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要樹立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利于提高語言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方式和方法。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拓展英語學習領域,優化教學手段帶來了機遇。微信是一種集圖片、音樂、文字、語音、視頻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交流工具。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教學輔助軟件,既能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著力在聽、說、讀、寫等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實微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創設出新穎、高效、有趣的教學模式。
微信受眾廣泛,操作方便,已經成為當下人們使用最廣泛的交流平臺之一,一個二維碼,一個特色名,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已成為經營自我、展示自我、宣傳自我的主流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建立教師個人、學生個人、教學班級的公眾號,使微信公眾號成為另一個教學陣地,使其既能夠成為學習資源、教學資訊和學習方法的“集聚地”,又能夠成為師生互相交流、教學相長、彼此交流的“新課堂”。英語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和交流工具,聽力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英語聽力訓練是一個需要長期強化、不斷鞏固的過程,其既需要豐富的資源,又需要有效的指導,更需要適宜的方法。傳統聽力訓練因資源較少、內容較枯燥、形式較單一而難以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利用微信公眾號的線上錄音、線上播音、音頻播放功能,能有效幫助學生在“磨耳朵”的過程中提升聽力水平(張肖然 2018)。
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建立了“聲動英語”個人公眾號,一是通過教師示范的方式,將譯林牛津版初中《英語》的所有課文進行了朗讀,讓學生在有聲的世界中感受教師的示范和引領。二是有效整理網絡資源,選取適當的聽力資源,指導學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語。隨著公眾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高品質的英語公眾號應運而生,教師可以將其中有價值的資源轉載到班級或者個人的公眾號,亦或個人朋友圈,為學生在課余時間提供聽力訓練的素材,也可以將優秀公眾號中的資源進行整理、歸納,在提煉選擇、刪繁就簡中挑選出最適合學生的聽力資源。三是選取TED演講中的優秀篇目、“哈利·波特”系列原版電影的部分內容,推送到公眾號中,這些作品內容優質、詞匯豐富,且語言貼合生活化表達,具有極強的生活性,可以作為學生課余時間聽力訓練的內容。立足課內,聯系課外的聽力訓練方式,夯實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豐富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素材,提高了學生英語聽力訓練的積極性。教師通過設立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創建了聽力訓練專區,在聽力訓練專區,通過個人示范朗讀、播放課文朗讀、引薦經典篇目朗讀、播放優秀的英語流行歌曲、選播經典電影選段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習眾多的英語經典篇目,提高練習聽力的興趣,從過去的“要我聽”變成“我要聽”,從而大幅提高英語聽力訓練的實效性。
創建高活躍度知識型、學習型社群成為當下微信社群發展的趨勢。微信群已成為家校溝通應用最廣泛的方式之一,諸多教師以微信群作為家校溝通的新方式。教師可充分利用微信的群功能,使之成為英語學習的“新陣地”。微信群具有語音、視頻、傳送文件等功能,極大地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教師可利用微信群的這些優勢和特點,讓學生在微信群中提升“說”的功夫,切實增強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劉燕飛 2019)。
如,在利用微信群提升“說”的能力的訓練上,教師采用三層推進的方法:第一層,提升學生的規范朗讀能力。學習新課文前,教師會要求學生在公眾號上先反復聽,做到熟練掌握文章的生詞的讀法,讓學生按照課文提供的范例進行模仿朗讀,朗讀后將作品發至微信群,教師和家長共同點評,依托微信群的預習熱身環節,既能節約時間,又能夠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因為為了在微信群中呈現最佳效果,學生會格外注重提升預習質量。第二層,完成課文學習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背誦每一篇課文,在背誦中要注意語調、語速和語音等,并讓其以拍攝視頻的方式將自己的背誦情況發送到微信群。師生每次共同評選出3名“課文背誦之星”,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形成記憶。第三層,每個模塊學完后,利用周末的晚上,組織開展“英語沙龍”活動,圍繞模塊的學習內容,由教師給出話題,學生聯系文本展開討論,將個人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觀點和補充發表在微信群。之后,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點評,以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和表達觀點的能力。從預習到強化,從復習到鞏固,從拓展到延伸,經過三個層次的訓練,夯實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提高了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微信群為師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搭建起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學習的“橋梁”,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微信群中的語音功能,通過課前讀、課后背,以及模塊結束后討論的方式,提升了學生“說”的能力。微信群成為師生之間學英語、說英語的交流空間,極大地彌補了課堂時間有限,對朗讀指導不夠,背誦檢查力度不大,討論探究時間不夠等的不足。同時,在微信群中,學生可以隨時進行交流和展示,為了在眾多家長面前有更好的表現,他們往往比平時更認真和投入。同時,家長監督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實效性。
《課程標準》規定語言知識由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五個部分組成。語言知識的習得需要借助多種方式和內容,其中閱讀能力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閱讀水平的高低一是取決于詞匯量的多少;二是取決于文章閱讀數量的多少(徐海霞2018)。而詞匯量和閱讀量的積累都需要長期的訓練。初中生已進入學業負擔比較重的時期,課業壓力相對較大,平日自主閱讀的時間較少,即使教師作出規定,也有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可利用公眾號的推文功能選擇與文本接近,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文章,指導他們進行課內外閱讀訓練。
如,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6 Reading 2 Birds in Zhalong教學為例,教學前,教師將本堂課的重點詞匯整理后,設計成導學案,提交到微信公眾平臺上。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導學案中補充設計了開放題型“Why do we need some place to protect birds?”學生預習課文后,完成了導學案提供的單詞檢測,并對開放性問題作答。利用微信平臺,教師以導學檢測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了預習指導,為課堂教學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利用率,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及時提交功能,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教師通過微信平臺的后臺統計數據,可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微信平臺的后臺功能幫助教師完成了批閱工作,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微信平臺能幫助教師完成閱卷工作,但教師還要留意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利用數據統計功能統計每次作業的完成情況,形成曲線圖。對于開放性試題,教師要親自批閱,發現其中存在的語法和結構方面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作文是檢驗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中考試卷中,作文占較大比例。寫作需教師長期不懈地堅持指導,需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練筆(諶曉梅2016)。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課后作業又堆積如山,寫作訓練往往成為“空中樓閣”。因此,學生的寫作大多言之無物,內容空洞,甚至還存在用詞和語法上的錯誤。針對此問題,教師可利用微信公眾號,發揮線上交流平臺的及時展示、溝通等作用,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指導,提升其寫作能力。
如,在教學完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Friends Task My best friends后,教師布置了以He/She is my good friend為題的寫作作業,要求學生運用與所學課文緊密相關的知識完成寫作。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向學生提供了寫作模板。學生在模板的引領下完成了作文,并進行提交。教師經過批閱,選取了優秀的作文刊登在教師和班級的公眾號上。發布后,教師引導學生以讀者身份在文章的評論區內進行交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他們紛紛留言,生生、師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小小的評論區成為寫作學習、交流和指導的平臺。學生的英語作文被刊登到班級或者教師的公眾號上,對其而言是榮譽,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為呈現更好的作品,他們會不斷積累寫作詞匯,提升寫作技巧。教師除將學生的作品發表在班級或個人的公眾號上之外,也可鼓勵有寫作愛好的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公眾號,支持和帶動其在個人公眾號上多發作品。這樣,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為他們的成長積累寶貴的知識和精神財富。
互聯網+英語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平臺,如教師可巧用微信提升教學實效。教師要善于使用新媒體、新工具,不斷開拓英語教學的新方式,創新英語教學方法,使英語教學呈現新氣象,展現新氣息,為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搭建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