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輸出形式,寫作是衡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標準,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一種語言技能。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寫作教學意識,忽視寫作訓練和寫作指導,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強,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以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的支架理論教學,能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技能訓練和學習過程,與學生的發展規律相符,深受教育界和語言學界的關注,所以將其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支架原本是指房屋建筑中搭建的腳手架,將其引申至教育教學領域則是指教學方式。支架理論作為一種教育指導理念,是在“最近發展區”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近發展區”是指潛在發展水平與實際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其中潛在發展水平指的是通過與能力強的同伴進行合作或通過成人的指導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成人要充分了解學習者現有的及潛在的發展水平,對兩者之間的距離加以明確,進而為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幫助或搭建有效的支架(單偉2018)。另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建構需要在一定情境下進行,以他人的幫助為前提,利用人際間的交流協作活動加以實現。支架式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搭建步驟包括情境創設、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等,其中情境創設主要是將學習者帶入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索是學習者在同伴或教師的引導及幫助下進行獨立探索、自主學習,以獲得預期結果,提高學習水平;協作學習是教師要求學習者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與協商來拓展、深化所學知識,實現意義建構的目標;效果評價是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依托,提出挑戰性強的語言任務,對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檢測。可以說,支架式教學能立足于學習者的實際需要,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當學習者的能力有所提升時撤去幫助。
在將支架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科學搭建學習支架,并在具體執行環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其能自主構建知識框架,實現知識意義的建構目標。用于英語寫作教學的支架主要包括:
1.工具支架
教師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PPT、多媒體、電子白板、Flash動畫、BBS等工具,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時培忠2018)。如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What to learn in senior high school”的英語作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與其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寫作要點,實現抽象知識的具體化。
2.問題支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的載體,將問題支架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活動,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自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給想要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造成了很多不便。這意味著,中國學生也被卷入了中美貿易大戰。教師可以讓學生寫關于此方面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內容,主要有對美簽證推遲的文件相關圖片、一部分學生被研究項目拒之門外的圖片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將要留學美國的學生的直接影響。接著,讓學生談一談“Why do Chinese students planning to study abroad are looking for alternatives destinations when caught in the US-China trade war?”(為什么中國留學生在陷入中美貿易大戰后,還在積極尋找其他的留學出路?),并建構以下問題支架:“Is US safe for Chinese students as it was?Do they have trouble in applying for research projects? What has the President done to the visa duration of students?”基于此,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為清晰明了,寫作內容更具有說服力。
又如,在當代社會,鍛煉身體成為全民都在做的事情,而且人們喜歡帶著手機散步,喜歡用微信曬步數,這種行為不僅能提高鍛煉身體的積極性,還能實現長久鍛煉。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這一內容為主題展開寫作,如主題為:“Why do many people prefer to share numbers of footsteps through We Chat?”(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微信曬步數?)。這一主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一些學生能回答,但一些學生不知道寫作從何入手。這時,教師還可以創設以下問題支架:“Does it get us a lot of appreciates?”(它能讓我們獲得贊譽嗎?)“What benefits does it have for our social life?”(它對我們的社交有好處嗎?)“Can it monitor our exercise?”(它能監督我們鍛煉嗎?)這些問題很自然地讓學生聯想到很多原因導致“人們喜歡用微信曬步數”這一現象。通過這些問題支架的設置,學生對接下來的寫作便充滿了信心。
3.建議支架
學生在英語寫作學習中會遇到一些障礙,這就需要教師立足實際,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很多高中生對以下問題有疑惑:“國外大學認可中國的高考制度嗎?如何提高高考的國際認可度?”有學生這樣問:“(1)What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2)What effects does it have on those planning to study abroad?(3)In order for Gaokao to be better received globally,what efforts need to be made?”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要耐心、仔細、認真地回答。主要可從以下方面來回答,如考試形式多樣化、考試科目可供考生自由選擇、考試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國際接軌(李愷2017)。
搭建完支架后,教師應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科學創設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如活動、比賽、問題、游戲、實驗、音樂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習得相關經驗和知識,準確理解知識的意義與價值。由于學習屬于動態化的過程,學生在不同階段所學習的知識也不同,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互動和分享是情境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所創設的學習情境時要做到:(1)及時給出范例,使學生了解相應的支架;(2)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相互交流思想,在此基礎上學會獨立思考、分析、表達、評估(楊冰姿2017)。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必須對學生有所了解,設計符合學生個性且具有挑戰性、趣味性的活動,充分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促使其有效掌握知識框架體系。
自主探究是引導學生吸收、內化知識的重要手段,可分為合作探究和獨立探究。合作探究主要是指采用小組形式進行咨詢與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分享觀點、激活思維、拓寬視野,切實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自主探究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效指導、啟發學生,如將類似的過程和概念進行顯示或介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在學生探索知識的環節,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適時進行指導和建議,并逐步減少指導,由此過渡為學生對知識的獨立探究,實現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的目的(許亞2016)。如針對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要求其能清楚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及時修改常規錯誤,尤其是時態錯誤和單詞拼寫錯誤,對句子進行調整和潤色,強化自身寫作能力;針對寫作基礎扎實的學生,要求其在寫作中多使用長難句或精彩的長單詞,在作文開頭與結尾采用出彩和凝練的語句,使作文層次有所提高。總而言之,通過學習內容的討論、沖突的解決、推理認知的闡明,學生能充分理解、掌握所學知識,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例如:在學生寫關于“高中是否應該實行封閉式管理”的主題作文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或適時引導,如關鍵詞“Lim it freedom”、關鍵句“Lack the ability to affect or control”和“Have little chance to get in touch with”等。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寫作中恰當使用過渡性的詞語,如on the other side,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first,then,after等,以便段落之間或句子之間的銜接更為巧妙、自然。
作文評價是英語寫作教學的關鍵環節,可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內互相評價。其中小組內互相評價作文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在此之前應引導學生對評價的規則加以明確,學習同伴作文中好的句型表達及用詞,準確找出作文中的錯誤。當學生完成互相評價后,教師應在課堂上展示一兩篇優秀作文,對其寫作格式、寫作內容進行點評,鼓勵學生使用好詞好句,學會遣詞造句;同時對小組內互評結果進行點評,查看學生互評是否科學合理。在課后環節針對課堂上的情感狀況及學習狀況,學生要主動填寫教師設計的學生課堂自我觀察評價量表,進行小組內評價和自我評價,然后由教師進行作文批改和評價。
第一,動態且全面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學支架的搭建而言,其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就是全面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教師要綜合考查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情況、寫作情況等,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加以確定,然后科學設定目標學習水平,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提供其學習所需的概念框架,以促進其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李鎧樂孜2016)。除此之外,由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始終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因此,教師要對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能力水平進行準確把控,動態掌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斷調整和完善所搭建的學習支架。
第二,適度、適時搭建多樣化的學習支架。教師只有適度、適時搭建豐富多樣的學習支架,才能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的目標。在適度方面,學生剛開始寫作時需要較多的學習支架支撐,但隨著寫作水平的逐步提高,支架會慢慢減少;在適時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應對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學習需求進行及時把握,找準時機,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同時有效掌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動態變化過程,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寫作水平及時變通。另外,學生在英語寫作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即便是同樣的課堂,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同,所以教師需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具體需求,為其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支架。
第三,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能力和習慣。考評學生英語寫作水平不只是對其寫作能力的考量,寫作習慣和寫作興趣在提高寫作水平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支架理論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習慣和興趣的綜合提高,通過實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有機結合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引導與糾正他們日常的英語寫作和閱讀習慣,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并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及能力。
第四,逐漸撤出支架,提升寫作能力。學習支架搭建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快速提升。教師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活動時,若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可逐漸撤去學習支架,適當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藍山鈁2015)。由于支架的搭建與撤除過程具有動態性特點,因而教師要認真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變化與寫作情況,一旦發現學生達到預設的寫作水平,就要及時撤出支架,為學生的知識意義構建提供更多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能及時撤出支架,極易造成學生過度依賴學習支架,不利于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用支架理論指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英語素養。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恰當運用支架理論,注重支架的搭建、情境的創設、自主探究及效果的評價,充分意識到支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