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冀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曾說:“寫作傳達的信息和語言傳達的信息得到的效果期望是截然不同的。”英語寫作可以引發思考,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英語寫作就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寫作不僅能衡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能檢查他們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英語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以漢語的表達習慣寫英語,沒有抓住英語寫作的特點。因此,加強英語寫作訓練,打好寫作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重視寫作訓練及對寫作的糾錯反饋,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與口頭糾錯反饋研究相比,寫作糾錯反饋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糾錯反饋是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有效的英語寫作糾錯反饋是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糾錯反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保持其英語寫作熱情,提高其英語寫作動力,還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如何給予學生及時、有效、準確的英語寫作糾錯反饋,進而提高英語寫作評價的有效性成為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的對象是高中學生。目前,大多數高中學生不重視英語寫作,甚至懼怕英語寫作;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開始重視英語寫作,卻不知道從何處入手,需要教師的指導。此外,因為英漢思維和文化的差異,學生的英語寫作普遍存在用漢語思維遣詞造句的現象。因此,研究英語寫作糾錯反饋是非常有意義的。國內學者王穎與劉振前經過對比比較試驗證明,能夠接納教師糾錯反饋且常常能獨立改正的學生,其英語寫作中語言的精準性會有明顯的提升;而不接納或僅接納教師糾錯反饋但不進行改正的學生,其英語寫作中語言的精準性并不能提升。
通過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發現,雖然國內外多學者對反饋的作用及方法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研究,但是針對英語寫作糾錯反饋、學生如何根據教師的反饋快速梳理和改正及教師如何對學生的英語寫作給予正確反饋還需進一步研究。所以,針對高中學生英語寫作糾錯反饋行為的研究就變成本研究的重點。
錯誤的區分及分類一直是外語界研究的熱點話題。針對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現象,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并以此為基礎促進外語教學,對于外語教師和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傳統意義中的錯誤分析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且比較簡單,只是對學習者寫作中出現的一般錯誤進行整理,分析并研究錯誤出現的源頭,用以提醒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基于喬姆斯基(Chon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及心理學研究的不斷發展,錯誤分析作為應用語言學理論的一個分支進入語言學家的視線。在外語學習中,錯誤分析是針對學習者出現的錯誤進行研究的。現代意義中的錯誤研究始于科德(Corder)在1967年發表的論文《學習者錯誤之重要意義》(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他提出“行為主義”“對比研究”理論對錯誤的解釋是不恰當的,受母語遷移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中錯誤分析的啟發,“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錯誤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Corder 1973)。
英語寫作糾錯方式主要有教師糾錯、自我糾錯等。在第二語言學習或者外語學習過程中,教師糾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學習者的自我糾錯在外語學習中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我糾錯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表現。在英語寫作完成后,自我糾錯是一面鏡子,能夠幫助寫作者改正寫作中的一些錯誤。也常常有不少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糾正自己的錯誤。讓學生參與評價機制不僅有助于提高其興趣,還有助于提高其自主學習意識。在當代教育環境的影響下,提升學生英語寫作獨自糾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教師糾錯是目前最常見的糾錯方式。教師對學生的糾錯是在學生犯一些詞匯、語法等錯誤時,對其進行指正,幫助他們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等。陳曉湘和李會娜共同驗證了教師反饋的有效性,發現教師修正性反饋對提高學生寫作語言的準確性有顯著作用。不管教師的反饋是具體的還是籠統的,都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陳曉湘、李會娜2009)。在綜合英語寫作中,教師糾錯反饋也是糾錯中常見的方式。費理斯(Ferris 1995)研究表明,教師糾錯能夠讓絕大多數學生明白錯誤的根源及如何改正,而且教師的糾錯反饋越具體、詳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就越大。
本方法是利用學校圖書館、CNKI數據庫等搜集有關教師英語寫作糾錯反饋方面的著作、文獻等,并結合現階段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情況進行分析,修正英語寫作教學計劃,優化英語寫作糾錯反饋行為,提升英語寫作教學效果。
本方法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寫作現狀和學生的寫作需求,分析英語寫作糾錯反饋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改變、調整教學計劃和糾錯行為,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英語寫作糾錯反饋效果。
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無論是高還是低,無一例外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表揚,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被“看到”,這就要求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當每一個學生的伯樂,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英語作文。教師的批改不應僅僅限于英語作文的合格程度,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寫作理念、寫作態度、寫作水平的提高程度及寫作結構的合理程度等方面進行批改。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批改方法和反饋行為。例如,針對性格內斂或認真、努力但英語作文沒有顯著提升的學生,教師要在批改時多從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等角度著手,給予其鼓勵和表揚,提升其英語寫作的自信心;針對表達能力待發展,但構思新穎且常常有獨特見解的學生,教師要從構思、邏輯、內容等角度著手,給予其適當的稱贊,讓他們的思維之光點亮寫作的熱忱;針對英語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要在糾錯反饋中做到肯切、含蓄,理解其寫作思想,賞識其觀點,讓他們更加愿意在英語寫作中表達自己。
寫作是學生表達思想的載體,更是凝聚思想、加工與輸出、整合知識的基本手段。糾錯反饋的本質是教師與學生開展思維交流。高水平的思維交流促進高質量的糾錯反饋,能讓學生在接收到教師的糾錯反饋時恰如其分地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高質量的英語寫作糾錯反饋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寫作水平。
另外,英語寫作糾錯反饋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師反饋寫作成果,還應依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等要求,進行多種方式的英語寫作反饋,如師生合力糾錯、借助網絡大數據糾錯等,讓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參與英語寫作糾錯。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寫作糾錯反饋的工作任重道遠。目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仍以教師的批改反饋為主,寫作糾錯反饋時缺失了教師與學生的深度交流,互動性不強,導致學生自行糾錯的動力不足。有的教師即使知曉糾錯反饋的重要性,但因自身精力和能力有限,缺乏師生之間感情的流動性,常常使糾錯反饋流于形式,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對此,本研究試圖尋找教師對學生英語寫作糾錯反饋的有效路徑,提升高中英語寫作糾錯反饋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寫作水平。另外,由于時間較短等因素,本研究還存在不足之處,期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加入對比實驗和面對面訪談,清楚知曉學生的真實需求,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結性,進一步探尋高中英語寫作糾錯反饋的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