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大英縣人社局堅持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和勞動關系“四位一體”,做優、做實、做好人社服務。今年以來,走訪摸排全縣130 余家企業,建立企業需求清單,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建立引才聚才激勵機制。多渠道發布政策信息,鼓勵各類人才服務中介機構及個人積極引才薦才。圍繞化學新材料、文旅產業等支柱產業需要,公開發布“3+1+1”現代產業人力資源需求目錄,涉及崗位500 余個,成功引才200 余名。推薦2 人成功入選“遂州英才千人計劃”且順利獲得“遂寧市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托舉,3 人入選全市第五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建立育才留才用人機制。育才方面,鼓勵企業與高校、專業機構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合作,打造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培訓“鏈條”向校地企三方延伸,為企業培養人才提供服務。大英縣中職校與四川盛馬化工、遂寧品信、四川文旅3 家企業達成校企合作意向,與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九洲技師學院等5 所高職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實行五年貫通制培養專職人才222 人。根據全縣產業特點和企業用工需求,充分發揮企業自身資源優勢,以企業員工技能提升培訓為著力點,以新型學徒制培訓為突破點,合理設置機械操作、數控等10 余個培訓工種,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9 期3545 人。留才方面,建立引進人才成長跟蹤反饋、重點人才重大事項直報機制,持續加大人才發展投入,認真落實人才綠卡、聯系服務專家人才等制度,為人才發展提供舒心環境。已完成65 套人才公寓裝修,5 名企業高層次人才入住。發放人才綠卡17 張,為12 名高層次人才發放2019年生活補貼和安家補貼6 萬余元。印發《大英縣專家人才療養工作實施辦法(試行)》,舉辦大英縣高級專家國情省情研修班暨專家人才療養活動,不斷增強專家人才的榮譽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招聘宣傳多點發力,解決企業“用工難”。線上制作招工視頻音頻在各網絡平臺滾動推送,采取門戶網站推薦、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全面推介企業用工需求,引導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線下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結合張貼海報、拉橫幅、發放招工簡章等方式,實現復工復產企業和待業勞動者面對面、零距離的互動,促進重點人群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招聘活動50 次,動員2 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企業輸送勞動力,發布70 余家用工企業3350 余個崗位需求信息,幫助1950 人成功入職。
惠企政策多面發力,解決企業“資金難”。主動與行業主管部門、創業協會等服務團體對接,深入了解在孵企業、創業者的發展規劃和貸款需求,開辟“綠色通道”,“一對一”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方案。發放小微企業擔保貸款1 家200 萬元,創業擔保貸款1100 萬元。已為全縣300余家企業免征社會保險費1724.9 萬元,幫助1 家企業成功申報社會保險費緩繳。緊抓政策落實和服務關口,落實政策服務專員,對符合條件、核心要件齊全的企業實現“最多跑一次”。已發放穩崗補貼59 家144.81 萬元、階段性困難企業補貼6 家146.15 萬元、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3 家1.1 萬元。
著力規范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加強企業用工服務,督促企業落實職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制度,深入推進勞動合同制度,指導督促企業合法依規進行裁員。指導3 家企業規范員工手冊和規章制度、2 家逐步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開展勞動合同制度宣傳20 余次,對20 余個在建項目進行勞動合同服務指導,補簽勞動合同1500 余份,公開發布企業經濟性裁員報告辦事指南。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專項執法行動,檢查用人單位19 家,退還勞動者中介費1500 元。
著力規范農民工欠薪案件源頭治理。組織召開2020年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任務。加大對欠薪企業日常巡查檢查力度,約談欠薪嚴重的項目負責人,確保清欠的同時不發生新的拖欠,推動治欠保支六項核心指標落實到位。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專項宣傳,制作維權告示牌40 余個、宣傳展板40 余個,懸掛標語60 余幅,發放宣傳資料18000 余份,追回應得勞動報酬400 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