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香山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核心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閱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實際。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能夠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及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主要能力。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素養,對學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一般是在家庭和學校中形成的,然后通過自身不斷完善和改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舉措,也是使學生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1997年,我國提出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項目,2003年,提出對核心素養概念的相關要求。我國部分研究者表示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應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其中包括學生的個人發展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具體而言,學科核心素養應包括知識、應用技能和品質等。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將這三個方面融合起來,同時考慮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價值。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對具體情境的綜合考慮。除此之外,還應對語言的思維和社會含義進行思考。文化意識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西方文化,尊重文化差異。思維品質包括辯證思考能力和邏輯分析判斷能力。學習能力是指學生能夠積極適應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章,掌握字、詞、句的含義和文章大意,熟練掌握文章涉及的語法知識,總結文章的邏輯結構,并學會遷移運用。課后,教師應布置一定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并將知識熟練運用。例如,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文章內容;編制劇本,并在下一堂課進行角色扮演。通過以上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最終提升語言能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閱讀內容和文本的背景知識,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選取教學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文章的背景,盡量選取能給學生正能量的內容(葛建華2017),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另外,任何一門課都不應局限于課本知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選取西方權威媒體的文章,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比較中西方文化異同,尊重文化差異,培養文化意識。
在備課時,教師應對閱讀課進行三個階段的差異化設計。在課前,教師應選取一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或者是學生應該了解的素材進行教學設計,并提出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巧妙運用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文本,并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問題,然后小組合作討論問題。在課后,教師應讓學生就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針對問題進行創造性思維。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一是指導學習方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略讀,即從文章標題、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讓學生找出文章的關聯詞(如表因果、遞進、轉折、概括等關系的詞),了解文章的行文結構;再次,讓學生勾畫出文章中的重點句型和短語,夯實基礎;最后,讓學生畫出文章中的語法知識,試著總結語法結構。這樣,學生能夠有序、科學地了解閱讀技巧,掌握并積累大量的閱讀素材。
二是講授應試技巧。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應試技巧傳授給學生,即在完成閱讀理解題目時先了解問題,再針對性地閱讀文章。閱讀理解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有可能涉及國外的風土人情、傳統文化等,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積累和學習。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還存在如下問題:
1.教學觀念落后
教學觀念落后會導致學生的練習模式落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單詞和詞組的教學,而忽略了語法和句子結構的教學,且不能從文章整體深入解讀文章,習慣在粗略的翻譯教學之后就讓學生完成課后習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深入了解文章。
2.教師主導性太強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現象非常嚴重,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股腦兒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這樣的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走程序,使得學生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機會,難以提升閱讀能力。
針對以上問題,下面提出針對性措施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1.實踐拓展與課本相結合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教材內容,還要積極進行實踐拓展,將實踐拓展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例如,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課外內容,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提出問題并進行分組討論,最后解決小組討論后依然存在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還能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2.運用情境教學策略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視頻等,營造逼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開展角色扮演等活動,從而提升其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英語演講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演講。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開展專題討論
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專題活動,挖掘人物的品質,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有關名人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思考成功的內在因素并開展專題討論。在學生討論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將名人的優秀品質遷移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從而提升思維品質。
4.精選閱讀題材
不同題材的文章有著不同的特點,如科幻類、文化類和情感類等不同題裁的文章有著不同的特點。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選取閱讀內容,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文章特點,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然后,教師還應結合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技巧教學,從而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表現手法和邏輯結構。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重要參考選擇閱讀題材,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程度,使其積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拓展思維能力,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5.實行分層教育
分層教育模式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模式,分層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卜洪超、石安平2017)。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第一步對文章進行通讀,第二步對文章進行熟讀,第三步對文章進行情感、結構等分析。這樣循序漸進地教學能夠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別。如果進行統一教學,可能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覺得滿足不了需求,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覺得過于吃力。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分層,第一層是閱讀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第二層是一般的學生,第三層是基礎薄弱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第一層學生在不同場景中運用語言,要求第二層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夯實基礎,要求第三層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掌握基礎知識。
6.保障輸出效果,促進閱讀技巧合理使用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講授完教學內容后布置多樣化的作業,讓學生合理運用閱讀技巧,保障輸出效果,提升綜合能力。輸出實際上是掌握知識的延續。在課后,教師應設置多樣化的話題讓學生進行選擇,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讓學生在課后閱讀遇到困難時及時求助,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要想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必須重視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閱讀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