完善,是實現善治的必然要求。

2.積極推進立法改革。中國古代法律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能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的。《周禮·秋官·大司寇》提出要根據不同形勢制定和適用不同的法律,“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18](PP507~508)在中國古代的法治建設實踐中,無論是東漢時期開始實行的官吏任職回避制度,還是唐朝法律中的官吏罪責追究制度,亦或是宋朝引進外商制度都是古代統治者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對法律進行的改革。中國古代也涌現出了像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這樣的杰出立法改革者,他們的法治改革精神也不斷激勵著后世的立法者。

要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就要為善治奠定良法根基。良法的實現不能離開具體的社會環境,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改革發展。只要社會實踐往前推進一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法工作就要跟進一步。法律修訂若是落后于時代的變化,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就會遭遇執行難題,損其權威。基于此,就要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立法改革,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16](P49)主動做好法規制度的“立改廢釋”。具體來講,要將改革措施上升為法律,將不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的法律加以修改,將阻礙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的法律予以廢止,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增強立法的引領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健全和完善國家治理法律規范、構建體系完備的現代法治模式,形成科學完備、法治為基的國家治理體系,確保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公平合理,以良法保障善治。

(二)司法運作上堅持情理法統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公正司法。要保障公正司法就要以彈性圓融的理念來指導實際的司法運作。自從宋代以后,中國的司法實踐逐漸形成“情、理、法”相結合的司法運作傳統。這一傳統重視情、理對法律的檢驗,構成了中國人理解法律問題的情理精神,確保了司法運作的公平。這就需要我們在新時代的司法運作上汲取其精華,擇善而用之。

1.情與法的統一。中國古人主張依法斷案,在司法審判過程中要基于法律明文規定,堅持援法而治的原則。隨著法律儒家化的加深,古代司法人員在個案審理時,也開始注重曲法以伸情。依法斷案與曲法伸情之間看似有巨大的張力,實則在法理上相互補充,就是要體現仁與義的辯證統一,踐行“平”的司法理念。堅持情與法的統一也就堅持了法治的彈性運作。

法律是由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整體不是一成不變僵死存在的,而是具有靈活變化這一具體特性的,這就要求汲取中國古代情與法統一的思想精華,在司法運作中充分考慮到具體的案情,追求司法審判中的公平正義。一方面,要堅持“法重于情”的原則,合理、適度運用自由裁量權,以不允許執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歪曲法律為原則,不受權勢等外在或主觀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要做到靈活合理,注重情的因素。人情中如有正當性的理由,就是合乎情理的人情。合乎情理的人情對法律實施具有評價監督功能,可以成為司法審判的理據之一。人情中不正當的理由就是私情,這樣的“人情化”因素是現代性法治發展的障礙,必須加以摒棄。這就需要視公平正義為生命線的同時,以法為據還要顧及合理的人情,既要解開“法結”,又要解開“心結”,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人民群眾都能沐浴到司法公平的陽光。

2.理與法的統一。在中國古代,理也就是天理,亦即自然規律以及倫理道德,是中國古代社會最重視的。在古人看來,合乎理就是合乎道德,因為道德就是理,而且是天經地義之理。道德是禮法的正當性所在,也是禮法的文化原理。道德還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在中國人看來,正是道德構成了生生不息的世界。正如費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樣,中國社會是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9]中國獨特的“差序格局”的社會結構與“宗法—倫理”特性決定了國家的治理除了需要法律這一懲惡的工具也需要道德的教化,要把理與法有機統一起來。

道德的教化與法律的實施在國家治理模式中一直是相互涵養的。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法律和道德相互耦合而共同發揮作用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這就要求“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3](P99)一方面,要發揮道德的滋養作用。依法治國作為政治倫理,是蘊含在以德治國價值內涵里的。這就需要把基本道德觀念融于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具體政策中,“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13](P99)司法人員只有將道德放在心中,才能在司法活動中傳遞人文關懷,給嚴肅、冰冷的司法過程注入人性的溫暖。同時,要“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13](P99)以增強全社會踐行法治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強化社會的契約精神,對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進行制裁,實現法律對道德的保障作用。這既可以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的說服力,又能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感召力,同時達到滌蕩人心的善治目的。

(三)執法上的公平正義與從嚴治吏

1.執法上的公平正義。“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16](P70)“法之必行”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保證執法的公平正義。在中國古代,涌現出了諸如趙廣漢、徐有功、寇準、況鐘、海瑞等一大批秉公執法的人員。他們清廉耿介、疾惡如仇、剛正不阿,敢于糾彈權奸,誓死捍衛法律的尊嚴。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使中華法系散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即使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些人也是執法人員的榜樣。進入新時代,要真正地捍衛法律的尊嚴,就要保證執法的公平正義。因此“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16](P62)在具體的司法工作中,司法人員應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信仰法律、堅守法治,端穩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1]同時,要堅持用職業道德約束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司法素質。既要嚴格依照實體法辦事,又要嚴格依照程序法辦案,始終“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16](PP61~62)形成忠于事實的良好法治品格。同時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監督,對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經發現,就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2.執法上的從嚴治吏。吏不得治,國不得安。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依法治吏的法律傳統,早在夏朝就出現了懲治不負責任官吏的法律。《左傳》引《夏書》指出:“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7](P1061)這里墨就是官吏貪污,法律對其的懲罰是處以死刑。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除了變法之初的“徒木立信”,向民眾表達變法的決心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商鞅強調依法治吏。《商君書》中的《賞刑》篇提到:“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6](P142)韓非在總結官僚制度形成后的實踐經驗時,得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結論。[3](P206)從嚴治吏的優良傳統對保障古代社會的長治久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執法人員是法律制度的執行者,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推動者。這就需要我們汲取中國古代法治思想中從嚴治吏的優良傳統,以“關鍵少數”帶動整個社會遵守法律,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首先,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17](P286)這就需要提升法治人員的綜合素質為推進法治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確保黨中央關于法治的決策能得到正確執行。其次,“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17](P287)發揮排頭兵的作用。要牢記職權法定、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通過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帶動全民守法的社會風尚在新時代蔚然成風。最后,要把“從嚴”的尺度貫穿于“治吏”全過程,既要嚴格把好執法人員的用人關,也要嚴格把好執法人員的考評關。無論是法官還是檢察官,或者是公安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只要違反了法律的規定,都要嚴懲不貸,使法律真的變成“帶電的高壓線”,在全社會真正樹立起法律權威,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思維方式”擴展到更為寬廣的治理領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四、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文化上的滋養。歐洲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建立在人性本惡的基礎上,奉行契約、制衡的理念,是由外力來規范人民的行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法家交融,更加注重外在與內在相結合,其內蘊于人心、形成的人性自覺法治精神更契合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文化心理支撐。因此,在新時代,就要自覺地挖掘和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現代法治因子,并對這些法治因子進行現代性的轉換,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現代法治體系,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更為堅實的法治保障,為把我國的法治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提供更基本、更堅韌、更持久的支撐。

猜你喜歡
法律國家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在线网| 日韩视频福利|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天天摸夜夜操|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欧美一区国产| 国产毛片不卡| 午夜不卡福利| 伊人色婷婷| 国产欧美另类|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www.精品视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91视频99|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欧美日本激情|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国产在线欧美| www亚洲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第页|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亚洲欧美成人网| 亚洲人妖在线|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午夜国产小视频| a级毛片网|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色婷婷电影网|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一级夜夜爽|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免费|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91麻豆国产视频|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九九久久99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青青久久91|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无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综合18p|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欧美亚洲香蕉| 国产精品第5页|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