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仙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要有機整合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這六要素,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部 2018)。
《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托某一特定主題語境下的語篇,通過深入的文本解讀,探究語篇所承載的主題、內容、文體特征、語言形式等如何服務于主題,然后根據文本解讀及學生實際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積極創設真實的英語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其獲取、梳理、整合新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并能運用新學知識創造性地表達個人意圖和觀點,從而發展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部 2018)。
下面以“浙江省2019年高中英語教學活動評比”材料The Two Tribes of Working Life的教學為例,從文本解讀、教學目標制訂及學習活動設計三個方面闡釋在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深入、全面的文本解讀是有效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可以從主題、內容、文體、語言和作者五個角度進行文本解讀,以形成自己對文本深入而獨特的見解(張秋會、王薔 2016)。
對于The Two Tribes of Working Life這一文本,備課團隊的解讀如下:
該文本選自外文雜志The Economist,主要圍繞職場中存在的FOMOs和JOMOs兩類人這一中心話題展開論述,涉及這兩類人的定義、特點等內容,向學生普及職場中需FOMOs和JOMOs這兩類人共存的社會知識。該語篇屬于“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主題語境涉及的“做人和做事”“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主題群下的子主題“個人職業傾向、未來規劃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
文本材料The Two Tribes of Working Life為說明性文體。文章介紹了職場中的人乃至所有人都可劃分成兩類人:FOMOs和JOMOs,并通過四個例子說明了職場中FOMOs和JOMOs的行為差異特點,通過分析FOMOs和JOMOs的優、劣勢表達了“職場中既需要FOMOs又需要JOMOs”的觀點。關于職場中的人乃至所有人都可劃分成這兩類人:FOMOs和JOMOs這一話題,學生是既陌生又感興趣的。
這是一篇說明文,分為五個自然段。文章結構清晰,按照“FOMOs和JOMOs的定義——職場中FOMOs和JOMOs的行為差異——作者的觀點:職場中既需要FOMOs又需要JOMOs”組織語篇。
作者先講述了職場中存在FOMOs和JOMOs兩類人及他們的行為差異,再在文章結尾表明了自己的觀點:職場中既需要FOMOs又需要JOMOs。這正體現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想通過學習該文本,激發學生初步考慮自己未來可能適合的職業及職業生涯規劃。
根據文本話題,學生將學習FOMOs和JOMOs及描述他們特征的相關詞匯。此文本語言難度適中,雖含少量生詞,但閱讀時均能借助所給詞匯表或文章的邏輯及上下文語境推測出來,并不影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為了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備課團隊在設計教學時抓住了FOMOs和JOMOs這一文本主線,將FOMOs和JOMOs的碎片化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學完本課后將所學知識結構化,從而加深對語篇的理解。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教學目標的制訂要整合英語學科課程內容的六要素,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依據上述原則,備課團隊結合文本解讀及學生實際,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通過標題解讀,預測文本內容,訓練發散性思維能力。
(2)通過略讀、細讀、定位信號詞等閱讀技巧,了解文本主要內容:FOMOs和JOMOs這兩類人及他們的行為差異,并與作者產生共鳴——職場中既需要FOMOs又需要JOMOs,培養獲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3)通過用形容詞描述FOMOs和JOMOs及發表選擇FOMOs還是JOMOs當自己公司銷售員的看法等活動,對FOMOs和JOMOs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升評判性思維能力。
(4)通過分析FOMOs和JOMOs分析適合職場中什么職業,并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能更好地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提升文化意識。
通過文本解讀和學生實際分析,備課團隊了解到學生對該主題雖然陌生但感興趣,因此教學重點可以放在對此主題語篇主要內容的學習理解上,即目標1和目標2,而學生在理解語篇內容后,圍繞主題意義運用所學知識及遷移創新是本課的難點,即目標3和目標4。
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語言學習活動可以分為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和遷移創新類活動。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和梳理、概括與整合信息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獲取和梳理與語篇主題有關的事實性信息。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和闡釋、分析和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根據獲取的事實性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并形成自己的觀點。遷移創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評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將所獲取的語篇相關知識、觀點遷移到新的情境中(教育部 2018)。
基于此原則,備課團隊設計了如下英語學習活動:
【活動1】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類活動
第一步,圍繞主題創設情境,鋪墊語言。
教師先自我介紹,創設情境,設計了如下導入問題:
T:Nice to see you here.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 have seen each other.How do you do?
Q:With so many teachers here,how do you feel?
Q:Will you always volunteer to answer my questions?Or will you wait for my calling your name?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f you always volunteer to answer my questions,you tend to be a FOMO.
If you always wait for my calling your name,you tend to be a JOMO.
【設計說明】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因素,從上課實際情況導入,與學生進行交流,緩解了他們的緊張情緒,并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其在思想上作好深入主題的學習準備。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在預設的語境中導入本課話題FOMOs和JOMOs,也為之后篇章的學習搭建了“支架”。
第二步,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1.學生根據標題預測文章內容,并通過快速瀏覽Paragraph 1,找出FOMOs和JOMOs的定義。
Q:According to the title,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e article?
Q:What are FOMOs?What are JOMOs?
【設計說明】本活動使學生形成一種閱讀期待,渴望確認自己對閱讀語篇內容的預測是否正確,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也激活了他們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同時,本活動也激活了學生的認知圖式,并處理FOMOs和JOMOs兩個詞,因為這兩詞既是文章的核心詞匯,又為進一步閱讀教學作好了鋪墊。
2.學生細讀Paragraphs 2—3,找到作者說明FOMOs和JOMOs的行為差異的四個例子的相關信息,梳理并整合細節信息,使之結構化。
Q:How many examples does the writer give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OMOs and JOMOs?(Circle the signal words)
Q: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OMOs and JOMOs?(Underline the key words)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略讀,梳理文章中說明FOMOs和JOMOs的行為差異的四個例子,并通過對信號詞的追問,引導其通過定位信號詞在有限時間內快速獲取文本信息的能力。然后讓學生通過細讀了解職場中FOMOs和JOMOs的行為差異,促使其在思維上精細加工了FOMOs和JOMOs的特征及差異,實現了對抽象事物到具體事物的認知過渡。
3.學生細讀Paragraphs 4—5,找到作者對于“職場中需要FOMOs還是JOMOs”的態度。
Q:According to the writer,which should employers choose,FOMOs and JOMOs?And why?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writer’s opinion)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通過讓學生細讀及對支持信息的追問,引導其關注語篇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探求作者的思想,與作者產生共鳴:職場中既需要FOMOs又需要JOMOs。同時,也在無意識中讓學生把先前第二、三段接受的信息與第四、五段接受的信息進行比較,形成認知沖突,從而引發他們的深度思考。
【活動2】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
學生依據所梳理的信息,初步形成對FOMOs和JOMOs的判斷。
Q:What adjectiv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FOMOs and JOMOs?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讓學生了解文本部分信息后積極思考,并對FOMOs和JOMOs初步形成個性化的看法,為下文的認知沖突作好鋪墊,培養他們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活動3】跳出語篇的遷移創新類活動
1.讓學生聯系義烏實際,思考義烏老板更需要哪種銷售員,并說明理由。
Q:Yiwu is a city famous for small commodities.What kind of salesmen are more popular with the employers?FOMOs or JOMOs?Why?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語篇中出現的語言現象的基礎上,將課堂所學知識遷移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上,使語言學習真正服務于現實生活,并積極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2.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更適合FOMOs還是JOMOs的職業。
In the working life,there are a lot of positions for people to choose from,such as teachers,computer programmesr,doctors,photographers,editors etc.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FOMOs or JOMOs?Why?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讓學生將課堂所學遷移到課外的真實生活情境,尋求文本內容和現實世界的聯系,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拓展其綜合視野。學生對各個行業工作的分析,回顧了FOMOs和JOMOs的特點及行為差異,既鞏固了本課的語篇內容,又為下一步說出生涯規劃搭好了語言支架。
3.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Are you FOMOs or JOMOs?
Which positions will be more suitable for you in your future working life?Why?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運用課堂所學客觀評價自己,培養評判性思維能力,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教師鼓勵學生解釋自己的選擇,讓其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語篇內容主動探究,從而擴展其思維的邏輯性、發散性和批判性等,也使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觀點。
教師總結:No matter whether you are FOMOs or JOMOs,you can find your place in society and shine.Try to be yourself and never define yourself just as FOMOs or JOMOs.Wish you good luck in your future working life.
【設計說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頗為重要的。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能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其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教師在最后環節的總結概括,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能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更加全面地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
本次教學評比使教師及備課團隊進一步深入學習了《課程標準》,加深了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解。上述一系列學習活動的設計,圍繞The Two Tribes of Working Life語篇,以FOMOs和JOMOs為文本主線,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言,在活動中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并使用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反思本堂課,發現如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語篇分析意識引領,清晰把握文章全貌
《課程標準》指出:語篇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教育部 2018)。它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認真研讀和分析語篇,把握語篇的文體結構、語言特點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語篇分析其實是一種文本解讀性活動,它分析語言片段句際、段際之間的關系,破解語篇材料的邏輯結構、敘事方式和銜接手段(田家寧、徐笑梅,等 2017)。在對閱讀材料的解讀過程中,備課團隊始終以語篇分析理論指導文本解讀,設計學習活動,引領學生通過搜尋信號詞確定FOMOs和JOMOs的行為差異的四個例子及支撐信息等,逐步剖析文章句際、段際之間的關系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等,使其清楚地了解作者是如何構思閱讀文本、展示文本內容的。
2.課堂教學活動精設,有效提升思維品質
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并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相應的貢獻。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如通過解讀標題,讓學生預測文本內容,訓練其發散性思維能力;通過用形容詞描述FOMOs和JOMOs及發表選擇FOMOs還是JOMOs當自己公司銷售員的看法等活動,對FOMOs和JOMOs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升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等。
3.結合自身實際反思,充分發揮正能量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量、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堂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在本堂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找準閱讀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精心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規劃職業生涯及教師點評總結教學活動,使學生能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從而更加全面地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教師的點評把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到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中,激勵了學生的情感意志,充分發揮了英語教學的正能量。
本堂課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學生的參與面可以更廣
高中英語新課程既注重優秀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又關注“暫差生”的學習與進步。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落實教學任務,努力面向全體學生,保證所有學生都有學習及表現的機會。但是,在這次比賽中,為了實現課堂的生動、活躍,教師把更多的發言機會給了積極舉手的學生,導致思維活躍、發言踴躍的學生“壟斷”了課堂,而沉默、內向的學生成了旁觀者,沒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打擊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英語教學的持久發展。
2.教師的評價可以更到位
教師的評價語言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教學工作的成敗與優劣。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在學生反思、規劃未來生涯這一教學活動中評價用語單一,并沒有恰到好處地趁勢而上,難以進一步激勵學生。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提出為整合課程內容、實施深度教學、落實課程總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英語教與學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徑(教育部 2018)。教師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應時刻以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根據學習活動設計的三個層次展開教學,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真正落實在閱讀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