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成都市大邑縣人社局堅決落實各項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政策,促進了全縣就業形勢穩定、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和諧穩定。
全縣社會從業人員35.17 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18.73 萬人,2020 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723 人,就業供給總量保持相對穩定。公共人力資源機構為403 家用人單位發布6530 個崗位,求職登記4725 人,就業崗位供求狀況保持在合理區間。累計開展技能提升培訓31 期,培訓1933 人,發放培訓補貼286.98 萬元,就業質量顯著提升。
截至10月,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分別達15.9 萬人、21.1 萬人、5.8 萬人、6.7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7.34%。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將全縣1 萬余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納入養老保險范疇。
近年來,公開招聘事業單位人員516 人,評審通過初、中、高級職稱8441 人,建成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19 個,組織1000 余家企業參與各類大型招聘會130 余場,累計培育各類高端人才154 人、團隊9 個,新引進本科學歷以上緊缺人才1330 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24 人。
創新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全縣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6.5%,勞動糾紛調解成功率為71%,勞動爭議仲裁結案率為92.7%。全年受理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15 件,為勞動者追討工資待遇(含工程款)129.02 萬元。
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為1518 家企業返還穩崗補貼4423.62 萬元,穩定5.5 萬余個就業崗位,保持了企業用工穩定,防范了失業風險。實施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紓困行動,累計幫助2743 戶市場主體減免三項社保費1.84億元,及時紓解各類市場主體資金壓力,助推復工復產。
統籌規劃,建成1 個縣級服務網點和98 個鎮(村)級服務網點,人社基層服務網點標準化率達100%,“15分鐘便民服務圈”初步形成。健全完善跨業務、跨部門協同機制,打造全鏈式共享機制,進一步提升人社公共服務效率。目前,共有95 項人社公共服務可一網通辦,群眾滿意度上升15%。
率先啟動“技能大邑”建設,主動融入大邑縣文體智能裝備、文博文創、運動康養三大產業功能區,分領域設置高端設備操作維護、機械加工裝配等4 個培訓主題,累計投入資金1500 余萬元,完善高技能人才基地配套設施。2017年以來,累計開設精品培訓班41 期,為天邑康和、祥業機械、海螺型材、交大普爾等企業輸送技能人才3365 人。
抽調業務能手組建宣講團,先后30 余批次深入園區、企業宣講惠企政策,實現重點企業全覆蓋,企業政策知曉率全面提高。建立輪訓、集訓、自學三級聯動培訓機制,持續開展政策法規、業務經辦等培訓13 期,培訓100 余人次,提升了人社服務水平。開展人社服務“好差評”工作,重點關注企業對現階段政策的感受和訴求,開展實施效果評價,不斷改進完善政策設計和提升加檔服務能力。
精準編制發布《大邑人才白皮書》,緊扣重點企業,涵蓋300余類職位需求,引導各類人才高效精準配置到產業、行業、崗位,將人才資源與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匹配對接,強化企業發展智力支持。加強柔性引才和本地培養,分10個領域體系化推進“大邑智庫”建設,柔性引進46 名知名專家人才,新培育專家3 人。改進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施企業自主評價企業人才,20 名人才經企業認定后納入大邑人才計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