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娜
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部統一部署修訂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經過三年全力攻關,于2017年底正式頒布,課程改革進入一個新時期。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與實施,核心素養培養被提上日程。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培養至關重要。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頭戲”,但初中生由于閱讀能力有限,尚未養成自主學習習慣,自主閱讀能力不足,在進行英語閱讀時,收效甚微。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英語名著閱讀,通過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培養其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創造性等,為其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奠定基礎。英語閱讀是一個智慧化的思維過程,借助英語名著閱讀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可以促進他們自主閱讀,還能推動其高效閱讀,促使其英語閱讀水平有效提升。
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要想衡量一個人的思維發展水平,必須通過思維品質指標來衡量。同時,思維品質也是區分個體與個體之間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思維能力等的重要元素(杜莎莎 2019)。在核心素養概念被提出后,思維品質愈加受到學校及各學段英語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它作為核心素養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積極意義。學生的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創造性等(康惠群 2019)。優良的思維品質會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提升能力,以更廣的視角去認識閱讀,認識英語。久而久之,學生被動閱讀的習慣將得到改善,從而增強自主閱讀能力。
引導和鼓勵學生閱讀適合自己能力與水平的英語名著,從而促進其自主閱讀能力、閱讀水平提升。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英語名著頗多,如《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湯姆索亞歷險記》(Tom Sawyer&Huckleberry Finn)、《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海 底 兩 萬 里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等。但學生要讀懂這些名著,必須具備邏輯思維能力。
有的英語名著情節離奇,內容繁冗,篇幅較長,所涉及的人物較多,每一個人物都有相對應的事件,讀者須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否則在閱讀時難免會感覺晦澀難懂。有的學生由于邏輯思維差,在閱讀英語名著時感覺困難,便主動放棄。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將名著的人物關系、發生的事件、主題線索等用思維導圖形式展現。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形成名著閱讀意識,把握名著的篇章結構特征,從而提高理解名著內涵的能力。例如,在教學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時,教師可首先呈現一張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并教會其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讓學生讀完后繪制思維導圖,如“10個月海底旅行事件”“鸚鵡螺號航行路線”等。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以思維導圖為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獲取和傳遞信息,表達觀點和態度,從而達到提升其思維品質的目的。
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養成重在“善于質疑、會質疑、能思考、能批判”(金艷艷 2019)。在初中英語名著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十分重要,這不僅是開展自主學習的前提,還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基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批判、質疑,勇于展示自我,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學生在閱讀英語名著時,往往會遇到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產生的,對于這些一直縈繞在腦海與心中的“疑惑”,學生要主動質疑,尋求教師的幫助,從而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并在初中英語名著閱讀教學中創設批判式討論情境,鼓勵學生融入其中,盡情地思考、討論、發言與表達見解。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簡單樸實的故事蘊含深刻的主題思想和象征意義,很適合初中生閱讀。在初中英語名著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自主提問”環節,讓學生大膽對書中內容、語言等進行質疑。例如,針對書中的這句話“What I will do if he decides to go down,I don’t know.”,很多學生會提出問題“這句話的語法知識點是if引導的什么句型?”該問題雖然簡單,但代表著學生邁出了質疑、批判的第一步。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或者創設批判式的討論情境,如“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的主人公‘The Old Man’最后算不算成功?”很多學生認為他一無所獲,不算成功。但更多學生認為,他挑戰了大自然,磨礪了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充分肯定學生,在激活其思維的同時給其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這樣,對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具有促進作用。
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以及綜合性閱讀水平改善十分有益。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只有使其感受到名著深層次的內涵,使其體驗到名著閱讀的“實在意義”,他們才會主動閱讀、體驗、思考、探索。當然,如果一味地瀏覽淺層次信息,就會與名著的深層精神意義與深刻內涵失之交臂,往往會造成“草草了事,拒絕深思”的結果,這必然是失敗的閱讀(黃麗 2019)。
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
首先,運用問題鏈層層推進,促進學生由淺層閱讀到深層閱讀。例如,在The Old Man and The Sea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由淺入深地設置以下問題:(1)What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2)What does“The old Man”often dream about?(3)How manytimeshastheoldman encountered a shark?Please explain in details.(4)What is the deep meaning of this book?培養學生的深刻性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善于運用問題鏈,逐步引導。
其次,教師可以對內容與主題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以更廣的視角看待名著所彰顯的深層意蘊。The Old Man and The Sea表現了一種拼搏進取、永不言棄的精神,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之相關的拓展性材料(文字、圖片、音視頻、動畫等),讓學生進行對比思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拓展性問題,輔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與理解;還可以讓學生談論自己對主題的看法,鼓勵其進行深刻性思考。
英語名著一般篇幅較長,教師可以精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者片段進行集中教授,傳授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策略等。教師不僅要善于傳授精讀、細讀、做摘抄、做批注、繪制思維導圖、理順結構脈絡等名著閱讀方法,促進其自主閱讀,還要善于挑選精讀片段,訓練學生的限時閱讀能力,培養他們思維的敏捷性(李宇生 2019)。
英語名著閱讀是為學生的思維發展與閱讀水平提升服務的。限時閱讀不僅要求學生有恰當的閱讀方法,確保閱讀質量,還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具備敏捷的思維,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協調好讀的方法、速度等。
例如,在The Old Man and The Sea的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老人捕獲馬林魚,并在返回時與鯊魚作斗爭,最終馬林魚被鯊魚搶走”這一部分作為限時閱讀的素材,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讀完。當然,在閱讀之前,教師要“授之以漁”。對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這種故事類文本,教師要鼓勵學生關注文本的結構與脈絡,使其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敘事的六要素,并對整個事件有大致的理解。限時閱讀對于訓練學生自主閱讀的速度,提升其閱讀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在限時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能夠得到有效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學生思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思維品質。創造性思維即求異思維、創新思維,具體表現為學生可以獨立閱讀、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與解決問題。這種思維的獨創性、新穎性特點較明顯。初中生只有具有較強的閱讀創造力,才能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能力。在初中英語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比較復雜的英語名著難度較大,而一些簡單的故事類文本更適合他們閱讀。故事類名著有清晰的脈絡、完整的結構、深刻的人生哲理,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復述故事內容、續寫、改寫敘事類名著是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有效方式。由于個體不同,思維特點不同,無論是復述,還是改寫與續寫,都需要學生對名著文本進行創造性加工。特別是續寫與改寫,更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生讀完Tom Sawyer&Huckleberry Finn之后,教師可以挑選其中的一些內容,讓其進行改寫。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合理地想象,進行個性化續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閱讀淺層信息的訓練,而不強化學生對語篇的深層理解;只關注閱讀做題技巧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導致學生“為任務而閱讀”的被動閱讀形式。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途徑有很多種,引入英語名著閱讀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式。教師要精選名著閱讀材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主動閱讀、自主閱讀,使其提升思維品質和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