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芳
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部分,是學生在接受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提升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思維品質是人在思維活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及差異,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發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學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并使他們的思維能力等英語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發展(教育部 2012)。可見,培養思維品質與發展語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同等重要。思維品質反映了學生的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與水平(王德春 2003)。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需要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概念,有機結合知識與現實。閱讀教學作為一項能夠深入分析、概括文本,綜合、延伸課內外的教學活動,成為思維品質培養的不二選擇。
近年來,關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思維品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學階段,如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多維度探討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方法(邢文駿、蔡蕾 2019);將教材與教法有機結合,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姜雪、繆海濤 2018);在關注教學、文本與學生的基礎上,探析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策略(葛炳芳、洪莉2018)。而涉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培養的研究較少,如從聯想、邏輯和創新三個方面探討閱讀活動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方式(黃碧慧 2019)。總體來說,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在于: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分析、概括、比較、評價、聯想、創新等能力水平的高低(王薔 2015)。就目前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來看,大多仍停留在對語言知識的記憶及對文本內容的淺層理解層面上,很少涉及文本的深度分析與概括;且長期以來停留在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內容以“知識為中心”的層面上,致使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此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執著于簡單的詞句教學,常常“思辨缺席”,直接影響了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有鑒于此,下面以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Holidays Part A為例,試圖在結合各項思維活動的基礎上,立足篇章整體,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探究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批判性與創新性思維,促進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優化。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推理與概括,并能夠準確、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水平開始逐漸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且其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撐(瞿堡奎 1988)。思維導圖作為兼具語言學習與發展思維的有效工具,能使學生基于語篇話題提取關鍵信息,在分析和概括文本的過程中實現語言與邏輯思維訓練的最優化(吉桂鳳 2014)。
例如,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Holidays Part A呈現了格林先生(Mr.Green)與學生談論中西方傳統節日的場景。在教學之初,教師讓學生觀察、分析課文插圖,以問題激發其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體框架。
T: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in the picture?(引導學生觀察圖片)
Ss:They are talking about holidays.(根據圖片推理出文章主題)
T:How do you know that?(要求確認論據)
S1:Because there are three words on the picture“Happy New Year!”(根據插圖確認論據)
T:OK.What else can you see on the picture?(分析圖片,推斷文章主體框架)
S2:There are some people have a party and eat delicious food.(根據圖片獲取細節信息)
T:So,can you conclude these pictures in two aspects according to your findings?
S3:Holidays and activities.(根據分析內容,概括出文章的基本架構)
T:What other aspects would you like to add in the holidays?
由于學生無法再從課文插圖中獲取更多關于文章架構的信息,教師可要求他們初步閱讀文章,分析、概括出文章中有關介紹文章主題Holidays的其他方面,完善文章的主要架構。在學生初步閱讀文章之后,教師繼續與他們進行問答。
T:Do you know what else about holidays in the article now?
Ss:Yes,it’s time.(根據文本內容,補充文章框架)
T:Good!Now can you read the article again to answer my following questions:
a.How many holidays did they talk about?(歸納文章中的五大節日)
b.Can you tell me the time and activities of Christmas?(以圣誕節為例進行分析、概括)
c.Can you finish the remaining holidays in the article with mind map?(參考圣誕節)
在完成文章主要架構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帶著問題二次閱讀文章,深入分析文章內容,進行簡要概括,目的是鍛煉他們在文章語言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分析與概括技能,推進其邏輯性思維的發展。最后,教師啟發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每一個節日,目的在于使他們能借助思維工具從一般到具體過渡至從具體到一般,交叉訓練其分析與概括技能,發展其邏輯性思維。教師也會給出具體例句(本課句型)作為語言支架,供學生參考。如:Christmas is on the 25thof December,and we usually get some presents and go to parties。
在此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學資源主動觀察、探索文章蘊含的線索,以“分析文章內容—概括文章結構—分析細節信息—概括總結內容”的方式,使他們初步學會分析與概括技能。同時,學生也從傳統課堂“滿堂灌”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在更輕松、更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學會自主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為自身邏輯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批判性思維是指用合適的標準判斷事情,能夠獨立發現、分析比較、評價問題的能力(石蘊玉2016)。結合教學與生活相聯系的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寓教學于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積極思考,以批判的眼光對比文本與生活,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著力于閱讀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提高。
同樣以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Holidays Part A為例,單元會話談論的是有關中西方傳統節日的內容。在教學之初,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會話上面的引言部分,并觀察文章配圖,找出引言與插圖所呈現的三個節日并將其分類,培養學生發現與比較的能力,為后續文章內容的學習作鋪墊。
T:What are the holidays mentioned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pictures?(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S1:Christmas,Children’s Day and Spring Festival.(根據圖片與引言回答問題)
T: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m?(引導學生思考,歸納節日的不同點)
S2:They have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celebrate on different dates.
T:Well,can you tell me other differences?You know,Children’s Day is an international holiday,right?What about other holidays?(通過舉例,引導學生歸類)
S3:Christmas is a Western holiday and Spring Festival is a Chinese holiday.
T:Excellent!Now let’s learn this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is aspect:Western and Chinese.
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初步閱讀對話,并將對話中所涉及的節日根據Western和Chinese分類。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深入閱讀對話,將節日的時間與習俗活動分門別類、逐項列出,以便他們對對話有更清晰的認識。在列出表格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現實生活與文章內容,對中西方節日的優、缺點進行討論。
T:Can you tell me which are Western holidays and which are Chinese holidays?
(學生初步閱讀文本,分類文章節日)
S1:Spring Festival,New Year’s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re Chinese holidays,Halloween is a Western holiday.
T:Great!Now please read the dialogue again to sort out the date and activities of them.(要求學生將各個節日的時間與活動分類)
T:Well,do you know other activities of these holidays?(引導學生聯系現實思考問題)
S2:We can get lucky money at Spring Festival and play“trick or treat”on Halloween.
T:You’re so awesome!Now discuss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se holidays’activities with your partner.(通過督促學生討論中西方節日,比較、評價其優、缺點)
通過學習,學生已基本了解了相關節日的優、缺點。此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正方(中國節日)與反方(西方節日),以“我們應該過西洋節還是中國節?”為題進行辯論,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意識。此外,辯論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辯論結束后,教師讓全體學生針對自己一方的觀點進行總結提煉,幫助他們鞏固課堂學習內容。
從以上教學片段可以看出,教師本著“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理念,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對比—辯論反思—總結提煉”引導學生聯系學習資料與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比中西方節日并進行合理評價,最終以辯論的形式展現出雙方利弊。同時,學生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逐漸養成了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推動了其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創新性思維是指人們聯系已有知識和經驗,綜合發現與獲取新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新課改倡導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以及教學要對學生有意義并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與興趣的理念,教師應確保學生、教材、生活“三位一體”(程曉堂 2011),使學習過程充滿自主創造性,以實現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養成。
仍以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Holidays Part A為例,整個對話內容圍繞中西方傳統節日的日期與習俗活動展開。教學伊始,教師播放歌曲Jingle Bell與《恭喜發財》,讓學生通過歌曲猜一猜本堂課的學習主題,并找出歌曲中所表達的相似之處,以活躍課堂氣氛,導入文章學習。
T:Can you tell me the topic of these two songs?(引發學生思考)
Ss:Holidays.(學生結合之前學習的單元單詞與歌曲回答問題)
T:Do you know the similarities of them?(督促學生再度思考)
S1:Christmas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just lik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T:Nice answer!So,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m?
Ss:Yes!
T:Well,please read fast to answer me the holidays mentioned in Part A chronologically.(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文章涉及的節日)
因教學要與學生個體實際相聯系,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知識,拓寬其知識廣度,接下來,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驗思考每個節日的習俗活動,并整理相對應的節日于時間軸上方;然后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歸納文章中涉及的節日習俗活動。
T:Do you know any activities of these holidays?(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思考節日習俗活動)
Ss:Yes,we can eat dumplings at Spring Festival.
T:Wow,you have good knowledge of holidays’activities!Now read the dialogue carefully to conclude more activities of each holiday and write down them under time axis.
(學生細讀文本,歸納節日習俗活動)
通過仔細閱讀文本與小組討論,學生已大致了解了有關節日的習俗活動。接下來,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根據他們自己的喜好設計出心目中有意義的節日,要求有節日名稱、節日時間與節日習俗活動,并陳述緣由。以下是班級討論結果:
Holiday:Thank-you Day
Date:7thJuly
Activity:have a party,make thank-you cards,help people in need,make delicious food
Cause:To express gratitude to those who’ve helped us and help others who in need.Meanwhile,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 of 7thJuly is similar to“謝謝”.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從實際生活和學生興趣出發,積極創設節日情境,通過“聽歌識曲、代入情境—快速閱讀、提煉框架—仔細閱讀、深入細節—小組討論、創造節日”的方式,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自由聯想,在教師的引導和激勵下自由討論,最終實現知識學習與創新思維培養的“雙贏”局面。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于提升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促進其終身發展的重要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有效地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生活實際,將思維品質的培養與語言內容的教學緊密結合,制訂出科學、有效的思維訓練措施,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提高其思維品質,使他們養成運用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的習慣,并在踐行“學習,就要學會思維”的教學觀的過程中推動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促進其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