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浙江 海寧 314408)
人類社會、區域經濟深化發展和文化交流發展緊密相連[1],隨著對外開放持續深入,中日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對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積極影響。中國東北部是東北亞地區的組成要素之一,要深化把握中日文化交流、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全面推動中日文化交流,加強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合作以及發展,構建區域人文和諧的發展環境,在中日文化交流過程中客觀呈現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高度。
隨著人類社會深化發展,文化的范疇也在不斷延伸、擴展。作為科學術語,文化是很多學科發展中研究的對象,比如,人類學、文化學、語言學、心理學[2],在不同學科作用下,文化的內涵、外延都是特定的。當下,學術界將文化歸納為兩大類,即廣義文化、狹義文化。廣義文化就是人類社會不斷實踐中各方面成就的總和,是人類通過腦力以及體力兩大層面勞動創造的所有的物質以及精神財富。狹義文化就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呈現的意識形態,和人類社會生活多個層面有著較大的聯系,比如,道德風范、哲學宗教、文學藝術[3]。從本體屬性的角度來說,文化范疇有了全新的變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都包含其中。
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經濟深化發展都和文化交流有著某種聯系,自1972 年以來,中日邦交日漸正常化,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極大地促進了彼此文化發展,對兩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力量。中日學者大都認為中日文化交流以及發展變化和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有著重大聯系,對兩國的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發展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在此過程中,中日文化交流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3 大階段。1972—1982 年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初級階段,其中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標志中日邦交的正常化[4],譜寫了中瑞兩國日后友好往來的新篇章。1978 年,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同時鄧小平還進行了訪問,極大地促進了中日兩國關系的長期友好發展。在這一期間,中日兩國政府部門之間還簽署了很多的協定、協議,體現在航空、海運、貿易、文化交流等方面[5],隨著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兩國互訪的人數日漸增加,兩國貿易經濟持續增長。1983—1992 年屬于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期。在一時期,中國的沿海城市不斷對外開放,掀起了一股對華貿易、對華投資的浪潮[6]。與此同時,隨著經濟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中國在市場關系調整、外向型經濟發展等方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日本的發展經驗。由于受到多層面因素影響,日本的經濟屬于低增長,而文化以現代化工業文明的形式不斷傳入中國,為其更好地朝著現代工業文明方向前行提供了關鍵性的保障。此外,1993 年至今屬于中日文化交流的發展期。中日兩國在文化層面的交流屬于常規交流,在這一階段,戰爭認識、東海油氣田開發、釣魚島等問題不斷呈現[7],但中日兩國在經濟以及文化兩大層面的往來并沒有間斷,中國是日本這一國家深化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也是其第二大的貿易伙伴;日本是中國發展中重要的外資提供國,也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隨著中日兩國之間的聯系、合作等不斷加強,很多方面的關系也有了質的變化,比如,政治、文化、經貿,在文化交流日漸深化過程中中日友好基礎得以加固,對和平共處、互利合作等實現埋下了伏筆。
從三大發展階段的視角入手,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體現在多個方面。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以及影響的契機,這是因為在改革開放浪潮中,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不斷增加,學習、引進了日本很多先進的文化、文學藝術、經營管理經驗,包括現代技術、發展模式等[8]。中日文化交流以及影響和東北亞地區經濟變革緊密相連。在日本先進文化、理念、技術、經驗等出現在中國之前,早已被東亞國家、東盟國家引進、吸收,日漸發展成新型的工業化國家,其發展模式極具現代化特色。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發展以及不斷擴大,跨國家、跨地區的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等更為頻繁。與此同時,中國先進的文化也不斷出現在日本各個城市,中國文化的發展形式在日本有了新的變化,中國的音樂、電影在日本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極具中國特色的漫畫文化也出現在日本的支柱產業中,即動漫產業。在文化深入交流中,日本又一次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東北亞地區社會經濟深化變革的同時中日文化交流以及影響有了全新的變化。
中日文化交流以及影響是對社會經濟發展吻合的發展態勢的客觀折射,這是因為邦交的正常化、和平友好是中日在文化層面深化交流的首要前提[9],經濟層面的合作以及發展是其主導。在文化深入交流過程中,日本文化不斷在中國傳播,先進的發展理論、模式、經驗等不斷被中國借鑒、吸收,對中國文化、經濟等層面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和日本現代文明吸收、借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還在一定程度上弘揚、發展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語言是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在文化深化發展中起到推動作用,文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語言。語言是對一個民族文化背景、社會意識、思維方式等的真實寫照[10],日語教學、日語學習實際上就是中國對日本先進文化的學習、吸收,各類日文書籍的譯著、出版頻繁增加,推廣日語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傳播了日本文本,漢語也在日本各大城市推廣、傳播,為彼此貿易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此過程中,中日文化交流以及繁榮離不開政府間的大力合作,簽署了多樣化的條約、協議、協定,對文化交流、繁榮、發展等有著較大的積極影響。
中國東北部、朝鮮半島、日本等都屬于東北亞地區的組成要素[11],從政治、經濟等層面來說,東北亞地區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政治意識形態復雜化,各個國家在社會經濟發展層面有著較大的差異。與此同時,東北亞地區在土壤環境、氣候、自然資源、勞動力等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對區域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在21 世紀初期,由于受到多方面主客觀因素影響,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經濟貿易摩擦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問題日漸呈現[12],但在中日文化不斷交流、交融、借鑒過程中推動了東北亞區域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應對來自多方面的挑戰,強調在合作過程中共同發展經濟的同時共享先進的思想、理念,通過多樣化路徑打破關稅貿易、非關稅貿易中呈現的壁壘等,在深化合作過程中推動區域經濟高速發展。在此過程中,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受到東北亞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等問題的不利影響,不利于其政治穩定、經濟深化合作發展,出現資源配置不合理,中日貿易區談判有待完善,經濟區開發建設力度不夠等,要在綜合把握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基礎上構建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促進文化深入交流、發展的同時構建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從根本上強化中日文化交流,多層面深化探究全新的合作點,推動多方面經濟貿易的同時優化產業比重、結構體系,改變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整體水平。
在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中日文化交流對其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中日文化不斷交流、發展的同時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理念得以優化完善,開放、合作、平等、互惠等理念落到實處[13],在優勢互補過程中各方面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利用,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在此過程中,中日文化交流能夠深化在探尋利益合作點過程中構建多樣化的自由貿易區,深化中日及其和東北亞地區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區談判,構建伙伴式的經濟貿易關系,在提供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經驗過程中加大東北亞經濟區開發力度,促進地區經濟深化發展,增強東北亞地區核心競爭力。
以中日茶文化交流為例,其在中日茶經濟貿易方面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茶的起源地、飲茶文化的發源地等都是中國,在唐朝時期,中國茶道已經傳入日本,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中日兩國的茶文化各具特色,彼此間的差異不斷顯現,這是因為日本茶道文化發展過程中本土文化元素被融入其中,比如,武士道文化、禪家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茶道文化廣泛流行,以茶會友、共謀發展成為了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關鍵點,極大地推動了當下中日文化的交流以及發展。在此過程中,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全面推進,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往來頻繁增加,茶文化交流持續深入,在茶文化傳承、發展、創新過程中兩國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的同時對經濟貿易也有著積極影響。茶葉是中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茶葉產業一直都是中國的一大傳統優勢產業,是世界范圍內主要的茶葉生產、出口以及消費國之一[14],茶葉最大的供應國是日本,但隨著種植茶葉的國家日漸增多,加上技術發展等因素影響,中國茶葉在日本茶葉市場面臨較大的競爭。中日茶文化交流、繁榮以及發展利于中國全面、深入了解中日茶經濟貿易具體情況,在分析影響因素、原因過程中持續改進茶葉質量,增加茶葉的附加值,大力發展有機茶葉,融入科學技術元素等,滿足日本茶葉市場客觀需求,有效加快對日出口貿易的步伐,持續增加日本對中國茶葉的供應量,促進茶貿易經濟增長的同時增強核心競爭力。
1.深化把握政治經濟往來中的文化因素,各類文化研究、交流以及發展。從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層面入手,深化把握當下中日文化交流以及發展具體情況,深化把握中日兩國政治、經濟兩大層面往來中呈現的文化因素,在理論探究、實踐探索過程中強調各類文化研究、交流以及發展,比如,企業文化、商業文化[15],在交流過程中最大化發揮文化效能,促進區域經濟健康以及深化發展。
2.在互利雙贏中構建穩定的經濟貿易關系,高度重視兼收并蓄與創新發展。在文化交流、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以誠信為根本,堅持互利雙贏的原則,構建穩定的經濟貿關系,在多層次化合作中加快經濟一體化發展步伐。與此同時,中日文化交流以及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都要高度重視兼收并蓄,在抵制腐朽文化、文化霸權過程中全面推動彼此文化建設進程,通過文化交流、發展,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總而言之,中日文化交流在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理論以及實踐意義,要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全面、深入、客觀地剖析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在統籌兼顧、發展創新基礎上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將文化交流、經濟技術合作兩大層面無縫銜接,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在注入生機活力過程中加強東北亞地區國家之間的聯系,通過多樣化、層次化、系統化的經濟合作,提高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在經濟以及文化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目標,也能在無形中促進中日文化的繁榮發展,客觀呈現中日文化交流在東北亞區域社會經濟全面、健康、協調、穩定以及持續發展過程中的獨特魅力以及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