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珂
黃河故道地區有近3 000年的梨種植歷史,區域內獨特的氣候特征和黃河水淤積形成的沙質土壤適宜梨樹的生長,現已逐步發展形成安徽碭山、河南寧陵、江蘇豐縣、安徽蕭縣等產梨大縣。其中碭山縣梨種植面積最大,約50余萬畝,年產酥梨10億千克以上,實現年產值40億元,梨產品遠銷海內外;其次是寧陵縣,梨樹種植面積22萬畝,年產值10億元以上。黃河故道地區梨產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巨大發展,已經成為黃河故道部分地區人民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
1故道地區梨產業變遷
1.1品種從單品向多樣的轉變
經過持續的品種更新換代,故道地區梨主栽品種由傳統的單一酥梨品種向多樣化邁進。國外選育的新高、豐水、幸水、圓黃等優良品種,以及國內新育成的紅香酥(圖1)、中梨1號(圖2)、翠冠等早中熟品種,都在該區域得到了推廣應用。同時,多樣化品種種植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梨果集中上市、季節性滯銷的問題
1.2經營方式從分散向集約的轉變
故道地區梨種植過去常采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方式,以大冠樹形、精細管理為主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地方政府鼓勵支持下,梨園經營正在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主干式樹體、寬行密植等省工省力的簡約栽培新技術和新模式逐步開始得到推廣應用。
1.3采后加工從粗放向精深的轉變
長期以來,故道地區梨種植多以鮮食品種為主,加工專用品種種植極少,采后處理較為粗放,問題較多。加工產品種類較少,高附加值加工產品匱乏,市場售價低,加工企業年產值有限,沒有擴大經營的迫切意愿。近年來,隨著貯藏保鮮日趨成熟,加工產品由傳統的梨罐頭、梨汁,逐步衍生出梨果脯、梨復合果汁、梨酵素、梨醋飲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同時,便捷的物流業為產品銷售帶來巨大的收益。
1.4消費需求從單一向多元化引領的轉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加之國外優質、特色梨品種大量涌入,過去只是以果實單一入市,現在衍生出多種產品,新生代購買群體開始引領時代潮流,梨果的消費理念和購銷方式呈現多元化。特色紅皮梨、西洋梨等新優鮮食品種逐步得到認同。為了迎合新生代消費群體需求,集生產、文化、休閑為一體的新型經營模式以及采摘節、果品推介會、縣長代言農產品等現代營銷手段的運用增加了梨果的附加值和經濟收益。

2故道地區梨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2.1堅持品種優質多樣化發展
在保持梨總體種植面積穩定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早、中、晚熟品種間的搭配比例,延長鮮果的供應周期,擴充保鮮倉儲,避免大批鮮果集中上市造成果品積壓和腐爛。各個梨產區主栽品種實現差異化種植,適度擴大早、中熟梨品種的種植面積。加強新品種選育,進一步優化梨品種結構(圖3、圖4)。
2.2加強綠色省力化技術集成新模式推廣應用
積極探索發展農業產業聯合體,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改變小散亂的以家庭為單元的傳統種植模式(圖5)。加強寬行密植栽植、標準化整形修剪、行間生草(圖6)、水肥一體化以及果園機械化作業等省力化栽培技術集成新模式的推廣,使梨田間生產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增長型轉變。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主產區實現聯防聯控,降低農藥使用量,實行綠色生產,達到節本環保、提質增效的目的。
2.3加強采后處理和精深加工
培育引進果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果品采后精深加工。在保持自身產品優勢的同時,做大做強果脯、果干、果酒、濃縮果汁等果品加工業,通過強化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實現產前、產中、產后融合發展。適度開展梨果加工專用品種的選育,提高梨果實機械化分級包裝上市的比例,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
2.4加強互聯網新技術應用
2020年疫情常態化后,傳統梨果產銷受到防疫限制,互聯網營銷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梨主產區相關部門應在鞏固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引導鼓勵當地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梨標準化種植,大力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強化網絡直銷的宣傳推廣力度,通過京東、拼多多、淘寶網、微店等網絡營銷平臺推動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在梨主產區打造規模化電商供應鏈企業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