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勵君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教育界將批判性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稱為思維的兩大基本能力,甚至將其列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的五大基本能力——學習、信息、全球意識、批判性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倡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下,增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學校教育的目標之一。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以邏輯方法為基礎,結合人們日常思維的實際和心理傾向發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技巧。批判性思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Socrates)。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確立為教育的目標之一。批判性思維將精神、技能和調控融為一體,形成系統,從而促進思維模式更加開放、理性(陳海燕 2016)。
英語閱讀能力是指通過英語閱讀吸收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這些信息一般是指自己感興趣的,或與自己、與主題有關的信息。通常包括具體事實和細節、文章層次和邏輯關系、文章主旨和大意、作者的態度觀點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英語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英語及獲得相關信息的基礎與前提。
利用批判性思維能使英語閱讀過程更便捷、快速,英語閱讀也可以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簡單而又有效的思維方式,是學生有效閱讀的重要方式;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兩者是缺一不可、相互促進的關系(丁曉維 2014)。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建立新知識流程。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傳遞—接受”,在此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對話式、討論式教學展開教學。但是,后者對于學生的影響較小。例如,以PWP教學模式完成While-reading的課程內容時,很多教師會讓學生通讀文章,并結合參照信息理解文章,提出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首先是教師提問,其次是學生搜集信息,再次是教師總結,最后是學生回答。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批判性思維的質疑、分析、綜合這三項要素都能夠有所發展,但所有流程都是在教師的掌控下完成的,學生并沒有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大大限制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雖然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環節能夠自主思考,但是小組討論的節奏是由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掌控,其他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限制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授課之前會引導學生回顧上一堂課所講述的內容,接著針對閱讀語篇提出針對主旨、細節的問題,讓學生先合上教材預設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調動發散性思維,這為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初中英語教材主要以話題為綱要、交際功能為主線。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以話題串聯整個教學內容,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關聯閱讀語篇,并結合自身的理解,總結語篇的主旨大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在完成閱讀的過程中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從而為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學生事先了解語篇背景,并結合生活經歷與作者的思維產生互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閱讀語篇,理清文章脈絡,并與其他學生展開討論,進行思維碰撞,然后結合其他學生的觀點完善自身思維,從而發展辯證思維能力。
批判性閱讀的關鍵在于反省與沉浸并行、批判與閱讀并行、質疑與接受并行,強調批判的閱讀眼光、獨立的閱讀姿態及思辨的閱讀流程。批判性閱讀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思維碰撞,而不是讀者單方面解讀文章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多元思維,在讀前建立助讀系統,如營造與閱讀語篇有關的情境,提供一部分背景資料等。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分析閱讀語篇與學生的聯系,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讓他們在分析事例的過程中自然進入閱讀語篇,從而創設與閱讀語篇有關的情境。背景資料對理解閱讀語篇的內涵、知曉作者的寫作目的、掌握主旨具有激發、引導、補充和聯結等作用。在閱讀開始前,教師可以提供背景資料,讓學生明確作者信息、文化背景、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為培養他們的批判性閱讀思維提供多元化視角與論證資料。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教學需求,也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閱讀技巧(丁曉維 2014)。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效率更高。例如,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多次開展開放性教學活動,如話題討論、開展辯論賽、組織游戲活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并開展啟發性提問,鼓勵他們在打破原有思維定式的基礎上全面思考問題,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編寫閱讀文本或加入一些新的內容進行寫作(郭金秀 2014)。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提出觀點,并查閱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書面表達的形式展示出來。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Read and Write與Let’s talk部分都提供了閱讀文本,但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Let’s talk通常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而Read and Write涉及的題材則比較多,其中包括郵件、日記、便條等,同時在閱讀結束后又安排了一部分拓展和練習性寫作任務,要求給一段文章填詞或仿寫。為了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除了教材內容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續寫、改寫等,從而推進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教學成果。批判性思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閱讀對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尚梅林 2015)。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設置批判性思維助讀系統,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培養與挖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