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鑫
伴隨著人本主義的發展,研究者們紛紛注意到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的影響。焦慮感已經成為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主要障礙之一。但目前焦慮感對小學生英語口語習得影響的研究并不多,很多農村小學生不敢大聲說英語,害怕說錯的焦慮心理成為其口語學習的“絆腳石”。現階段,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普遍令人擔憂。所在學校一項關于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現狀的調查顯示,41.73%的學生表示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如打招呼、問路等;22.83%的學生表示完全沒有辦法與別人用英語交流,基本的打招呼都不會;29.92%的學生表示勉強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僅有3.94%的學生表示能用英語進行比較復雜的交流,1.57%的學生表示用英語進行任何方面的交流都毫無壓力。大部分學生表示在進行英語口語交流時有焦慮心理。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口語焦慮感?本文將從教學實踐經驗出發,探尋克服英語口語焦慮感的方法。
英語口語焦慮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能否進行英語口語交流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慌、不安的情感反應或心理不適應。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焦慮對外語學習會造成負面影響,即妨礙性焦慮(debilitating anxiety),主要包括一些妨礙學習的不良情緒,如害怕、畏懼等(周丹丹2003)。輕度的英語口語焦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重度的英語口語焦慮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不利于他們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農村小學生在進行英語口語交流時產生焦慮感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環境因素
首先,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農村學生家長認為英語不是一門重要科目,認為孩子只要學好數學、語文就好,導致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其次,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缺乏有效的監督。以調查的一所農村小學為例,49.61%學生每周大約花一小時時間練習英語口語,32.40%的學生表示每周不會花時間練習英語口語,不足20.00%的學生每周閱讀英語的時間超過兩小時。而在調查的學生中,有25.2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總體看來,學生課外練習英語口語的時間很少。再次,教學評價側重筆試成績而忽略口語表達,導致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差,不敢開口,產生焦慮感。
2.教師因素
雖然現階段“以學生為主體或以學生為本”成為教師教學始終貫徹的理念,但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是造成學生英語口語焦慮感的重要因素。很多英語教師上課方式比較呆板或模板化,過程單一,對待學生的錯誤嚴加斥責,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甚至造成學生厭惡學習英語口語,久而久之,產生口語焦慮感。
內部因素主要是指學習者自身因素。缺乏自信是引發學生英語口語焦慮感的又一重要原因。農村小學生平常很少用英語交流,加之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且自身缺乏自制力和自我約束力,很少練習英語口語;由于性格差異,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膽小懦弱,加上知識儲備不足,對自我能力的評價過低,不敢開口(管海方 2018)。即使開口了,也會頻繁停頓,表達不流暢。另外,很多學生擔心說錯會被人嘲笑,拒絕開口說英語。筆者調查發現,22.83%的學生擔心會說錯,所以不敢開口說英語;53.54%的學生擔心說錯被別人嘲笑;23.62%不擔心說錯。整體看來,學生產生口語焦慮感的原因是不自信、害怕出錯和被別人嘲笑。因此,只有了解清楚學生產生口語焦慮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到解決途徑。
家長要改變錯誤的觀念,讓孩子知道英語的重要性,鼓勵他們不僅要學好語文、數學,還要學好英語。英語是一門應用型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練。因此,家長要督促孩子大膽開口說英語,并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多朗讀、背誦課文或簡單對話;也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如微信打卡朗讀,實時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監督。例如,有一個學生只會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根本不敢開口說完整的英語句子,于是每天堅持背誦學過的英語短文和對話,一個學期后,她的英語口語能力提高了,可以自如地用英語進行對話,從而克服了英語口語焦慮。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英語課堂,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并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式提問,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以聽導說,注重原聲語言的輸入,培養學生標準的語音語調。
其次,教師要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結合所教內容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練習英語。例如,在教授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時,教師就可以創設餐廳、食堂、食物等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掌握食物的單詞和就餐的相關用語。假設在KFC,可創編以下對話:
Waiter:Hello,children!What can I do for you?
S1:Hi,I’d like some hamburgers.
Waiter:What about you?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S2:I’d like some juice.
Waiter:OK,here you are.
真實情境可以緩解學生用英語交流時的焦慮感,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最后,教師要適時鼓勵學生,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并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甚至頒發小禮品,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對于口語出現錯誤的學生,這樣做既能呵護學生的自尊心,緩解其焦慮情緒,又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他們說英語的自信心。
學生要有不怕說錯,說錯就改的心理。說錯一遍、兩遍、三遍沒關系,重要的是最后能說好。關鍵是學生要正確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焦慮、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原因。另外,學生之間要加強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與同齡人一起練習,克服焦慮感,增強英語口語自信心;要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各種課堂活動,如朗讀短文、角色扮演、故事復述等;抓住聽說的機會,模仿標準發音,努力提升英語口語能力。課后,學生要每天堅持打卡朗讀或背誦,積極參與學校舉行的各種英語口語比賽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比賽、“英語角”等。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過程中出現的焦慮情緒不利于其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流,也不利于其掌握好英語這門語言。家長、教師、學生必須正確認識這種焦慮情緒,重視英語口語。家長要積極督促孩子練習口語,多說、多練;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創設真實情境,培養每個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學生要勇敢、自信地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會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