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林楠 張樹婷 周世航 王 霓 潘凌子▲ 劉 銘
1.大連市血液中心,遼寧大連 116001;2.大連醫科大學細胞生物學教研室,遼寧大連 11604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單股正鏈核糖核酸(RNA)病毒,HCV RNA 是HCV 的遺傳物質,其載量是表示體內HCV 含量的直接指標,含有9 個基因區,全長約9.6 kb[1]。HCV RNA 載量可提示體內病毒復制的能力,在HCV 感染和致病機制中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感染HCV 后發病隱匿,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視,因而慢性率高,易發展成肝纖維化進而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2]。肝纖維化是由于構成細胞外基質的各種成分過量沉積導致的正常肝細胞功能喪失[3]。肝活檢被公認為肝纖維化診斷的“金標準”,用于纖維化嚴重程度的評估[4]。但肝活檢具有創傷性,而且技術要求較高,導致諸多患者接受度不佳,因此為患者找到一種血清學或影像學檢查手段極為關鍵。非侵入性血清生物標志物:膠原Ⅳ(Collagen Ⅳ,C-Ⅳ),層粘連蛋白(Laminin,LN),Ⅲ型氨基末端前肽膠原蛋白(type-Ⅲ pro-collagen,P ⅢNP)和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HA)被作為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的4 項指標在臨床上應用廣泛[5]。同時,一種建立在超聲基礎上的FibroScan 瞬時彈性診斷技術與肝臟纖維化程度之間有很好的相關性,被認為是診斷肝臟纖維化的可靠手段[6-8]。近年來,多位學者試圖闡述血清中HCV RNA載量與肝纖維化的關系,但是得到的結論尚存爭議。Shahid 等[9]發現在HCV 患者中HCV RNA 載量與肝纖維化顯著相關。而梁勇彪等[10]發現HCV RNA 載量只與肝纖維化4 項指標中的1 項HA 相關,與其他3 項指標無關。而多數學者認為HCV RNA 載量與肝纖維化不相關[11-14]。本研究利用血清肝纖維化4 項指標及瞬時彈性檢測指標來探討HCV RNA 載量與肝纖維化的關系。
選取2015 年4~12 月就診于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的162 例慢性HCV 感染患者,均符合原衛生部2008 年頒布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14](WS213-2008):血清HCV-RNA 陽性+慢性臨床表現/組織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且無其他肝臟疾病。男84 例,女78 例;年齡(54±14)歲。為了研究HCV RNA 病毒載量與肝纖維化的相關性,根據HCV RNA 病毒載量結果將HCV 患者分為3 組:lg(HCV RNA)≤5 組(21 例,其中男11 例,女10 例),5<lg(HCV RNA)≤7 組(66 例,其中男31 例,女35 例)和lg(HCV RNA)>7 組(75 例,其中男42 例,女33 例)。162 例患者全部收集到肝纖維化4 項指標數據,其中僅有54 例患者進行了FibroScan 瞬時彈性檢測。
血清HA、PⅢNP、LN、C-Ⅳ試劑盒(批號分別為20080111、20080310、20080213、20080201)由上海 海軍醫學研究所提供。全自動核酸分離純化及檢測系統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及其配套試劑購自Roche 公司。FibroScan 502 儀器購自法國ECHOSENS 公司。
血清HA、PⅢNP、LN、C-Ⅳ含量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嚴格按照廠家使用說明書操作。
HCV RNA 病毒載量采用全自動核酸分離純化及檢測系統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及其配套試檢測,每組檢測均有陰性、弱陽性、強陽性對照,具體操作和結果判定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用以10 為底的對數形式表示。
FibroScan 502 儀器按照操作規范嚴格操作,探頭選擇右側腋前線至腋中線7、8 肋間或8、9 肋間,連續有效檢測10 次,最終結果取中位數,單位為kPa。檢測數據的質控標準要求:四分位間距小于中位數的1/3,成功率>60%結果才可靠。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以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多組間變量差異采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方法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關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2 例慢性HCV 患者在不同病毒載量組別間肝纖維化4 項指標分布情況見表1。肝纖維化4 項指標在不同HCV RNA 病毒載量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54 例慢性HCV 患者在不同病毒載量組別間Fi-broScan 瞬時彈性檢測指標分布情況,瞬時彈性檢測結果在不同HCV RNA 病毒載量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162 名慢性HCV 患者在不同病毒載量組別間肝纖維化4 項指標分布情況[μg/L,M(P25,P75)]

表2 54 例慢性HCV 患者在不同病毒載量組別間FibroScan 檢測結果[kPa,M(P25,P75)]
FibroScan 瞬時彈性檢測值與肝纖維化4 項指標C-Ⅳ、LN、PⅢNP 及HA 均呈正相關(r=0.530、0.340、0.289、0.438,P=0.000、0.007、0.023、0.000),HCV RNA病毒載量與肝纖維化4 項指標及FibroScan 瞬時彈性檢測值均無相關性(P=0.571、0.067、0.232、0.865、0.327)。
經統計分析得出,中國大陸地區根據地理位置不同,抗HCV 抗體流行率也是不同的,流行率范圍為0.32%~6.51%,平均水平為0.91%,而遼寧省抗HCV抗體流行率僅次于最高的省份湖北(6.51%)位居第二(2.88%)[13],遠高出平均水平,形式嚴峻不容樂觀。因此必須提高對HCV 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發病機制的認識,對于在2030 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衛生部門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5]。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演變為肝硬化的中間必經階段,是疾病演變中一個連續進展的過程[16]。HA、PⅢNP、LN 及C-Ⅳ四項指標均屬于細胞外基質,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在肝纖維化的形成及發展的不同時期,血清中濃度也不相同[17]。FibroScan 瞬時彈性診斷技術基于肝臟纖維化與肝臟彈性之間的關聯性,利用切變彈性探測儀對纖維化程度進行瞬時測定[18]。
根據本研究中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發現瞬時彈性檢測結果與肝纖維化四項指標均有良好的相關性,說明瞬時彈性檢測結果可以作為肝纖維化的預測因子[19],而且,美國胃腸病學會臨床指南建議用瞬時彈性檢測結果來評估HCV 患者的纖維化程度[20]。本研究利用血清肝纖維化4 項參數及FibroScan 瞬時彈性檢測兩種手段來評估HCV 患者肝纖維化程度,進而探討HCV RNA 載量與肝纖維化的相關性。結果顯示,HCV RNA 載量與肝纖維化4 項指標及FibroScan瞬時彈性檢測結果均不相關。為了進一步研究HCV RNA 病毒載量與肝纖維化4 項指標及瞬時彈性檢測結果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對樣本進行分組,在不同病毒載量組別間肝纖維化4 項指標及瞬時彈性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由以上結果得出結論,HCV 患者血清中RNA 病毒載量與肝纖維化不相關。本研究的結論與多數學者觀點一致[11-13]。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點:血清中HCV RNA載量不是一個穩定的參數而是波動的;HCV 也可在肝臟以外部位復制,大量的循環HCV 并不總是意味著在肝臟中病毒復制處于更活躍的狀態;肝纖維化是由于構成細胞外基質的各種成分過量沉積所導致,與血清中HCV RNA 載量關系不密切。
本研究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之處,優點是學者們多是通過血清學肝纖維化4 項指標結果來判斷與HCV RNA 載量的相關性[11-13],而本研究除了上述4 項指標外還通過超聲成像系統分析了肝纖維化與血清中HCV RNA 載量的相關性,使結果更加可靠。不足之處是未對患者進行HCV 分型,但是有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與血清中HCV RNA 載量并不相關[21]。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慢性HCV 患者血清中HCV RNA 載量與HA、PⅢNP、LN 及C-Ⅳ及瞬時彈性檢測結果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發現血清中HCV RNA 病毒載量與以上參數均不相關,即血清中HCV RNA 病毒載量不能反映肝臟纖維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