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要: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事業單位現代化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政府會計信息質量提升與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方面。但事業單位面臨的會計核算方式復雜等問題不能忽視;還需加強現狀分析與措施落實,為新制度執行提供基礎保障。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影響
為完善政府會計核算標準體系,財政部加大了會計改革力度,提出了新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應當加強響應,以帶動自身財務管理轉型。同時對事業單位的雙報告編制、雙重核算模式、會計科目設置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貫徹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還需加強落實財務人員隊伍建設與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等措施,實現新舊會計制度有效整合,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步伐。
一、完善會計核算制度
為貫徹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各項制度的完善,首先完善報告體系制度,確保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能夠獲取完整與真實的預算執行信息。報告體系制度的完善性,能夠通過現金流量、資產負債情況,切實將事業單位現狀充分反映,確保管理人員對事業單位的資金流程,有著系統且全面的了解。其次完善會計核算制度。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理論實踐各方面的創新,都對事業單位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帶來了深遠影響,同時提出了更多要求。事業單位應當積極圍繞新制度的內容與要求,進一步優化會計核算制度。財務人員應當加強對新制度附錄提及的業務與財務處理加強學習,根據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特點展開摸索性實踐,實現會計核算質量持續改進。尤其是在編制合并報表工作中,合并報表制度需圍繞具體準則進一步完善,對與子公司的關聯度全面梳理,全面了解合并抵消事項。與此同時,合理選擇會計核算方式。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資產計量工作提出了高標準,以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與完整性。尤其是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為了緊跟信息時代發展步伐,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增加了單位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固定資產方面,其無形損耗程度加大,單位產品得以升級。針對于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表,應當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攤銷或折舊等方法完成,以減輕事業單位的稅負,確保資金周轉安全。
二、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包括職業素養等,直接關乎會計信息質量,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單位財務管理成效的影射;對此,加強財務人才儲備意義重大,推動政府會計制度現代化發展,為新政府會計制度落實提供基礎保障。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等方面帶來了巨大影響,應當積極組織會計人員展開學習,深化企業會計準則知識的同時,掌握新政府會計制度內容,以此更新業務思維,轉變職責理念。作為財務人員,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提高職業素養與思想覺悟。養成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主動參與培訓與考核,掌握新會計制度內容與核算預算等相關規定,對新制度的創新與提出背景等全面認識,并對此有著獨到見解,與傳統財務會計工作有機結合,不斷強化業務技能水平。針對于綜合表現力強的會計人員,事業單位應當提供積極表現與晉升的機會,以此充實財務崗位,不斷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為新制度貫徹執行、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奠定人力資源基礎,帶動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轉型升級。
事業單位加大組織財務會計人員培訓與指導力度外,還需借助外力加強隊伍建設。借助政府采購服務,融合第三方機構力量,如管理咨詢所等技術人員,輔助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充分落實報表體系完善等工作。加強單位財務會計等工作人員,與第三方機構技術人員的溝通,在其指導下,促使本單位快速落實新制度工作。除此之外,加大專業會計人員培育力度,夯實人力資源基礎。作為專業會計人才,應當對預算會計核算、本單位的內部要素與外部環境、新政府會計制度與準則明確掌握,切實為事業單位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圍繞“十三五”規劃綱要,根據優化內部流程控制等目標推動會計改革。除此之外,事業單位應當嚴格貫徹會計法規定,明確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的職責,前者主要負責會計工作的實效性、資料的完整性,后者要求最低為會計師資格。新政府會計制度不僅明確了負責人的業務責任,通過增設了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這一職務,以快速實現分崗設權、分事行權等會計改革目標。但受技術與人力資源等因素影響,大部分的事業單位都無法做到貫徹落實,單位領導還需加強重視與調整,優化配置人力資源,夯實新制度落實的基礎。
三、合理界定經濟業務范圍
(一)梳理資產負債
事業單位在實施新制度前,應當做好單位實際情況分析工作,加大全面清查力度,做好損益認定、財產賬務清查等前期準備工作。但資產管理是系統性工程,涉及到大量的歷史存留問題,這些問題解決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促使新財務核算成效停滯不前。對沒有攤銷無形資產的事業單位,嚴格按照新制度規定,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財務軟件等手段,對資產按照使用年限與原值等,落實折舊攤銷工作。需處理增值稅的單位,應當加強對抵扣進項稅金的事項處理,或是采取進項稅轉出等措施處理。針對于基建并賬的問題,應當對竣工項目盡快落實決算手續辦理與賬務處理等工作。
(二)明確經濟業務范圍
事業單位在梳理資產負債的基礎上,應當嚴格按照新制度規定,根據業務特征與單位發展需要,明確歸集會計科目,同時界定經濟業務范圍。根據需要合理選擇核算方式,如財務會計方式核算方式,或是與結合預算會計模式的核算方式,同時明確核算歸屬的科目。針對于歸屬于單位經營費用、單位管理費用、業務活動費用的指標明確界定,包括無形資產、員工薪酬、公共基礎設施等指標,繼而強化會計核算成效,實現新舊制度有機整合、過渡銜接。
四、加大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力度
新政府會計制度只適用于事業單位,但事業單位引入新會計制度,還需做好事前準備工作,以滿足新制度的嚴苛要求。從新型財會核算工作角度分析,財務工作人員應當掌握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先進技術,實施財務平行記賬手段。從財務預算工作角度分析,需嚴格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實施財務部分預算手段。但實際上,事業單位的信息化核算平臺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作用發揮相對局限,不能完全滿足大規模的平行記賬工作需要。對此,加強財務系統更新意義重大。尤其是財會系統,應當加大更新力度,以此強化政府記賬成效。作為軟件服務商,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圍繞政策改革拓展財會軟件功能,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改革與財務核算的完善起到積極輔助作用。事業單位落實新制度,前提是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統提供技術支持,以促進政府會計改革。事業單位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主動與軟件供應商聯系,表明自身發展對財務信息系統的需要,與系統使用存在的問題,通過系統更新設計與功能模塊拓展,實現事業單位各數據有機整合,包括預算與財務會計等數據。除此之外,做到以下準備工作,首先根據新制度規定,開發適合各單位的會計核算體系;其次進一步完善財務信息系統、會計核算系統,實現數據有效對接,提高信息利用價值。
五、總結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內容主要體現在實現雙基礎會計核算、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雙功能、報表體系結構完善等方面,對事業單位發展的影響,主要是財務活動更加規范、單位運行成本準確反映、社會服務水平提升等方面。但在執行新制度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財務工作量加大、新的報表理論體系難度增加、凈資產科目變化、財務信息系統滯后性等問題;對此,還需明確會計人員責任,提升技術應用,完善會計核算制度,擇優會計核算方法,確保事業單位順利實施新會計制度。
參考文獻:
[1]劉瀛弢,賀勇.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銜接的實踐經驗及啟示——以科學事業單位為例[J].中國農業會計,2017(01).
[2]肖蕾,任田,黃茂娟,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會制度改革研究——基于政府會計制度背景[J].衛生經濟研究,2018(06).
[3]李博.關于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角度[J].產業經濟評論,2018(03).
[4]熊凌云,陸昊揚,袁業虎.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視角下政府報表的比較研究[J].會計之友,2018(13).
(作者單位:河南省人民勝利渠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