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柔曦
商務英語是一種有著特殊用途的英語,特指在進行國際商務貿易活動時所使用的交際語(呂世生2013)。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這對商務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設置商務英語課程的初衷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掌握扎實的商務知識與技能,以及具備良好商務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有著共同的學習規律。在學習商務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者自身的商務溝通技能在不斷提高,專業知識也得以鞏固與豐富。另外,商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對商務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商務英語專業技能和水平,成為商務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在當今的貿易背景下,探究商務英語教學對培養具有跨學科意識的新時代復合人才意義重大。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探究中西方商務文化差異,改革商務英語教學,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貿易發展,滿足國家對于培養具有綜合技能的商務英語人才的要求。
商務文化,特別是對跨國際商務文化的研究是近期經濟文化領域研究的熱點。商務文化包含四個層次:商務物質文化、商務精神文化、商務行為文化和商務制度文化。這四個層次之間緊密相連、協同作用,最終形成一個整體。
商務物質文化指的是在商務活動中所呈現出的物質形式文化。主要包括商業建筑物、生產工具、原料及產品、商業廣告及其他形式的文化內容。商務物質文化奠定了商務文化的基礎。
中西方在商務物質文化方面的差異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商品差異。我國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占絕對優勢。西方國家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第二,產品包裝及廣告差異。木材、陶器、玻璃制品及塑料或其他復合材料多被用于我國產品的包裝物。總體來說,我國產品的包裝具有時尚性和美觀性。而西方國家產品的包裝較簡單,且附著性、持久性較差。
商務精神文化指的是在商務活動中指導商務從業人員的一系列思想、價值觀,包括在此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商務心理和商務倫理等。
中西方在商務精神文化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在我國,人們長期受儒家思想的教化,講究等級秩序。而在西方,人們更講究個性、激情。
商務行為文化指的是商務活動中所體現出的不同的商務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的總和,這些模式同時受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雙重影響。
中西方在商務行為文化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問候。在我國,常見的表達禮儀的方式是握手。握手的來源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人們通常在外出時手持石塊或其他物品防身,遇見同類便放下所持物品、攤開手掌以向對方表示自己未拿武器。這種現如今看起來十分常見的問候方式卻有一定的禮節要求:握手時需直立起身,身體稍稍向前傾,向對方伸出右手并微笑示意。西方人握手也遵循一定的禮貌原則。一般由兩人之中的男士、長輩、上級先伸出手。第二,談判。在我國,談判注重整體性,與對方簽約時符合基本原則即可,一些小問題可以留到之后再談。西方人則更加重視具體的合同條款,在談判開始時就傾向于同對方敲定合同的細節,常常把自己的訴求按重要程度組織起來,并把復雜的談判分解為一個個較小的問題,然后依次解決(周桂英 2007)。
商務制度文化指的是商務從業人員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規則和制度,主要包括管理經營規章的制度、政策、法令及關乎公共關系的準則等。這些規則和制度是在人類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建立的,目的是保證商務活動的正常進行。
中西方商務制度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用工制度。我國現階段施行以固定工、勞動工為主,合同工為輔的用工制度。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的基礎,明確了勞資雙方的責任與義務,保障了勞動者應享有的權利和福利待遇。勞資雙方一旦發生糾紛,勞動合同也為其解決問題提供依據。在西方,雇主有權依據企業的需求、員工的工作能力決定是否雇用、雇用的年限及工資高低。第二,分配制度。我國現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種分配制度以勞動作為衡量標準,極大地滿足了現階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在西方,除規定最低工資和加班工資標準外,還通過出臺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宏觀調控。第三,績效考評制度。從其含義來看,績效是一個組織中某個成員或某個群體在規定時間內取得的可被衡量的工作成果,以及在此過程中體現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指導其進一步完善,從而預計這個成員或群體某個時間段內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總和。在我國,績效考評作為工資報酬及職業發展的衡量標準,其目的是公平、公正地衡量員工的工作成果,提升其工作表現,最終更有效率地實現企業目標。在西方,各國注重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雇主和雇員的行為。雇主有權解雇不稱職的員工,亦可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員工的績效考評情況決定是否雇傭、雇傭的期限及所支付的報酬。相應地,企業員工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心儀的工作,提出自己期望的薪資,如不符合,可要求加薪,甚至跳槽,另尋出路。
部分班級人數過多,超過50人已成為常態,而這樣的“大班額”教學不利于學生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無法兼顧學生對于商務英語學習的特殊要求。此外,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關注點千差萬別,這也給教師的實際教學造成不小的困難,商務英語教學活動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商務英語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沒有做到與實際商務活動接軌。當前愈加嚴峻、復雜的貿易形勢對商務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這些新要求并沒有反映到相關的教學材料中,使之能夠正確地指導教師的教學安排及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側重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這一關鍵環節正是國內大多數高校所缺乏的。對于已經學習過的商務知識,學生需要一個平臺把這些輸入轉化為輸出,然后作為經驗再次輸入,從而更好地鞏固已學識,加深記憶。然而,我國大多數高校普遍缺乏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
商務英語作為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興學科之一,其教師隊伍的素質尚待提高(王立非、葛海玲 2016)。在部分高校,商務英語課程的任課教師大多缺乏商務方面的專業背景和經驗,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淺層。在當今形勢下,各高校應加強針對教師的,涵蓋中西方文化、商務及交際等領域的專業技能培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教師定期去貿易公司培訓。除此之外,合理控制班級規模,增加商務英語教師的人數,是提高商務英語教學效果的關鍵之舉。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更為頻繁,其中,西方國家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熟悉中西方商務文化差異至關重要。在商務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商務談判案例,讓學生主動參與談判,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其思辨能力。
科技的發展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互聯網+教育”使得各種教學資源唾手可得。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慕課以互聯網為平臺,為廣大學生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其內容生動、鮮活,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快速、便捷地接收知識,為中西方商務文化的傳播提供更為廣泛的基礎。
根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商務英語國家標準》,商務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這就要求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為學生更好地適應商務活動作準備。各高校應加強商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定期組織學生到跨國公司、貿易進出口公司實習,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其商務實踐能力。
目前,考試仍然是考查學生商務英語能力的主要形式。在當今社會對于培養商務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下,考查重點應轉移到實踐能力上。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的商務英語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考查。
商務英語是時代的產物,在當前嚴峻的貿易形勢下,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中西方商務文化的差異,并加快推進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培養出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從而應對商務貿易中的新挑戰、新機遇。