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穎建 葉得明 孫文文



摘要:隨著國民膳食結構的改善,肉制品在人們日常飲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因此畜牧業的發展在農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顯著。與此同時畜牧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文章構建了包含畜禽出欄量、畜禽年末存欄量和主要畜產品產量等3個方面共15個指標的畜牧業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法研究得出了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狀況,其中運用了定量分析,綜合評價等方法,最后又提出了若干相關建議。
關鍵詞:畜牧業;甘肅省;因子分析;評價;發展狀況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國民膳食結構的改善,肉制品在人們日常飲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因此畜牧業被甘肅省作為農業中的重點發展產業,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扶持政策,為畜牧業產業鏈結構的轉型升級、農民收入的提升、市場供應的穩定與繁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與國內其他省份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及時找出不同區域和不同產業的發展不均衡問題的解決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優化甘肅省畜牧業產業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本研究通過構建畜牧業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定量分析、綜合評價以及排序,以期科學定位甘肅省畜牧業競爭力發展狀況,為甘肅省畜牧業的科學規劃布局及健康發展提供現實依據。
二、材料與方法
(一)指標體系構建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有其相應的目的性,科學性,實用性以及先進性,其系統的全面性與重要性相吻合,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相呼應,獨立性與可比性相聯通。本文的評價指標在構建時,結合了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符合實際的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狀況評價指標15項,綜合評價了當前的甘肅省畜牧業競爭力。(具體見表1)
(二)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數據資料根據《甘肅畜牧年鑒》和《中國畜牧年鑒》相關統計數據整理出甘肅省和全國各指標原始數據,其中的觀測樣本選自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相關數據,并在此基礎上獲得了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狀況評價指標的量化值。
(三)研究方法
為了便于分析和方便對比相關問題,并且考慮到最終獲取較為客觀的確定綜合的經濟競爭力指數才是主要目的,因此本研究選取了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來進行經濟競爭力綜合指數的計算,該理論已經相當成熟且廣泛運用于科學研究。
因子分析是一種能夠檢驗變量之間關系的假設,通過很少的變量來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關系,從中它們之間有密切關系的變量歸為一類,其中每一類就是其共性因子,這些共性因子內部之間存在著依賴關系,通過研究進而探索這些因子內部的基本結構。因子的概念在科學研究中廣泛應用,它屬于一種潛在變量,一種不可觀測的變量,而原始變量與其相比是一種顯性變量,可以觀測。運用原始變量測評這種潛在的,不可觀測的變量,就是通過具體指標測評抽象因子,而這就是目前經濟、社會研究領域廣泛應用的因子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
三、模型測算
(一)相關數據處理
本文運用SPSS軟件,通過因子分析法(因子提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當前甘肅省畜牧業產業競爭力現實狀況。
(二)數據檢驗
由表2中的數據可見,Kaiser-Meyer-Olkin值大于0.5,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的卡方統計值為1030.249,其中的顯著性水平小于0.01,表示各個變量之間信息重疊程度比較吻合,符合運用因子分析法評價的條件。
(三)數據處理
觀察表3中特征根大于1的數,得到了3個公共因子。這三個公共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9.274%,因此可以得知這四個因子可以解釋89.274%的方差。
因子載荷陣進行旋轉后,經過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得到的主因子載荷矩陣如表4所示。
通過對表4的觀察,可將F1命名為整體產業生產能力因子,F2命名為羊產業和奶牛產業生產能力因子,F3命名為肉牛產業生產能力因子。
通過對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分析得出了3個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如表5),將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與標準化后的數據相乘,其計算公式為:F =(52.081×FAC1+28.602×FAC2+8.591×FAC3)/89.274。可得到各省份的主因子得分及排名:
四、結果分析及建議
通過上述對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得出,羊產業和奶牛產業生產能力因子看,甘肅省該產業位于我國前列,表明羊產業與奶牛產業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成為了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特別是羊產業被列為區域優勢產業后,羊產業成為甘肅省畜牧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但仍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其他生產能力因子看,甘肅省同樣位于中上水平,表明甘肅省畜牧業在市場需求方面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但前期開發依然乏力,仍應繼續踐行政策,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今后甘肅省應引導農戶向著標準化規模養殖模式發展,提高舍飼、半舍飼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相對優勢產業帶建設,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以大幅提升甘肅省畜牧業生產能力。從肉牛產業生產能力因子看,甘肅省處于前列。雖然生產能力較強,但與其他強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應繼續提高肉牛品種改良的力度,增大標準化規模養殖規模,建設現代化肉牛繁育基地,在適宜的空間區域發展肉牛產業。從綜合得分可以看出,甘肅省位于全國的第十位,處于中上游水平,但甘肅省畜牧業發展仍存在著不同區域和不同產業的發展不均衡問題,這應該是甘肅省畜牧業在今后發展中應該重點注意的問題。與此同時甘肅省更應著力發展特色畜牧農產品,使畜牧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優質產業。
參考文獻:
[1]李豫新,李婷.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1(10).
[2]曹執令.湖南省區域農業競爭力比較研究[J].經濟地理,2012(02).
[3]姚春玲.基于農業產業集群的農產品區域品牌競爭力提升機制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5).
[4]王曙光.農業供給側改革打開農村金融新空間[J].中國農村金融,2016(03).
[5]樓文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基礎金融服務[J].中國金融,2016(09).
[6]史穎建,付濱.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甘肅省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經濟競爭力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8(10).
[7]徐文君,冀德剛,楊雨時,張麗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畜牧業發展狀況評價[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02).
(作者單位: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